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感統失調,其實是被你「養」出來的……

老嶽講感統教育 發佈 2022-07-21T06:00:58.553620+00:00

了解感統的家長都知道,感覺統合是兒童一切能力發展的根本,感統能力從根本上影響著兒童的表達、自信心、身體協調等各個方面的發展。

走神分心常挨吵,錯行漏字分數少;

膽小愛哭不合群,瘋跑好動管不了!

當你發現孩子從學習力、表達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和同齡人差距增加,是不是也會疑惑為什麼會這樣?問題出在哪?

了解感統的家長都知道,感覺統合是兒童一切能力發展的根本,感統能力從根本上影響著兒童的表達、自信心、身體協調等各個方面的發展。

而令我們疑惑的孩子身上的短板之處,正是感統失調的一部分表現,並且成因和父母的帶養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今天,老岳就和各位家長一起,探討一下哪些帶養方式會導致兒童感統失調,以及怎樣來避免!

這10種帶養方式,最易造成兒童感統失調

說明:兒童感統失調原因有先天性的,也有後天性的,先天性原因多成既定事實,不可改變,所以,此處我們重點討論的是導致兒童感統失調的後天性原因!

★ 嬰兒時期

① 嬰兒平躺多,搖抱少,不利於其視覺、前庭覺發展

② 家長過分講究衛生,孩子缺乏爬行鍛鍊,妨礙抗重力肌肉群的發展

③ 過早使用學步車,易造成幼兒前庭平衡及頭部支撐力不足,致使前庭平衡覺失調

★ 幼兒時期

④ 家長溺愛、包辦、限制、代替過度,會造成兒童缺乏自身體驗,無法實現感覺統合能力的提升

⑤ 來自父母的陪伴少,交流匱乏,是兒童感統失調,特別是語言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

⑥ 兒童照顧者及帶養模式單一,各項感覺刺激匱乏

★ 學齡前

⑦ 帶養人不善言談,不喜歡出門,會限制兒童成長天性,引發多種感統失調現象

⑧ 不注重科學飲食、睡眠,不利於兒童身體健康成長和大腦正常發育

⑨ 不注重戶外運動鍛鍊,非常不利於視覺、觸覺、本體覺、前庭覺的全面發展

⑩ 過早進行認知性學習,違反兒童成長自然規律,對感覺統合發展起到負面作用

0-12歲是兒童感統能力發展的關鍵期,而家庭又是孩子早期成長的主戰場,家長的帶養方式直接決定著他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水平。

有相當多的孩子,本身感覺統合的發展並沒有太大問題,但卻因為家長的錯誤帶養,逐漸表現出了感統失調,甚至越來越嚴重。

因此,預防和改善兒童感統失調,家長的改變,和感統訓練一樣重要!

這4個方法,有效改善感統失調

★ 運動和勞動,缺一不可

現如今,生活進入省力模式,上樓有電梯,出門有汽車,在家有父母精心照顧,孩子很少有使用自己身體的機會,這會大大限制其本體覺的發展,導致學齡期出現笨手笨腳的情況。

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給孩子創造運用身體的機會,比如讓孩子爬樓梯上樓,洗好的衣服自己疊好放在衣櫃裡,自己穿衣服繫鞋帶,想吃的蘋果自己洗。

只要父母敢於放手,孩子的身體運用能力就會在一次次的操作中逐漸熟練起來,自信心也會隨之而來。

★ 戶外活動,多多益善

室內有限的活動空間,會讓孩子接觸新鮮事物的機會也變得有限,不利於觸覺和前庭系統的發展。因此,老岳建議父母一定要多帶孩子到戶外,到大自然中去玩耍。

戶外活動是能夠給兒童帶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前庭覺、本體覺,甚至內臟覺等全方位感覺刺激的活動。以前的孩子之所以不容易感統失調,也是因為戶外活動時間長,攀爬滾蹦跳的活動內容豐富的緣故。

★ 電子產品限制使用

2歲前不要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這一點老岳已經重複強調過多次。

兒童長時間靜坐觀看電子屏幕,不僅損害視力,而且對視覺功能,聽覺功能,前庭覺功能和本體覺功能的發展都是不利的。

家長在家時可以放下手機,陪伴孩子講故事,玩遊戲。要知道,孩子需要的不是動畫片,而是父母最沉浸式的陪伴。

★ 六歲前,避免認知性教育

兒童發展遵循「二元制」原則,簡單來說,6歲之前講究「會不會」,6歲之後講究「好不好」。

6歲之前孩子體驗的越多,嘗試的越多,實際就意味著大腦獲得的營養越豐富,所以日後發展得也會越好。反之,6歲之前過早讓孩子被大量認知學習束縛,不僅不利於他的身心發展,還有可能引發一系列感統失調問題。

所以,六歲前只要讓孩子做好「吃、睡、玩」三件事就足夠了!

還是那句話,唯有父母學習成長,才能阻斷兒童感統失調!關注老岳, 為科學育兒助力,成為智慧父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