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醴陵夏布

株洲牛八大叔 發佈 2022-07-27T19:13:52.331215+00:00

醴陵夏布曾外銷朝鮮、日本、美國、東南亞等地。民國24年的《中國實業志》記載:「明末清初,獨具風格的醴陵夏布暢銷各埠,年可銷萬筒。」

醴陵夏布曾外銷朝鮮、日本、美國、東南亞等地

我國南方農村還能常到一種經久耐用的麻織蚊帳,這種麻織品稱為夏布。過去也曾用夏布來做衣服。醴陵和瀏陽過去曾是湖南夏布的主產地。民國24年(1935)的《中國實業志》記載:「明末清初,獨具風格的醴陵夏布暢銷各埠,年可銷萬筒(即18萬匹)。」

夏布,即手工麻布。採用水浸自然漚漬法,將苧麻纖維脫膠,使之變軟,然後撕成均細的麻絲,以一絲之頭搭一絲之尾,用手指將麻絲捻成細長的麻紗。再用木製織布機將麻紗織成尺余幅寬的麻布。因為用夏布做的衣服穿著涼快,適合在夏日穿,故叫夏布。

清光緒元年(1875),英國等在漢口大量收購茶葉,因種茶比種麻獲利更多,農戶多毀麻種茶,導致醴陵夏布衰落。光緒16年(1891),中國與印度等國發生茶葉競爭,茶葉商壓價收購茶葉,醴陵夏布有所恢復。而後又因國外的毛葛、荷蘭紡、印度綢等布料參與競爭,日本又苛征入口重稅,醴陵夏布產量一降再降。

株萍鐵路通車後,醴陵商人直接收購夏布外銷,外埠客商也紛紛前來收購,使得夏布生產旺盛。醴陵縣城內經營夏布者就有數十家,年銷量達三、四十萬匹,值五六十萬元。民國29年左右,數百匹醴陵夏布外銷朝鮮、日本、美國、東南亞等地。後因貨幣貶值,加上美國大量羅布輸入中國,夏布年產量下降到幾千匹。

解放後,人民政府實行獎勵收購辦法,到1957年,醴陵夏布年產量增至幾千匹。以後,由於機制苧麻產品大量生產,特別是1958年湖南第一苧麻紡織廠(株洲苧麻紡織廠前身)投產,再加上各種合成纖維的大量出現,株洲手工夏布生產開始走下坡路。再後來,夏布只限於農村做蚊帳和服裝廠縫製毛料服裝的襯料。

益陽「益鑫泰」集團公司利用純天然纖維苧麻紡織品,創出了一條苧麻服裝之路。而用麻加棉混紡的機織棉麻布料也在受到一些消費者的喜愛。

進入60年代後,沿襲數千年的手工麻織業在逐漸消失。如今只有少數地區還保留著手工織夏布,用於做服裝或旅遊工藝品銷售。

(牛八原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