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台軍古董軍艦:《大決戰》沒有的軍艦台軍還在用

近衛步兵師 發佈 2022-08-13T10:27:05.954129+00:00

蘭陽號屬於台軍的濟陽級護衛艦,其實就是美國海軍退役的諾克斯級護衛艦,共8艘,2015年退役了2艘,目前是6艘。

前幾天台軍蘭陽號護衛艦(巡防艦)出現在熱點事件的照片裡,這軍艦鏽跡斑斑,備受網友關注。

蘭陽號屬於台軍的濟陽級護衛艦,其實就是美國海軍退役的諾克斯級護衛艦,共8艘,2015年退役了2艘,目前是6艘。

這些護衛艦大都是1971-1974年起在美軍服役,1993-1999年起陸續交給台軍使用,也就是說之前已經使用了大約20年,都是很老的軍艦了。說是向美國租借,不過是委婉的說法而已,以後這些老掉牙的軍艦美軍也不會要的。

不過,就算是艦齡已經50年上下的老軍艦,也不是鏽跡斑斑的理由,訓練有素的海軍會合理安排時間進行清潔保養,出現這麼大面積的鏽蝕,估計還是這幾年台軍草莓兵太多,又或者是受新冠疫情影響,人員出動率下降所致。

這一點可以對比該艦2014年的照片看出:

二戰名艦

濟陽級護衛艦當然不是台軍中最老的軍艦,要說古董級軍艦,還得說是中海級坦克登陸艦(戰車登陸艦)。

這個中海級,就是二戰美軍使用的郡級坦克登陸艦,簡稱LST,因此又被二戰美軍大兵戲稱為大型慢速目標(Large Slow Target)。

當時美軍有1000多艘,二戰後,中國通過援助和購買獲得了六十多艘,編入國民黨軍隊的稱中海級或者叫中字號,因為登陸艦獨有的艙門打開方式,又稱「開口笑」。

雖然這種登陸艦滿載排水量只有4850噸,只能運輸100多人,不過倒是很符合台軍在小島與台灣省本島之間運輸人員和物資的需求,因此至今依然有一些中海級仍在使用:

中啟號,原美軍LST-279,

中明號,原美軍LST-227,

中業號,原美軍LST-1144,

這3艘仍做登陸艦使用。

中熙號,原美軍LST-735,1962年加裝了通信指揮設備,改為兩棲指揮艦,船名改為高雄號,編號由LST-219改為LCC-1,2017年起又安裝了各種艦載武器和電子設備進行測試。

還有一艘中訓號,原美軍LST-732,2021年4月1日剛退役

也就是說,這些差不多有八十年歷史的老式登陸艦仍然在台軍中服役。

與此對照的是,解放軍海軍在建軍之初也使用過繳獲的LST登陸艦,不過大約在20世紀70年代起就陸續撤裝,用性能先進得多的072型登陸艦替換。

由此帶來的一個插曲是:

解放戰爭題材電影《大決戰》裡表現國民黨軍隊進攻塔山的場景里,劇組已經找不到能用的LST登陸艦,當時的電腦特效技術也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所以鏡頭裡其實是國產067型登陸艦,兩者在外形上的區別還是很大的,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遺憾。

也就是說,當解放軍海軍已經徹底淘汰二戰美軍LST登陸艦之後快五十年了,台軍還有幾艘仍在服役。

同樣,台軍的4艘潛艇里有2艘為茄比級,又叫海獅級,都是二戰美軍的淡水鯉級,為1974年移交,實際服役時間是1944年和1945年,都是快80年的老潛艇了。據稱現在只能下潛十幾米,基本已經喪失下潛能力。

至於從荷蘭購買的劍龍級2艘潛艇,為1987-1988年服役,也是三十多年的老潛艇了。

除了這些軍艦之外,網民們很容易忽略的領域是輔助艦船。

台軍還有兩種輔助艦船也是七八十歲高齡的二戰古董了

大同級遠洋拖船:

仍有大岡號和大台號在服役,分別是1944年和1945年的美國古董軍艦。

順便,2020年和2021年分別剛退役一艘。

大湖級救援艦(救難艦),又稱大字級,共兩艘,大湖號和大屯號,美軍二戰輔助艦艇,分別是1943年和1946年服役,於1977和1998年移交給台軍。

都是七十多年的老軍艦。

外國老艦

台軍目前的許多作戰艦艇艦齡也不短了,比如基隆級驅逐艦,雖然四艘都是2005-2006年服役的,但其實是美軍1981-1982年服役的基德級驅逐艦退役之後進行改裝而成。

再比如成功級護衛艦(巡防艦),2018年新服役的兩艘其實是美軍退役的佩里級護衛艦,真實服役時間是1984年,也就是快40年的老軍艦了。

至於20世紀90年代至2004年在美國的幫助下直接在台灣省製造——確切地說恐怕是組裝的那6艘,艦齡也基本是20-30年了。

哪怕是採用了隱身設計(台譯匿蹤設計)的康定級護衛艦(巡防艦),也就是從法國購買的拉菲特級護衛艦,也是1992-1998年服役的軍艦,艦齡和成功級類似,也是20-30年了

更何況,康定級在建造時就安裝的是拼湊的武器、雷達和艦載設備,現在顯得尤其落後。

不可輕視

當然,也不能簡單地認為台灣省就只有裝備老軍艦的能力。

從上面的情況也能看出,成功級護衛艦里有6艘是在美國的幫助下直接在台灣省製造的。

而造船業也確實是小蔣時代開始大力扶持的領域。

台灣省在軍艦建造方面,除了製造成功級護衛艦之外,還製造了:

光華6號飛彈艇、武夷級補給艦、磐石級補給艦、沱江級巡邏機和玉山級船塢運輸艦。

其中玉山級船塢運輸艦帶有較強的試驗色彩,似乎是為了驗證軍艦領域的一些建造技術。

當然,台灣省的造船業已經不如當年的輝煌。

據統計,全球民用造船業的三大巨頭分別是中國(僅計算大陸的份額)、韓國和日本。

三巨頭加起來的份額超過80%。

其它國家和地區只能算在其它里。

因此,台軍想在台灣本身製造軍艦,可能是受美國的思路啟發,用軍艦訂單來扶持造船業。

不過,台灣省顯然缺少製造軍艦的經驗,各種軍用的雷達和電子設備也不是台灣省自己能夠研製和生產的。

特別是潛艇方面,現在美國已經很久沒有研製和生產常規潛艇了。

那麼台灣省自造軍艦的過程中,會不會出現缺少某些關鍵技術而拖延研製生產計劃,又或者如美國造船業一樣,由於缺少民船生產訂單,導致成本高昂,在某些技術領域出現難以預測的難題,這都只能交給時間來檢驗了。


關注 近衛步兵師,關注 軍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