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華為4大不需要裁員的退出機制,員工心服口服拼命干

熊林企管諮詢師 發佈 2022-08-15T15:53:30.853130+00:00

第一個原則,就是上去的人可以下來,華為的高管曾經直接被貶到最基層,連主管都不是,他們叫客戶經理,其實就是銷售員,直接面向一線客戶拿單,這種落差很大。

關注【本頭條號】,私信落地」二字領取員工績效、績效管理、股權合伙人全套視頻學習!

激活個體的幾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就是上去的人可以下來,華為的高管曾經直接被貶到最基層,連主管都不是,他們叫客戶經理,其實就是銷售員,直接面向一線客戶拿單,這種落差很大。

但是帶來了巨大的好處,如果一個管理者,特別是高層管理者沒有的基層經驗,其實這個人這一生是很痛苦的,最後他很難成長。

韋爾奇他每年都要深潛一次,每個業務單元都深潛到一線去,不到一線去指揮,但是要真正地了解一線,而且大家知道韋爾奇也是從一線出來的,任正非也是從一線出來的。

華為有一個財務,有一次財務部做匯報的時候,任正非一看這幫財務部的匯報,一點兒都不知道前方的情況,直接就在會議桌上說,拿兩雙雨靴送給這裡表現最差的兩個人,兩個靴子幹什麼?上山下鄉與工農兵相結合的道路。

所以上去的可以下來,這是一個考驗,但對大多數人來說,他是磨練你意志的方面。

任正非在1998年寫了一篇文章特別經典,說當幹部是一種責任,在中國的企業中,很多人把當幹部看成是一種權利的象徵,這時候會帶來一個問題,就是他可能會濫用職權,再一個就是當他自己不勝任的時候,他還會繼續干。

在華為當幹部,是一種責任,因為你能履責,所以給你相應的權利,但是一旦你不具備履責的能力,那你必須下來。

第二個原則,能進能出,咱們中國的企業現在培訓和培養做得越來越大了,但是有兩類人才你要循環賦能,華為有一個叫戰略預備隊,2004年華為發現很多人越來越老了,這些人老化了,還沒到被辭退的地步,但是他的知識很老化,動力也不足。

這時候任正非就想了個辦法,叫戰略預備隊,每個部門都有老化的員工,開掉還不合適,但是戰鬥力已經下滑的一些老同志,把他們組織起來,給他們賦能,給他們訓練新的能力和建立新的意識,完了以後就會讓他空投到一些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到了那裡,他如果真的轉變了,那麼他就會拼命干,又煥發第二春,如果他不轉變,那就自生自滅。

這叫第一類人才,就是老幹部,枯木逢春

第二種人才就是一些高成長的人,華為一開始戰略預備隊只是對這種人,但是發現不對,隨著公司的發展,新業務越來越多變化,就是行業變化越來越大,比如原來沒有做人工智慧,也沒有雲,這時候我不能光引入,我得自己有怎麼辦?

選拔一些高成長的人,都是些好苗子,對他們循環賦能,讓這些學習成長能力強的人快速獲得新的能力,然後承擔一些新業務的突破,這也是一種循環賦能。

這兩種循環賦能,既解決了一些優秀人才,繼續創新型成長,優秀人才不願意做重複性的勞動,做同樣的事情,希望一些挑戰性的新東西,又解決了老員工不思進取的問題。

任正非的四大退出機制

很多人如果不行了就把他裁掉,那麼裁員是企業最後一個退出機制,還有四個不需要裁員可以建立的退出機制。

第一、輔業分流,就是他在主業不行了,讓他到輔業去擔當重要崗位,很多人沒有副業怎麼辦?沒有副業就建一個副業,比如華為成了一個副業叫匯通,匯通是什麼?匯通就相當於企業版的攜程,幫助企業解決商旅問題,或者解決吃喝玩兒樂的問題,然後任正非的兒子就是匯通的CEO,因為他也特別喜歡這幾個方面,但是不光他兒子去了,還有一個特別的元老也去了當董事長,關鍵是很多華為的元老也都分流到這個公司了,這個公司畢竟簡單。

第二、角色轉換,就是他原來擔任執行層,你不管是總監還是副總,這些都是執行層,他要完成工作目標,我現在把它調整成非執行層,有兩個關鍵的非執行層非常重要,一是董事層,成為非執行董事,不在管理層擔任職務的非執行董事。

如果你是非執行董事,一般董事也不用太懂事就可以了,但是他還可以利用他的經驗和特長來繼續發揮作用做出貢獻,當然董事會的人員,你這樣做就會很多,總不能弄20個人30個人的董事會啊,非常簡單,向鄧小平學習,成立中顧委。

最近這幾年,我給大部分民營企業都成立了顧問委員會,當然新生代的企業不需要,稍微時間長一點的企業,我們都成立了顧問委員會,顧問委員會裡有幾種顧問,一種是像我們這樣的外部顧問,真正的去做顧問,還有一些在外邊請的,其他方面的一些專業性顧問,還有一些就是他的元老也在裡邊,他也可以發揮作用,不能發揮作用你也讓他平穩的退出。

第三、提前退休,很多公司對提前退休很忌諱,但是我覺得提前退休帶來的短期損失,就是你承擔的這個費用,跟長期發展相比還是一筆非常划算的買賣,我們要看長遠,不要只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第四、內部創業,網際網路企業用的最多,這些人我鼓勵他出去創業,如果他們創的好,我還會給他投資扶持他,成為我們生態鏈夥伴。

這一點OPPO和騰訊做的特別好,騰訊他的很多人因為結構化的變化,業務結構的變化,他們離開了騰訊,但這些人價值觀也認同,能力也OK,騰訊就成立了創業基金,他的創業基金有50%以上是投給離開騰訊的那些人,而這些人又認同騰訊的價值觀,能力又不錯,現在騰訊做的就是一個大生態,就形成一個生態鏈的合作。

OPPO的渠道做得非常強大,這些渠道商他真正的認同了OPPO的核心價值觀,很多公司的渠道,不認同公司的價值觀,基本上都是短視的,有奶便是娘,有錢就行,渠道關係很差,如果渠道可以跟企業形成長期利益共同體,這肯定是最好的一種模式。

OPPO很多工廠里的人,年紀大了不能繼續當拉長、車間主任、廠長,但這些人到別的崗位也沒法干,這時候OPPO就給他們一些錢,讓他們出去成為自己的渠道,而他們這些人高度認同OPPO的價值觀,他們就影響了其他渠道,形成了非常強的長期共同體。

所以經過這些模式,你能把真正的把激活個體做起來,如果你沒有流動機制,退出機制,你是激不活的,你不要認為大家努力干,有錢發,有事業理想,光說這個是沒有用的,你必須有一些機制才能把人激活。

更多數據落地案例、KSF薪酬全績效/PPV薪酬量化模式落地設計購買熊老師專欄,現已超過1260+老闆購買學習,好評率高達99%;

關注私信「落地」兩字,免費發送全套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直指落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