1996年,七旬老漢來到部隊,報告首長:已經完成戰鬥任務,請指示

花開半夏春已逝 發佈 2022-07-20T13:17:53.703120+00:00

「聽到長號吹響,就代表你們完成了任務,就可以撤出戰鬥!」在簡單的幾句對話中,常孟蘭與7個戰士就這樣從連長何有海口中接過了這個掩護大部隊安全撤離的艱巨任務。


「完不成任務,不准後退半步!能完成任務嗎?」

「能!」

「連長,那我們什麼時候可以撤退?」

「聽到長號吹響,就代表你們完成了任務,就可以撤出戰鬥!」


在簡單的幾句對話中,常孟蘭與7個戰士就這樣從連長何有海口中接過了這個掩護大部隊安全撤離的艱巨任務。

儘管他們知道將要面對的是數以百倍計的敵人,這也幾乎是一項必死的任務。但在他們心中,他們是軍人,保家衛國、抵禦外侮他們責無旁貸。

而就是這樣一項命令,卻「牽絆」了常孟蘭一生,成為了他的執念、心結。他要找到連長,詢問一下軍號吹響沒有,更要為這場戰鬥中犧牲的戰友正名。為此,他進行了長達48年的追尋。直到1996年,他終於得知了晉察冀軍區四縱十旅三十團的下落。

就這樣,71歲的常孟蘭一如往常穿著軍服,在大年關下不顧兒子的阻攔坐上了前往在東北遼寧本溪市的車,而這也是他打聽到的該團的駐地。

但是,在到達本溪後才知道該部已經換防到本溪市橋頭鎮。於是,在大年三十這個幾乎沒有車輛的日子裡,他好不容易的搭上車到達了小鎮,然後又不顧風雪的走了幾公里到了營房。

可終究是年老體衰,在營房門口他還是倒了下去。好在,部隊運送給養的車輛發現才讓他撿回了一條命。就在他甦醒並確認了這就是自己找了48年的老部隊後,老人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而當時的團長雖然年輕,可對於團史上記載的那場悲壯的阻擊戰卻記憶猶新。他也從老人的講述以及掛在團榮譽室的照片中認出了常孟蘭。接下來的一幕讓人動容,在問明白了年輕人是團長後,常孟蘭老人立刻起身、立正、敬禮,喊道:

「報告!團長同志,原晉察冀軍區四縱十旅三十團三營八連二排排長常孟蘭,奉命於1948年11月19日帶領五班七名戰士,在延慶縣桑園鎮執行阻擊任務掩護全團撤退,按照上級命令,堅持到最後,在戰鬥中我與部隊失散,兩名戰士犧牲,其餘人員下落不明……請首長指示!」

面對71歲的老人,團長激動回禮,並答道:「你們的戰鬥任務完成得非常出色!」就在這一老一少的敬禮中,軍人這個用鮮血鑄就的形象似乎也更加鮮艷了!



掩護部隊轉移,約定聽到號聲撤退


1944年,常孟蘭選擇了參軍。次年他便被編入到了晉察冀軍區四縱十旅三十團三營八連,並成為了一名機槍手。

由於作戰中勇猛向前又是高小學歷認得不少字,也讓常孟蘭很受連長、指導員的喜愛器重。不久,常孟蘭就成為了機槍班的班長。


而就在1947年秋的清風店戰役中,這個與猛張飛一般無二的機槍手甚至還在戰鬥中創下了用機槍打落敵人戰機的壯舉,為此聶榮臻都發電十旅慶賀,常孟蘭也被記特等功,榮升為了排長。

在解放石家莊時,常孟蘭又率領突擊二排拿下石家莊的外圍制高點,立下了赫赫戰功,朱老總稱讚常孟蘭所在的八連戰士「雲盤山上顯英雄」。

也正是此時,時任《晉察冀日報》記者的作家楊朔拍下了常孟蘭在內的三十團功臣,這也被三十團放大放於團榮譽室內。

然而,戰爭就如同高手過招,稍有不慎便要處於險地。1948年,正當三十團奉命向關外轉移之時,卻與國民黨的暫三軍主力在北京延慶桑園鎮的古城村遭遇。

一個團與一個軍相比,實力懸殊,根本毫無取勝可能,稍有不慎搞不好還會吃大虧。好在,當時的國民黨暫三軍並不清楚我軍虛實,因此只是在排兵布陣。對於三十團而言,無疑是走位上策。但是這個「走」自然也不能倉皇而走,否則定會被追而殲之。

