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遺樂亭大鼓:九腔十八調說唱世間百態

中國新聞網 發佈 2022-08-16T06:06:02.903379+00:00

樂亭大鼓演員魏曉英在演唱樂亭大鼓《愛滿人間》 趙亮 攝中新網唐山8月12日電 (白雲水 孟潮) 一鼓一板一弦一人,九腔十八調說唱世間百態,這種演出方式正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樂亭大鼓呈現出來的。

樂亭大鼓演員魏曉英在演唱樂亭大鼓《愛滿人間》 趙亮 攝

中新網唐山8月12日電 (白雲水 孟潮) 一鼓一板一弦一人,九腔十八調說唱世間百態,這種演出方式正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樂亭大鼓呈現出來的。當日,為期3天的河北省第四屆樂亭大鼓書會暨第三屆「京津冀」優秀鼓曲展演活動在河北唐山灤南縣舉辦。

樂亭大鼓是中國北方代表性的曲藝形式,起源於樂亭、灤州(包括灤南縣)民間,流傳於京、津、冀及東北等地,至今約有200多年歷史。樂亭大鼓吸收當地民歌、戲曲的腔調,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唱腔、板式,與評劇、皮影並稱冀東文藝「三枝花」。2021年,樂亭大鼓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我經歷過大鼓藝術受追捧的繁榮,也目睹了它遭遇市場萎靡、人才匱乏的困境。所以,我們大力培養接班人,也培養觀眾,樂亭大鼓進校園就是一個很好的推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河北省曲藝家協會主席何建春說。

何建春深耕樂亭大鼓藝術43年,一直從事靳派樂亭大鼓藝術傳承與保護工作。

「傳統藝術保護好的同時,也要適應時代做些新嘗試。」何建春說,自1997年起他們在作品創作和表演形式上進行創新,創作了大批反映新農村建設、道德模範、城市建設等題材的優秀文藝節目,嘗試利用戲劇的表演形式,在樂亭大鼓的表演上融入小品、情景劇等形式,使樂亭大鼓煥發新風,增強生命力。

樂亭大鼓演員魏曉英和李志明在演唱樂亭大鼓。 趙亮 攝

「這台上,看著簡單,可卻能說唱出豐富又極具感染力的故事情節。」當日,44歲的靳派樂亭大鼓演員魏曉英說。此次活動上,魏曉英得到了一次和老一輩藝術家學習交流的機會,也與眾多藝術家一起見證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樂亭大鼓」的揭牌儀式。

據灤南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王玉全介紹,近年來當地建立了樂亭大鼓基地、農村輔導基地,成立了靳派樂亭大鼓藝術研究會,設立靳派樂亭大鼓紀念館,尤其推進了樂亭大鼓進校園活動。同時,當地增加文化服務供給,每年在縣域內開展樂亭大鼓惠民演出200場。

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所長吳文科稱,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地方性文化藝術最好的傳承就是紮根本土。傳承不光要培養演員、藝術家,還要培養觀眾,把台子搭起來,有人演、有人看,才能把保護傳承的重擔擔負起來。(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