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娃「蛋蛋」一邊大一邊小,丁丁長度不及格?快自查,嚴重會壞死,終生無法「造人」

金鷹卡通衛視 發佈 2022-08-07T14:07:39.504031+00:00

前段時間,麥咭寫過「包皮該不該一刀割」的科普,評論區反響熱烈,還有不少粉絲進一步提出了以下疑問:如此看來,大家對男寶生殖器官的保健知識還不夠了解透徹,沒關係,咱們繼續解答疑惑。

作者:43樓編輯部 精神一米七

原創首發:媽媽網育兒(ID:mmwyuer)

前段時間,麥咭寫過「包皮該不該一刀割」的科普,評論區反響熱烈,還有不少粉絲進一步提出了以下疑問:

如此看來,大家對男寶生殖器官的保健知識還不夠了解透徹,沒關係,咱們繼續解答疑惑。

話不多說,馬上進入今天的正題——

1 男娃「蛋蛋」,一邊大一邊小?

警惕疝氣和鞘膜積液

發現孩子有上面截圖中所描述的「一大一小」情況,最常見的原因一般為以下兩種。

第一種,是疝氣。

疝氣,通常指的是腹股溝疝

簡單理解,就是孩子的肚子和腹股溝之間有個管腔沒有閉合好,導致腸子、大網膜或卵巢(女孩也有可能得疝氣)通過一些缺損或者是孔隙離開了原來的位置,隆起了一個包,形成了一個疝。

圖源:https://www.mayoclinic.org

男孩的疝會進入陰囊,所以家長才會摸到自家娃兩側陰囊大小不一。

而且,疝氣是一種「很狡猾」的生理疾病,來無影去無蹤,一般只在患兒腹部壓力增大的時候現形

比如,孩子哭鬧、排便、跳躍等時候,單側或雙側陰囊會變大,等平靜一段時間又會恢復正常。

圖源:網絡

疝氣自愈的可能性很低,一旦發現,通常都是儘快手術。

不過因為新生兒手術難度較大、風險較高,我們國內醫生一般建議觀察患病寶寶到1歲,無自愈可能再手術。

但凡事都有例外,一旦疝氣發生嵌頓(腸子或卵巢卡住出不去,通常表現為嚴重的疼痛、噁心、嘔吐,以及無法排便或排氣),便需立即進行手術。

否則,卡住時間久了,孩子便會有腸壞死的可能,或是睪丸、卵巢壞死導致終身失去生育能力的風險,更嚴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險👇

一名2歲男孩出現疝氣,父母沒在意,拖了一晚上沒去醫院,結果發現睪丸已經壞死,不得不切除,這輩子都無法「造人」了……

圖源:網絡

建議爸爸媽媽在發現寶寶出現疝氣後,應該馬上就診,讓醫生根據寶寶情況判斷是否需要手術。

第二種,是鞘膜積液。

「蛋蛋」大小不一還有一種可能,便是鞘膜積液。

鞘膜積液也會導致陰囊腫脹,形成包塊,這是一種性質和疝氣幾乎一樣的疾病。

不同的是,鞘膜積液是睪丸鞘膜腔裡面的液體積聚過多,形成包塊;而疝氣則是器官移位,離開了它原本應該待在的地方,隆起了包塊。

圖源:https://www.mayoclinic.org

相比起來,鞘膜積液對孩子的危害沒那麼大(如果是年齡較大的男性患上,會有感染髮炎的風險)。

一般不會讓娃有疼痛感,更不會有「嵌頓」的危險(除非是交通性鞘膜積液,大量積液時有可能會影響尿尿、走路,合併腹股溝疝時,可能會發生嵌頓疝)。

這個病在新生兒中很常見,如果鞘膜積液體積不大、張力不高(摸上去軟軟的),通常不用干預,這個「包」也會在1歲前消失。

而需要看醫生、進行手術干預的情況為以下兩種:

  • 超過1歲,鞘膜積液沒有消失或者變得更大。

  • 發現鞘膜積液張力較高(摸上去硬硬的)

圖源:網絡

那麼問題來了,疝氣和鞘膜積液應該怎麼區分呢?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燈光照一照:

👉可以準備一個手電筒,再拿張紙捲成紙筒,手電筒放在睪丸下照向睪丸方向(注意不要燙到孩子),紙筒一端在陰囊上方;家長從紙筒的另一端,看向陰囊方向。

透光,則很有可能是為鞘膜積液,否則有可能是疝氣(疝氣的鼓包里裝的是腸子,所以不透光)。

2 「丁丁」短小,「蛋蛋」躲貓貓?

