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賈玲電影《你好,李煥英》?

九點半奇葩說 發佈 2022-08-11T19:11:39.204758+00:00

我曾以為喜劇煽情是原罪,直到看了《你好李煥英》今年春節檔的這部《你好,李煥英》最初給我的印象非常矛盾。一方面,賈玲和沈騰確實都是非常優秀的喜劇演員,他們一起主演的電影很難讓人拒絕。另一方面,我看過原小品,知道這是一個煽情喜劇的路子,對它改編的影片沒什麼信心。

我曾以為喜劇煽情是原罪,直到看了《你好李煥英》


今年春節檔的這部《你好,李煥英》最初給我的印象非常矛盾。一方面,賈玲和沈騰確實都是非常優秀的喜劇演員,他們一起主演的電影很難讓人拒絕。另一方面,我看過原小品,知道這是一個煽情喜劇的路子,對它改編的影片沒什麼信心。


我對這部電影沒有信心,主要還是因為春晚。春晚越來越不受群眾喜歡,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煽情喜劇的路子很不討喜。合家歡的日子非讓觀眾哭不說,煽情煽得還硬。最後笑點淚點都不夠,觀眾也不知道自己看了個啥。


看多了這類作品之後,我就覺得,煽情會不會是喜劇的原罪。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所謂高級喜劇,小品如陳佩斯趙本山的作品,都是諷刺和自嘲;電影如蓋里奇和寧浩等人的作品,玩的是黑色幽默。於是我就想,好好的喜劇為什麼要煽情呢?


「喜劇的內核是悲劇」這句話已經被說爛了。但是需要理解的是,這裡的悲劇絕不是刻意煽情的家庭倫理關係之類的東西。在我的理解中,喜劇從來只是表現手法,是為了傳達更加深刻的東西。就像諷刺手法一樣,諷刺只是形式,表達才是目的。但是煽情喜劇的出現,就讓喜劇的目的變了,變成了煽情。可我覺得,煽情並不一定需要喜劇,而喜劇也不太適合一味煽情。因此,我才覺得《你好,李煥英》可能會失敗。


但是在我看完《你好,李煥英》並哭完之後,我就改變了我的想法。儘管我知道,它的成功,在煽情喜劇里可能只是也只能是個例,但我依然想剖析一下這部優秀的作品。


首先,我是看過原小品的。原小品足夠優秀,缺陷也很明顯。那就是它的煽情點,依然不夠,依然讓我覺得生硬。但是我也知道,那時賈玲的親身經歷改編的,所以我也並不反感。但是僅此而已。影片對小品做了大刀闊斧的改動。除了豐富主線劇情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對穿越的改動。


在小品里,只有賈玲自己穿越了。結局就止步在電影裡賈玲準備好回到現代那裡,然後陷入回憶,引發觀眾共鳴。但是這樣表達的問題在於,觀眾對賈玲的母親了解並不多,通過小品也很難全面表達出來那種深沉的愛。觀眾大多數時間裡,看到的知識一個年輕樂觀善良的媽媽。她的離開會讓人覺得遺憾。但是很難真正戳到人心。


電影則對這個情節進行了精妙的加工,也就是影片最後的反轉。通過李煥英的視角,我們知道了,從頭到尾,李煥英都在陪女兒演戲。這個改動,將李煥英的形象一下子就豐富了許多。接受了這個設定之後,我們再去回味整個故事,就不止是玩鬧那麼簡單了。賈玲在拼了命的讓李煥英高興,因為她覺得自己沒出息,虧欠了母親,沒有做什麼讓母親高興的事。而完全了解事情始末的李煥英,則假裝不知道那是她的女兒,還要配合著她,讓自己高興。除此之外,她還一直有意無意地像賈玲傳達自己的觀點,自己只希望女兒能健康快樂,那就夠了。因為她知道女兒心裡的歉疚,想要解開這個疙瘩。


到這裡,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形象,也就完全建立起來了。


最為重要的是,這樣的一個母親形象,就是煽情喜劇最好的註解。喜劇為什麼要煽情,這個問題通過李煥英的視角去轉換一下,就可以變成另一個問題,在苦難的日子裡,為什麼不讓自己高興一點?


整部影片,到處都在傳達李煥英的人生觀。賈玲想要撮合沈光林和李煥英的時候,說「英子喜歡幽默的人」。賈玲跟李煥英討論生女兒的事情時,李煥英說健康快樂就好。我們知道,誰都會遇到苦難。在賈玲的眼裡,李煥英一直因為自己這個沒出息的女兒,過得並不高興。但是在李煥英眼裡,賈玲這個女兒健康快樂地成長,值得為之高興。


因此我覺得,煽情喜劇在賈玲的眼裡,也就有了意義。因為她不是在喜劇里添加煽情元素,而是在樂觀的母親的影響下,在苦難的日子裡找到了快樂。


最後我想說的是,看完影片之後,觀眾可能都會被母親李煥英打動。我也同樣如此。但我還想給女兒賈玲一些稱讚。因為,她在決定去幫沈光林追求李煥英的時候,知道自己有可能因此而消失。但是,她為了讓母親高興,依然義無反顧。可能這份心意,也是這部影片格外動人的地方。也正因為如此,我才說它的成功可能只是個例。畢竟,再想要寫出這樣一個由導演親身經歷和感受改編,並通過小品打磨無數次,最後再在改編電影由編劇添上畫龍點睛的一筆的作品,恐怕是難上加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