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全-要聞評論」我國算力排名全球前列,新基建迎來大項目

王煜全 發佈 2022-08-11T14:33:58.328918+00:00

你好,我是王煜全,這裡是王煜全要聞評論。8月以來,"算力"一詞一度上了新聞熱搜。7月底剛剛結束的"2022中國算力大會"上公布了一組數據:中國的算力規模位於全球前列,伺服器數量達到約2000萬台,全球算力分布統計中,我國就占到了26%。

你好,我是王煜全,這裡是王煜全要聞評論。


8月以來,"算力"一詞一度上了新聞熱搜。7月底剛剛結束的"2022中國算力大會"上公布了一組數據:中國的算力規模位於全球前列,伺服器數量達到約2000萬台,全球算力分布統計中,我國就占到了26%。



算力為什麼這麼重要呢,因為它代表著最前沿的科技水平,那就是雲計算和人工智慧,被很多人看作是國家競爭能力高低的核心指標。


產業建設也是如火如荼,從2021年初到今年2月,全國至少有26個城市在推動或者已經完成了AI計算中心的建設。AI計算中心投資可不低,不少都是10億元起步。


看到了人工智慧產業對算力的巨大需求,提前投資來建設,這當然是好事,也說明我們國家在科技產業基礎設施上的開始大規模布局。不過考慮到AI計算的特點,這樣的布局中一定要有前瞻性的眼光。一個面向未來的AI計算中心,我認為有幾個特點是需要考慮到的。



第一個是算力好不好用,越好用就越快實現普及。


很多人把算力比喻成電力,因為AI算力應該像水和電一樣提供給各行各業。不過跟電力相比,算力的使用更複雜。


電力只是把能源送到設備端來實現發電,而算力是解決各種行業問題,類型也有很多。遊戲行業需要的是圖形渲染能力,工廠的故障檢測需要圖像識別的算力,實時語言翻譯需要語言理解和處理的能力。


能不能把AI算力高效提供出來,讓更多人能夠方便地使用,是需要好好研究一番的。這背後涉及到整個硬體的變化:


以前是CPU為主導的,但是未來GPU的數量會大大增加,甚至會出現專有的人工智慧晶片,解決專門行業問題,這往往是企業主導的,因為他們更貼近市場和需求端。比如特斯拉建設的AI數據中心,裡面的Dojo晶片就是專門為自動駕駛服務的。


所以要在產業和政策層面共同探討,保證AI計算中心可以把算力更快更便攜地提供出來。


第二個是算力夠不夠先進。別今天大干快上了,明天就發現技術過時了。


AI計算中心疊代很快,不像發電廠建好了可以用很多年。晶片遵循摩爾定律,每隔一段時間性能會增加一倍,成本迅速降低。這就是技術疊代的結果,今天的AI計算中心遠沒有定型,未來還會不斷疊代。


尤其是數據中心這種硬體和物理場所,有的大型計算中心就有1萬個機櫃,它們的論證時間久、建設周期長,很容易出現建完後發現已經是落後的技術了,滿足不了越來越大也越來越複雜的算力需求,這方面需要技術領先性和成本的綜合考量。


建設計算中心的技術能不能保證未來三到五年不淘汰?這方面眼光一定要准,提前採用今天可能還小眾、但是未來能得到廣泛使用的技術。比如現在的數據中心普遍是X86架構主導的,但瑞士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已經在建設ARM架構的AI計算中心了,2023年投入使用,這就是為未來布局的做法。



第三是算力夠不夠用。


科技特訓營的會員就曾經諮詢我一個問題,西南某地區的大數據中心雖然已經開工建設了,但是運營方一直懷疑市場需求是不是真的那麼大,不知道建完後會不會導致資源浪費。


其實這是一個普遍問題,長期看都知道是未來,但是短期卻沒有爆發點,真正的市場需求不足,不僅僅是算力過剩,還要承擔大量的電力消耗和財務成本。


從歷史規律看,科技的發展往往是指數級的,今天看沒需求,未來可能會大規模爆發。凱文·凱利在去年的百度開發者大會上就提到,數十年後,大量成本低廉、無處不在的人工智慧是讓這個世界運轉的必需品。如果你也認同這個判斷,別看今天算力過剩,十年後或許會算力不足呢。但從投資的角度講,要考慮到產業爆發的時點,避免過早投入。


最後做個總結,在全國上下高度認同雲計算、人工智慧是未來趨勢的同時,也要尊重技術發展規律,把握好科技的產業化時點,對市場擴張的速度要有充分的理解。這樣才能建設成真正的面向未來的AI計算中心,還能避免一哄而上、低水平重複的問題。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更多科技產業的底層思考邏輯,會在科技特訓營里分享。歡迎關注全球風口微信號,報名加入!


王煜全要聞評論,我們明天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