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BMW X5尚能飯否?一場回應13厘米拷問的行為藝術

每日車訊 發佈 2022-07-31T20:55:16.630911+00:00

國產全新BMW X5上市以來,相信每一位關注新車的人,都有一個疑問:軸距加長13厘米之後,它的操控還在嗎?寶馬不愛打嘴炮,它用一種極為自信的方式來回應——邀請准車主們深入騰格里沙漠腹地「玩沙子」,用近乎極限的測試來消除大家的顧慮。

國產全新BMW X5上市以來,相信每一位關注新車的人,都有一個疑問:軸距加長13厘米之後,它的操控還在嗎?



寶馬不愛打嘴炮,它用一種極為自信的方式來回應——邀請准車主們深入騰格里沙漠腹地「玩沙子」,用近乎極限的測試來消除大家的顧慮。我也榮幸受邀,跟隨西區200多位客戶,參與2022 BMW X之旅,作為媒體觀察員去深入體驗了全新BMW X5。



1


我們從銀川啟程,一路西行,穿越戈壁沙漠,目的地是內蒙古阿拉善盟左旗的小淖爾圖湖。


單程188公里,聽起來似乎路程不長,但高速路段僅七八十公里,剩下一百多公里以省道為主,尤其是騰格里的穿沙公路,黃沙漫道,陷阱重重。全程耗時需5個多小時。



雖是長途跋涉,但有全新BMW X5代步,我們絲毫不覺其苦。在烏銀高速上,駕駛這樣的中大型SUV極為暢快,因為車少、路寬,動力輸出又直接,腳掌稍微踩下,洶湧的動力似乎無窮無盡。更應景的是,道路右側連綿起伏的賀蘭山脈,一路上與我們若即若離,讓大家胸中都充溢著一種「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的豪情。



我所駕駛的是全新BMW X5 40Li 頂配車型,搭載的是屢獲殊榮的3.0T 直列六缸發動機,峰值扭矩高達450牛米,驅動這麼大一台車,破百也只需要6秒。在運動模式下,全力踩下油門的感覺極為上頭,那種山呼海嘯的加速感簡直可以媲美空客A320的起飛。



動力是操控的基礎,拋開動力談操控,無異於緣木求魚。寶馬深知這一點,所以在發動機技術的革新上從未停止過前進的步伐。這款直六發動機無論是燃油噴射系統,還是渦輪增壓系統,抑或是可變氣門正時系統都採用了很多黑科技,此處不贅。


2


離開烏銀高速後,從地圖上看,一個左轉的急彎後,就切入了省道。


這條省道的風光,有點類似川西的草原天路。公路筆直地延伸至天邊,兩側的群山遠遠退開,留下大片平坦的鹽鹼地,點綴著零落的草叢與矮小的灌木叢,遠看狀若苔蘚,駱駝、牛、馬徜徉其間,自得其樂。



此時駕駛全新BMW X5,有必要開啟駕駛輔助系統,你就不會時刻繃緊神經,生怕牲畜橫穿馬路導致前車突然急剎而追尾,只需要用一隻手輕扶方向盤,可以從容寫意地將道路兩旁的美景收入眼底。


全新BMW X5國產後,軸距加長了13厘米,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後排空間變得極佳,哪怕是翹二郎腿也綽綽有餘了。



一個小細節可以洞見全新BMW X5的豪華:前排椅背後方不再是傳統的文件袋設計,而是與座椅正面同樣材質的軟墊,據稱這是為了「後排乘客的腿部或膝部在不小心觸碰前排座椅時,依然可以被柔軟接觸感所環繞」。



至於長軸距對操控的影響,就我所體驗來看,幾乎感受不到。在高速公路上狂奔時,反而覺得長軸距車型的穩定性更佳。


值得一提的是,寶馬玩「加長」並不是粗暴地拉長車身,而是兼顧了兩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是沒有破壞經典的車身比例,加長的身段巧妙融入後車門的設計之中 ,加得「無跡可尋」。



二是沒有破壞50:50的前後軸載荷比。研發工程師在車身不同位置採用不同的金屬材料,包括深沖成型鋼、烘烤硬化鋼、多相鋼、高強鋼、超高強度熱成型鋼等,而發動機艙中的結構件和前減震器塔則以鋁合金材料打造。這種設計不僅實現了車身輕量化,而且還平衡了前後軸配重,讓駕駛樂趣不打一絲折扣。


3


進入沙漠之前,還需要走幾十公里的鄉道。這段路時有暗坑、浮沙,有時候甚至來一個90度的急彎,這種時候就可以體會出全新BMW X5的優勢了。


如前文所述,我駕駛的是頂配車型,所以車輛配備了自適應雙軸空氣懸架和電子減震器。在高速衝過暗坑時,你只會感覺車身微微一沉,並沒有明顯起伏,也沒有一絲多餘回彈。



尤為神奇的是,高速轉彎時,車身側傾被抑制得極好。與我們同行的寶馬精英培訓師介紹,這是由於電子減震器接入了轉向系統,當識別到車輛轉彎的動作時,就在毫秒之間將外側車輪的減震器調「硬」,給予車身更強的支撐力。所以說在高速過彎時,車輛穩如磐石;高速變道時,車身就像「平移」過去一樣。