就這樣團長將斷後任務交派給了八連,八連連長何有海則把前沿這個最為危險的任務交給了常孟蘭。


無它,皆因常孟蘭作戰驍勇。

而在接到任務後,常孟蘭與7個戰士迅速擺開,選擇高地隱蔽,同時為了便於聽號聲也把棉帽摘下。很快敵人在排兵布陣完畢後,發動了進攻。面對漫山遍野的敵人,常孟蘭帶領7個戰士不斷地用機槍和手榴彈招呼,然而,明眼人都知道這仗沒法打!8對一個軍,在堅持了二十多分鐘後,有小戰士沉不住氣提議撤退,常孟蘭卻斷然拒絕。

「號聲不響,我們就不能撤,違者就地執行紀律!」

就這樣8個人,又打退了敵人3次進攻。可是,此時的他們不僅彈藥消耗殆盡,就連體力也是損耗嚴重,也已經有人負傷。

但是,他們希冀的號聲就是沒有傳來。

常孟蘭望著陣地下的敵人,想著興許連長與人已經交火,無論如何要為部隊贏取時間。可未待他繼續廝殺,敵人又發動了第四次進攻,這次還是打了照明彈。照明彈之下,常孟蘭幾人無所遁形,敵人的炮火也隨即而至,瞬間便有兩個戰士中炮犧牲。眼見敵人沖了上來,眾人也只好各自為戰,常孟蘭則端起一挺輕機槍不斷的掃射,更是幸運的突圍了出來。

心結!一定要找到老部隊

而在突圍之後,常孟蘭沿途打探部隊消息,可是奈何當時戰事頻繁,部隊調動很多,並沒有確切消息,他本人也身負重傷。

就這樣無奈之下,他只得先回到老家養傷,身體也逐漸康復。但橫亘在常孟蘭心中的還是那聲號聲——因為軍號未到,戰友們犧牲;而他的這場8人阻擊戰也沒有收到結束的號聲,更是讓他沒有找到部隊復命。

一定要找到部隊,復命!

然而,讓常孟蘭想不到的是這一等就是48年!期間,他曾經上過北京找到負責收容失散人員的部門詢問,雖然確認了自己的身份,卻並沒有任何老部隊的音訊;他還曾到戰友的家鄉找尋,其餘5人也是下落不明。


但是他並沒有放棄,也正是不放棄讓他終於找到了老部隊。1984年,年邁的常孟蘭在某軍事學院的訓練場燒水幹活,期間每每總是收廢品湊路費外出找尋老部隊。他的故事也讓王定慶將軍很是感動,答應為他打聽老部隊的下落。功夫不負有心人,1996年王定慶為常孟蘭老人打聽到了駐紮遼寧本溪的一個地炮團就是老晉察冀軍區四縱十旅三十團。

於是,就有了篇首的一幕。

而在部隊首長通過照片核實了常孟蘭的身份之後,曾想讓他到榮軍院安享晚年。可這個因為一個號聲便篤定了48年的老人卻選擇了嚴詞拒絕!

「我是交差的,不是要待遇的!」

但令常孟蘭老人遺憾的是連長何有海下落不明。因此為何沒有吹響軍號,也成為了老人心中的謎團。

而在從部隊回家之後,常孟蘭被落實了老兵待遇,可他卻堅持不要,閒暇時間還總去附近的營房幫忙。


2004年,79歲的老人辭世。但或許是念念不忘,必有回想,就在他去世4年後,因為電影《集結號》以及《東方時空》中對常孟蘭老人採訪視頻的播出傳播,讓何有海連長看到了。

原來,何有海連長姓「和」所以才讓常孟蘭沒有找到。

當被問及有沒有吹軍號時,和有海連長愧疚地說出了「實話」——為了不暴露目標,沒有。但他們完成了掩護任務,他是好兵、好排長。

而在這一年,常孟蘭老人的兩個兒子也不遠千里來到了鞍山,拜見了和有海老人,也算是為已故的父親完成了遺願。

向真正的軍人致敬!向無數個被隱藏在歷史角落的英雄致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