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絡和Facebook

生活在上海市中心 發佈 2022-08-13T10:38:05.751933+00:00

社交網絡和Facebook通信的動物人類對通信的依賴是植入我們的基因的。人類在能夠進行語音通信之後,信息傳遞的效率高了很多。一群人中,只要有一個被毒蛇咬過,遠離危險毒蛇的信息就會在人群中擴散,並不需要有額外的傷害為代價。

社交網絡和Facebook

通信的動物

人類對通信的依賴是植入我們的基因的。

人類在能夠進行語音通信之後,信息傳遞的效率高了很多。一群人中,只要有一個被毒蛇咬過,遠離危險毒蛇的信息就會在人群中擴散,並不需要有額外的傷害為代價。今天絕大部分人會遠離蛇類,並非曾經被蛇咬過,而是接受了他人通過某種方式傳遞過來的信息而已。

隨著人類的發展,社會組織越變越複雜,不同的人並非像螞蟻或蜜蜂那樣都做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是有著複雜的社會分工,人們花在通信上的時間越來越多,通信的手段和效率都必須同步提高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到了工業革命之後,通信技術的進步不僅提升了效率,而且一直是科技產業發展的動力。

自從人類進入了工業社會,每天花在各種通信上的時間就遠比睡覺以外的任何事情所花的時間都多,超過吃飯、出行等很多日常活動的時間。

Friendster的成功很快引來了眾多的競爭對手,它們一個比一個厲害。先是MySpace,2004年就超過了Friendster,然後是Google旗下的Orkut,接下來是Facebook。

1. 交友是人的本能,特別是青年男女;

2. 創造自己的用戶資料,發布內容,提供基本通信的手段是社交網絡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功能;

3. 權限的管理和部分權限的分享,能讓社交網絡做到很多其他網際網路服務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共享一些信息和服務。

2003年5月,矽谷的一群老兵,主要是曾經在PayPal工作過的一些員工,發布了一款給專業人士交友的社交網絡領英(LinkedIn)。LinkedIn可以說是第一款將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相結合的社交網絡。

Facebook

1. 天生具有產品意識和快速開發的能力;

2. 把握住年輕人對異性渴望的特點;

3. 完全沒有版權意識和對個人隱私的重視。

這三個基因在Facebook後來的發展中不斷地顯現出來。

到了2004年初,扎克伯格自己上線了一個名為The Facebook的社交網站,給哈佛的本科學生使用一一必須擁有哈佛本科(Harvard College)的郵箱才能註冊。這個網站與之前所有社交網絡不同之處在於,由於限定在哈佛本科生中,電子郵箱的地址是學生在哈佛唯一的地址,對應的姓名和相關信息也是真實的,它就將網際網路上的臉譜和生活中的人準確地對應起來了。在此之前,雖然已經有了不少社交網站,但是哈佛這種名校的學生懶得去那種到處充滿虛假信息的地方,領英易然高大上,但是不便於大學生們交際。因此,當The Facebook一上線,一個月就有一半的哈佛本科學生註冊了。

The Facebook早期的成功,主要在於扎克伯格無意中找到了一條遴選優質用戶的方法,並目為他們提供了最需要的服務。

Facebook早期只對大學開放,省去了非常大的信息安全方面的麻煩,學生們郵箱的域名無形中築起了一道虛擬的圍牆,這給予了大學生們足夠的安全感,願意通過Facebook進行交往。而找到可靠的異性夥伴,是他們最實在的剛需。

看了Facebook的服務後,帕克覺得這個網站前途無量,於是直接跑到波士頓找到扎克伯格,替他出謀劃策。

見到扎克伯格後,帕克詢問了扎克伯格的打算,後者告訴他打算一所大學一所大學地拓展,同時通過廣告獲得收入,正在拓展更多的大學。帕克糾正了他這種小家子氣的想法,告訴他,必須馬上占領美國和歐洲所有的大學,至於錢,賣廣告的那點收人來得太慢,根本無法適應公司快速發展的需要,他們應該去矽谷,從風險投資人那裡獲得資金,把精力放在業務發展而不是掙小錢上。

PayPal的創始人彼得·蒂爾成為這家只有幾個人的小公司的第一個投資人,他投資了50萬美元,獲得了9%的股份,後來他在幾次融資中追加了投資,以1270萬美元的投資獲得了超過10%的股份,如果他把Facebook的股票留到今天,可以獲得4000倍的回報。