這段路開完,就到了沙漠真正的入口處。車隊在承慶寺集結,改由隨行帶隊的寶馬精英培訓師來駕駛,幫我們「擺渡」到沙漠腹地的小淖爾圖湖旁。車隊裡的車主朋友們有些不以為然,我卻深知其兇險。



兩年前,我參加過寶馬的沙漠駕駛培訓,深知在沙漠中開車,絕不只是陷車那麼簡單,沙漠裡還很容易翻車,平淡無奇的一道梁,車好好地開過去,莫名其妙就翻了。陷阱無處不在。


大多數時候,都需要採取一種叫「沙漠刷鍋」的行駛技巧,像刷鍋一樣一圈一圈行駛,讓車輛速度提升起來後才能「滾刀鋒」翻越沙丘。

果然,後續的行程讓不少見慣世面的寶馬客戶們驚聲尖叫。


4


擺渡的直線距離其實並不長,但極為耗時。因為在沙漠中行車,距離極有欺騙性,A點到B點看起來可能僅1公里,但沒辦法走直線,只能「擇路而行」,行車的距離可能迂迴婉轉長達十幾公里。



深入沙漠腹地後,沙丘連綿一體,或呈新月型壟狀,或呈鏈狀,高度有五六十米。迎面是高高的沙丘,令人膽寒的峭壁,而且沙子還不緊實,這種沙丘即便是步行也非常痛苦,腳背沒入沙子,如陷泥淖,走一步,退半步,氣喘吁吁。全新BMW X5憑藉強大的四驅系統,卻能在這種極限路況縱橫馳騁,實在令人不可思議。


這種路況下,即便是當一名乘客,也難以好整以暇。我坐在副駕,用汗津津的右手緊緊抓著門框上的把手,如同溺水者抓住了一根稻草。



只聽得發動機在耳邊咆哮,車畔揚起漫天黃沙,有時候甚至遮蓋了前擋,要用雨刮清除。每一次高速過彎,都是在車輛失控的臨界點,都會伴隨著乘客短促的驚呼。而從「刀鋒」衝下沙丘時尤為刺激,伴隨著高速轉彎,你會感覺車輛甩尾失控,此時只見培訓師反打方向,漂移過彎。全車的乘客面色蒼白,大氣都不敢出一口,只聽見自己「砰砰」的心跳聲。



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此時培訓師還有餘暇給我們講解沙漠駕駛技巧。他說:在沙漠裡開車要善於「掌控」車輛,沙子在流動,反饋到轉向上有種微妙的不同。要順勢而為,在側坡上行駛,若是車輛出現往山下方向推移時,一定要順勢往下打方向,切忌為了救車而反打方向——一個錯誤的動作可能就會翻車。


說實話,我也算是參加了若干次活動的老媒體人,但短短數公里的沙丘擺渡,依然讓我心跳加速,緊張不已。此時再咀嚼「集精銳,探未知」這6個字,突然明白了BMW X之旅其中蘊含的自信和追求極致的探索精神。


5


抵達目的地之後,稍事休整,我們就開始各種沙漠極限駕駛。從驚險程度來說,沙漠裡的場地訓練其實遠沒有教練們帶我們進來那段擺渡之路驚心動魄,更多的內容是學習各種沙漠駕駛技巧。



上車前先要給輪胎放氣。把胎壓降低到2.0-2.2之間。這是為了增加輪胎與沙子的接觸面積,儘可能獲得更好的附著力。


進入車內的第一件事是關閉電子系統。長按「DSC OFF」鍵,完全關閉DSC,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動力高效地傳遞到車輪。


起步比較考驗車技,用稍微大一點的油門起步,輪胎轉起來持續給油,車輛才能順利出發。也有小夥伴起步就陷車,估計是習慣了賽道駕駛,油門太大。這裡需要提醒一下,沙漠行車的起步「可一不可再」,如果一次起步沒有成功,就要馬上下車想辦法,要麼稍微刨一下阻擋輪胎的沙子,要麼就倒車另闢蹊徑。在起步之後,油門就不要輕易鬆了,所謂「慢走水快走沙」,速度慢了很容易陷入浮沙。



我們的所有車輛都插著高高的旗杆,起初我不明所以,自己上車駕駛就瞬間明白了:沙漠跟車,宜遠不宜近。因為要保持速度。有時候前車駛下沙丘後,只能看見旗幟在飄蕩。



對全新BMW X5這種性能猛獸來說,沙漠駕駛的難度似乎被大大降低了。它的動力和四驅系統實在太強,腳下只要稍微施加一點力度,似乎就可為所欲為。如果這時候再有人來問我,全新BMW X5加長軸距後,操控是否打了折扣,我不屑於回答,只會以看白痴的眼光去看他。


寫在最後


為期4天3夜的BMW X之旅其實有很多值得大書特書之處。寶馬總是在不可能處營造種種可能,帶給參與者意料之外的驚喜。


誰能想到在沙漠的腹地搭建一個碩大的舞台,請來銀川最好的歌手與最好的舞者?


誰又有氣魄以蒼穹為幕,以黃沙為席,來一場露天宴會?而且還有潔白的桌布,閃亮的餐具,冰鎮的西瓜,可口的啤酒……


誰能抵抗耳熱酒酣時一場燃燒在長空之下的絢麗煙火?


一個人的行走範圍,就是他的世界。熱愛駕駛的bimmer的世界是整個天地,眼中有星河,心中有日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