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依賴高通晶片,國產汽車還是要依賴高通晶片嗎?

康爾信電力系統 發佈 2022-08-04T10:21:03.508636+00:00

說起高通晶片,相信大家都是如雷貫耳了,畢竟現在的高端安卓手機,基本上都是使用高通晶片。而國產手機更是如此,高度依賴高通晶片,連華為、榮耀都用上了高通晶片。

說起高通晶片,相信大家都是如雷貫耳了,畢竟現在的高端安卓手機,基本上都是使用高通晶片。而國產手機更是如此,高度依賴高通晶片,連華為、榮耀都用上了高通晶片。

想當年,雷軍的一句「不服跑個分」,真正將高通晶片捧上了神壇,這麼多年一直沒下來。不過,隨著智慧型手機見頂,高通也開始想出路了,不能總靠著手機晶片啊。於是高通將業務拓展到了物聯網、汽車晶片等。

高通的「造芯」之路

能給車主一種與眾不同的體驗感,才能算得上真正的「智能汽車」。而最能代表智能汽車標誌性技術的,就是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

其中,智能座艙涵蓋操控系統、娛樂系統、空調系統、通信系統、座椅系統、交互系統、感知系統的所有模塊,目前智能座艙滲透率正在不斷提升。

高通早在2014年就開始進軍智能座艙市場,推出第一代28nm製程的驍龍620A晶片。但當時的智能座艙設計並沒有如今的多元化,市場還是被NXP等傳統晶片供應商所占據。

隨著汽車座艙智能化程度不斷提升,高通敏銳發現了MCU晶片漸漸難以滿足需求,勢必會被功能更強大的SoC晶片所替代,於是提出用SoC的邏輯,去設計MCU晶片。也就是它果斷拿出在智慧型手機上的常用打法:堆料。

高通驍龍8155成為旗艦車型的標配,也讓車圈逐漸「手機化」,各品牌開始比拼晶片配置。目前,高通MCU晶片已經拿下汽車市場50%以上的訂單,據高通2021財年收入顯示:高通汽車業務2021年收入10.19億美元,比2020年的7.09億美金同比增幅43.7%。據預測,高通憑藉座艙和自動駕駛的設計平台,汽車業務年營收將在未來5年增長至35億美元,在未來10年增長至80億美元。

目前來看,在智能座艙MCU晶片領域,高通領跑其他競爭對手一個身位。

無高通晶片,沒膽稱旗艦

過去5年,絕大多數車企和消費者都逐漸接受了汽車正在消費電子化的事實(日系車可能除外),這一趨勢表現為:更少的按鍵,更大更多的屏幕,頻率更高的OTA。

在引進消費電子理念的過程中,汽車座艙是絕對的先鋒,不僅模仿理念,甚至直接把消費電子晶片拿來就用。

蔚來2017年發布的ES8立項於2015年,為了驅動10.4英寸的大屏,選用了當時市面上能找到的最好晶片:同年推出的英偉達Tegra X1。而這款晶片應用量最大的終端產品,是出貨量1億台的任天堂遊戲機Switch。

但消費電子的既定遊戲規則是硬體必須快速疊代。四年之後,Switch因性能落後被批成「電子垃圾」。軟體更新,晶片卻沒升級,也讓蔚來的先發優勢變成了「先發劣勢」:晶片算不動,車機屏幕劃不太動,智能語音助手NOMI也不時罷工——抱歉,聽不太懂。

為了不在安身立命的智能體驗上落後,極氪、嵐圖、蔚來今年都向用戶提供更換智能座艙晶片的方案。其中,銷量較少的極氪與嵐圖咬咬牙讓車主免費或低價換芯,已經賣了20萬台車的蔚來就只能低頭認慫。

而三家新勢力換芯不約而同的選擇是,高通SA8155P。

其實在兩三年之前,智能座艙晶片還是群雄爭霸。但去年開始8155在國內汽車市場大殺四方,其客戶不僅包括蔚小理哪這些造車新勢力,也有吉利、廣汽等傳統自主車企,此前在智能化體驗上差強人意的長城,選擇接受高通智能駕駛全家桶方案,才換來8155的全球首發權。

8155的統治級表現,離不開汽車電子電氣架構集中化的歷史進程。曾經座艙晶片「穩定壓倒一切」,但隨著汽車日漸消費電子化,如今座艙晶片講究「性能為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