當Facebook第一撥用戶從大學畢業後,Facebook便逐漸從一個校園項目轉型為一家真正面向全社會的網際網路公司,在這個過程中,帕克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除了作為公司的營運長管理日常事務,他還負責開發了Facebook的圖片共享功能,這在當時成為了Facebook上的一個殺手鐧。

2006年,為了在更大的用戶群體中發展用戶,Facebook開放了對所有網際網路用戶的註冊,此前所有的用戶都需要有一個EDU的郵箱才能註冊。這一舉措讓Facebook的用戶數量突破了千萬,此後它的性質也由原來以交友為主的網站,變成了一個虛擬的社會。

在矽谷,它獲得了當地天使投資人和風險投資基金巨大的投資,包括蒂爾、紅杉資本以及俄羅斯的DST基金都是它堅定的投資者。同時,也正是因為在矽谷,它才得以從Google等公司挖到了大量的一流人才,使它成為一個境界高遠的公司。

超越社交網絡

Facebook其實不必知道用戶想在Facebook上做什麼,只需要讓用戶感到酷。至於在這個平台上用戶需要什麼,他們可以自己去開發。這樣,Facebook就不用承擔任何產品決策錯誤的風險,而是只需要一門心思專注於把這個平台做酷、做好。到了2010年,為Facebook提供服務的各種軟體技術人員已多達上百萬,他們在短短几年裡,為Facebook提供了55萬種大大小小的服務,使得Facebook成為世界上人數最多、成長最快的虛擬世界,而這個虛擬世界又和網際網路用戶的真實世界相對應。隨著雲計算的興起,在網際網路上使用軟體逐漸成為一種趨勢,用軟盤和光碟安裝軟體或者下載安裝軟體逐漸成為了過去時。在這樣的背景下,誰擁有了一個可以給大家發布軟體的平台,誰就擁有了IT時代的主導權。

Facebook早期的核心用戶群體是大學生,特別是一群對技術敏感的大學生,雖然他們來到這個網站的目的是交友,但是他們有興趣分享自己創造的內容,包括自己開發的小程序。

Facebook早期為了共享信息,允許朋友之間共享帳號,甚至共享密碼,這引發了巨大的信息安全隱患,但是另一方面,也讓Facebook因此開發出一套為第三方服務提供登錄的技術。在網際網路上,帳戶管理並非易事,它需要很強的信息安全水平,否則帳戶很容易被攻破,一般小公司沒有這種技術能力,無法自己管理那麼多用戶帳戶。

Google對外界的評論總是過於介意,而它在成立10年之後,更是聚集了越來越多站在道義制高點的批評者,而不是願意承擔責任的實幹家。Google每上線一個服務,都要事先考慮社會上各種潛在的負面意見,以至於大部分和社交網絡相關的項目都胎死腹中。而Facebook則更具有銳氣,它會直接拿市場來檢驗自己的產品,反饋好就保留,不好就終止。在這樣的大環境下,Google很快終止了Buzz服務,而後來Facebook的移動版本則包含了幾乎Buzz中所有受歡迎的功能。

網際網路時代出現了三個可以發布軟體的平台,即以Google和蘋果為代表的移動網際網路平台,以Facebook社交網絡為代表的網際網路2.0平台,以及以亞馬遜雲計算為代表的企業級平台。這四家公司和上一代霸主微軟一道,構成了統治今天IT行業的五個巨頭,在很長的時間裡,它們都將是全世界市值最高的五家公司。FMGAA成行。

Facebook和Google之爭,從本質上反映出兩種整合信息方式的區別。Google是一家信息處理公司,擅長用算法處理信息,這讓它在搜索以及後來人工智慧領域執牛耳。Facebook是一家通信公司,善於理解人們溝通中的需求,因此它實際上是靠人的關係整理信息。Facebook里的點讚功能(Like)和跟隨功能,實際上是用戶意見的反映,以及用戶對那些他們認為可信賴的人的追隨。信息既可以通過算法選取,通過算法過濾,也可以通過用戶投票選取,通過那些我們信得過的人推薦而過濾。很多時候算法不能解決的問題,社交網絡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新一代的併購機器

資訊時代,Facebook算是非常擅長併購的公司,它在2012年IPO之後,很多業務的增長都是通過併購完成的。

Facebook的第一宗大型併購案是2012年上市之前花10億美元收購了照片分享公司Instagram。

Facebook在收購Instagram後,不僅贏得了大量個人用戶和流量,而目很多商家利用這個工具開始做廣告,使得它開始產生收人。今天Instagram本身就有8億用戶,其用戶的活躍度要高於Facebook本身,大約80%都是活躍用戶。此外,用戶在Instagram上開發了很多照片的過濾器,使它變成了一個大家可以掙錢的平台。2017年,Instagram為Facebook帶來了36.4億美元的收人,據估計2018年幾乎可以再翻將近一番,達到68億美元,這一增長速度也遠高於Facebook本身。