小心隱匿性疾病

再來說說大家比較關心的隱匿性陰莖,這是一種先天性畸形疾病

通俗地形容,就是陰莖體埋在包皮和肉膜中,只露出「尖尖」的一小段。

那孩子「丁丁」看上去短小,是不是就是隱匿性陰莖呢?

不一定。

足月兒的丁丁長度,通常是2.5-3.5cm(0-5月齡小於1.9cm 為小陰莖)。

因為丁丁被四周的軟組織「藏」起來了,所以這些孩子的陰莖外表看上去會比較短小,但不一定就是真的短小。

家長可以用尺子量一量孩子丁丁的長度:

👉在寶寶私處「放鬆」的狀態下,用直尺一端頂住陰莖根部,也就是恥骨的位置,再將丁丁正常拉伸,記住不要太用力哦。

長度數值可以參考以下圖表判斷。

圖片數據:付超《正常男性陰莖生長發育調查》

另外,如果數值低於「2.5標準差 」這一列,那麼孩子可能有「小陰莖」的問題。不過這個概率發生非常非常低,全球大概只有0.6%的的男性有這個難言之隱,所以家長不用過於杞人憂天。

除了隱匿性陰莖、小陰莖,還有兩種情況也會讓丁丁看起來短小:

  • 埋藏性陰莖:後天形成,多因肥胖產生。恥骨前脂肪堆積,造成陰莖被埋於皮下脂肪中。最好的解決方法是:減肥。

  • 蹼狀陰莖:陰莖與陰囊未完全分離,多數是先天性異常。大部分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恢復,不會影響發育,如果有包莖現象才需要手術。

那麼,隱匿性陰莖到底該怎麼治療呢?

隱匿性陰莖有可能會影響生殖器官發育、影響性功能,而手術,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一般來說,孩子2-6歲的時候做手術是比較推薦的。不過隱匿性陰莖其實隨著娃發育長大,也可能會逐漸好轉。

如果你覺得孩子確實有這方面風險,建議還是儘早找醫生,交給專業的人處理。

最後,說一說另一種「隱匿」疾病——隱睪

隱睪,是指睪丸在嬰兒出生前,沒有下降到位於陰莖下方陰囊中的相應位置,說得通俗點就是蛋蛋躲起來了,沒有回到陰囊的懷抱里

這是一種先天性疾病,在早產男嬰中較為常見。小男孩一出生,最好就要看看他有沒有隱睪。具體做法:

  • 小心捏捏他的陰囊,查看一下陰囊內是否有兩個像小花生米大小的蛋蛋。

  • 捏的時候要注意孩子有沒有睪丸回縮這種生理現象,只要睪丸不會移動到腹股溝區,一般就沒有問題。

如果3~4 月齡內,陰囊內仍未摸到兩個睪丸,就要懷疑為隱睪症了。

目前公認的最佳手術治療時間是6-12個月,最遲2周歲前要完成,否則手術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後續還會有不育、甚至睪丸癌變的風險。

孩子的生殖健康不能大意,更有生育專家表示:

「很多不孕不育患者成年後才發現生殖器官有問題,其實有些問題在兒童時期就有所表現了,但被父母忽略而延誤了治療時機。」

為了讓孩子日後免於付出「生命代價」,家長們記得時不時幫寶寶檢查一下蛋蛋哦~

最好是洗澡的時候,可以順帶摸一摸,捏一捏,檢查大小是否異常,有沒有硬塊等。

早發現早治療,才能更好地剷除生育路上的隱患種子。這可關係到孩子一生的幸福,咱們做家長的還是得更細心一點!

好啦,今天的科普就這裡,點個【在看】,願所有孩子都能健康成長。

參考資料:

1、drpei 2016-04-25 疝氣和鞘膜積液:了解這個病,或許可以避免一些悲劇

2、卓正科普Health Express 2021-09-12 孩子雞雞短小?隱匿性陰莖不可忽視

3、深圳市兒童醫院 2021-04-17 男寶「蛋蛋」,一邊大一邊小?快自查,嚴重的會影響「造人」

4、知貝健康 2020-04-15 爸媽需警惕,孩子隱睪,一定要儘早手術

5、腹股溝疝、鞘膜積液、隱睪的症狀與因 https://www.mayoclinic.org

文本作者:43樓編輯部 精神一米七。

對啦~

由於微信訂閱號經常改版,

大家是不是經常找不到麥咭呀?

為了避免錯過每天的推送和福利活動

大家記得把「麥咭成長說」設置為星標★

關注只需要五秒鐘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