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新聞聯播,榮獲「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這位川農校友不簡單

四川農業大學 發佈 2022-08-03T08:36:12.079454+00:00

7月21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系列中外記者見面會。四川農業大學校友——楊媚同志作為「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出席這場見面會。

7月21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系列中外記者見面會。四川農業大學校友——楊媚同志作為「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出席這場見面會。

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是中央宣傳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表彰的先進人物,旨在樹立青春報國、擔當奉獻的精神楷模,引導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和生產一線工作。

楊媚,2009年畢業於四川農業大學,大學畢業後在蔬菜基地工作了兩年,為了實現初心,之後辭去工作,到重慶市榮昌區吳家鎮雙流村成為了一名大學生村官。


求學經歷選擇成為村官

打能夠記事起,楊媚就天天看著父母起早貪黑地在田地里勞作。可令她感到疑惑的是,「為啥辛苦一整年,收成後卻落不下幾個錢?」後來,父母均外出務工,她又在思考「怎樣才能讓爸媽回來?」

疑問在心裡紮根,伴隨她一路成長。在高考填志願時,一心想要解開疑惑、幫莊稼人從土裡「刨出金子」的楊媚,頂住父母的不理解、不開心、不贊成,毅然報考我校農學院農村區域發展專業。

來到校園後,楊媚深感「相見恨晚」,學校「興中華之農事」的初心,也正好是她心中一直想要完成的夢想。為此,楊媚以十二分的熱情投入到了校園生活當中。除刻苦學習本專業知識外,還主動選修園藝、農學、果樹等專業的課程,不斷拓展,深入學習。

求學期間,最令她感到受益匪淺的課程是李曉玲老師的《發展經濟學》。「李老師的課完全符合我對大學的想像。沒有太多理論,更多的是故事、案例和頭腦風暴。」課堂上,她與同學們一起圍繞老師提出的農村問題進行分析研討,並給出解決方案,「這極大地開闊了我的思路,鍛鍊了我發現和解決農村問題的能力。」

令楊媚印象深刻的還有大三時參與的專業實踐課程。她去到雅安市雨城區大興鎮深入調研,通過與農戶同吃、同勞動,充分了解了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現狀,積累了與農民打交道的經驗,為她以後更好地服務三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畢業後在蔬菜公司工作了兩年,為了還沒實現的初心,楊媚辭去工作,到重慶市榮昌區吳家鎮雙流村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


基層工作帶領村民致富

楊媚到崗任職後,第一時間對全村進行考察,發現雙流村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是一塊適合蔬菜作物生長的福地。但卻因為種植技術落後、種植結構單一,導致種植戶收入低下,蔬菜產業發展停滯。結合專業所學,楊媚決定帶領群眾種植大棚蔬菜,並制定了詳細的創業計劃。

帶著計劃書和一腔熱血,楊媚敲響了鄉親們的門,可迎接她的,卻是噎人的冷言冷語:「我種菜年齡比你年紀大,你能教我?」「大棚賠錢了,你補我?」

面對質疑,楊媚不僅沒有氣惱,反而表示理解:「一是我確實年紀還小,二是他們還沒看過新技術,有擔憂很正常。」為了儘快說服村民,楊媚決定自己承包土地,先「種起來再說」。

為了拿到土地,楊媚每天一下班就往村民家裡跑。熬不住「軟磨硬泡」,終於有人願意把地租給她。等不及政府資金,她和男友把準備結婚和裝修的錢當做啟動資金,投入大棚蔬籌建。

一邊要完成好村里補貼發放、矛盾調解、政策宣講等本職工作,一邊要及時搞定整地、搭棚、鋪水管等大棚工作,楊媚一連幾個月都沒休息。她索性用搭棚剩的材料在基地旁搭了個小棚住下,面對重慶夏天棚內40度的高溫,也毫不退縮。

在最困難的日子裡,楊媚的男友一直給予她最大的支持,辭職隨她一起建大棚、種蔬菜。兩人白天一起創業勞作,晚上打擠住窩棚、睡三輪車。土地見證了這段美好愛情,他們也選擇在苦心經營起來的大棚里舉辦婚禮,用來待客的食材也都是大棚里種出的番茄、黃瓜等。

經過1年的辛苦努力,大棚里的蔬菜第一季採收完畢,上半年純收入近6萬元,每畝大棚年收入超2萬元,是露地種植的3-5倍。看到真本事,村民服氣了,許多持觀望態度的群眾紛紛入局。楊媚帶領100餘戶村民建立大棚蔬菜600餘畝,年增收500餘萬元,帶領鄉親們致富的夢想初步實現。

「村民們富了,可村集體還很弱。」帶領鄉親們大棚種植成功後,楊媚全票當選為雙流村書記,身份轉換讓她的眼界更加開闊。

為發展集體經濟,楊媚利用推廣大棚種植時積累的經驗和人氣,由大到小,逐個說服種植戶,帶頭成立雙流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統購物資,統一技術、統一包裝、統一銷售,每年為菜農節約成本近30萬元。隨著合作社越來越紅火,楊媚又利用榮昌區發展村級集體建設試點項目資金,建立村集體經濟發展3個服務平台,實現集體經濟盈利近20萬元。

在那裡,她一干就是十年。十年裡,楊媚帶領100餘戶村民建立大棚蔬菜600餘畝,增加經濟收入1000餘萬元!帶頭成立雙流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後又利用榮昌區發展村級集體建設試點項目資金,建立村集體經濟發展3個服務平台,實現集體經濟盈利近20萬元。通過創新舉辦「吳家村脆蓮白」文化節,打造蔬菜種植的文化載體。同時,還創立了村里自己的豐收節。

在這十年裡,楊媚也不再是一個人單槍匹馬了,老百姓們都跟上來了,陸續有很多人跟著一起建大棚,不到半年光景,村里建了100餘畝蔬菜大棚。也就有了那場別開生面的大棚婚禮。

在採訪中楊媚同志這樣說道:「十年的時間,我在這裡成家,也在這裡成長,每天穿梭在田間地頭,行走在農家小院,我早已經成為雙流村不可分割的一分子。今後我也將竭盡所能,為美麗鄉村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路走來,

楊媚同志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

她讓我們川農學子知曉:

「學農雖然需要踏遍荊棘,

但也有萬里花香相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