如果說以10億美元併購一家小公司足以讓IT行業對Facebook的併購魄力刮目相看,那麼兩年之後近200億美元的高價併購WhatsApp,就更讓IT行業說不出話來了,因為僅僅一個月前,WhatsApp剛剛以15億美元的估值進行了一輪融資,一個月後的收購價格就漲了10多倍,這在IT產業的歷史上是聞所未聞的。

通過收購WhatsApp,Facebook完成了從PC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的轉型。這樣看來,當初它花200億美元收購WhatsApp並不貴。今天WhatsApp上有12億活躍用戶,領先於微信,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動社交網絡。

總的來說,Facebook通過收購強化了自己的競爭優勢,擴大了市場,完成了公司轉型,非常成功。由於它幾次併購出手豪綽,因此成為很多小公司尋求併購的對象,也成為投資人追求的目標。

Facebook在併購中成功的經驗,最重要的莫過於尋找基因和自身匹配的公司,而不是簡單擴大市場的公司。

改變生活和大腦

Snapchat的聊天也好,內容分享也好,是閱後即焚(Burn after reading),不留記錄的。

其次,Snapchat的內容分享是過時不候的,也就是說,消息或圖片發出去後,你如果不馬上看,很快就沒了。

最後,Snapchat是從一開始就比較自然地引人本地社交和個人生活概念的社交產品,從而將線上社交和線下生活非常好地結合在了一起。

Snapchat可以說是為年輕人量身打造的,因此它在很短的時間(從上線到2018年)內就獲得了12億的活躍用戶。不過,這個基於年輕人的社交網絡有一個很大的弱點,就是用戶相對低端,而目消費能力有限,因此直到今天,Snapchat還沒有找到一個獨特而有效的商業模式。

為什麼支持多種語言的微信沒有成為全球性產品,這就和騰訊不了解中國之外用戶的特點有關了。中國絕大部分為個人使用的網際網路IT產品做得都過重,恨不能一個產品中包含所有的東西,即使是網站也都慢得不得了一一併非因為網速帶寬不夠,而是因為上面有太多沒用的東西。相比之下,無論是WhatsApp、Instagram還是Snapchat,都做得非常輕巧,沒有廣告、遊戲、漂流瓶這些和社交不直接相關的東西。WhatsApp甚至沒有紅包、朋友圈和附近的人,它就是把過去打電話社交的功能做到了智慧型手機上而已。由於體量輕,WhatsApp等社交工具使用起來要流暢得多,而且省電得多。

另外,WhatsApp和Snapchat等工具完全是端到端的加密通信,伺服器上不保存和處理聊天數據,從保護隱私的角度來講海外用戶更為放心。也就是說,這種「少就是多」的設計理念其實是將全世界各種與種族文化相關的因素全部濾除了,只保留了人最基本的社交需求。

成功的社交網絡都很好地利用了人的這樣四個基本的需求,並且為此提供了很好的服務:

其一,利用年輕人對異性的渴望;

其二,信息共享的需求,並且為了方便信息共享而提供部分帳戶共享功能;

其三,在線的臉譜和真實生活中的人之間的對應;

其四,建立某種意義上的朋友圈。

研究表明,經常使用社交網絡的人,關注其他人的能力增加了,而閱讀能力減弱了。

因為人能夠維持的社會關係只有150人左右,這是由我們的基因決定的。一個社交網絡即使再大,我們能夠經常影響的人,和能夠影響我們的人,通常還是只有幾十人。今天你不論加了多少人的微信,通常也只會關注個位數的人的朋友圈,經常和幾十個人通信而已。從各個網絡公司實際的市值來講,雖然Facebook的活躍用戶是騰訊的三倍,但是二者的價值相差不大。推特公司的活躍用戶數只有Snapchat的1/3不到,但是價值卻更大,因為後者的用戶過於低端。因此,社交網絡的規模固然重要,但是它的用戶質量以及提供的服務有效性更為重要。

2016年,麻省理工學院的媒體實驗室做了兩次試驗,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一個陌生人的照片,讓大家幫助找出來,結果第一次在48小時內大家就找到了他確切的所在地,第二次花了不到24小時。也就是說,有了社交網絡之後,全世界的每一個人真的就被這張無形的網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