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識!汽車底盤的組成與作用

平安渝北 發佈 2022-08-16T20:46:26.192033+00:00

01汽車底盤的組成與作用汽車底盤由傳動系統、行駛系統、轉向系統和制動系統四部分組成。底盤作用是支承、安裝汽車發動機及其各部件、總成,形成汽車的整體造型,並接受發動機的動力,使汽車產生運動,保證汽車能正常行駛。

01汽車底盤的組成與作用

汽車底盤由傳動系統、行駛系統、轉向系統和制動系統四部分組成。

底盤作用是支承、安裝汽車發動機及其各部件、總成,形成汽車的整體造型,並接受發動機的動力,使汽車產生運動,保證汽車能正常行駛。

1.傳動系統

傳動系統由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軸、萬向節、主減速器、差速器和驅動半軸等組成。

汽車傳動系統的功用是將發動機發出的動力傳給驅動車輪推動汽車行駛。

傳動系統具有減速、變速、倒車、中斷動力、輪間差速和軸間差速等功能,與發動機配合工作,保證汽車在各種工況條件下的正常行駛。

2.行駛系統

行駛系統一般由車架、車橋、車輪和懸架等組成。

汽車行駛系統的作用是把來自於傳動系的轉矩轉化為地面對車輛的牽引力;承受外界對汽車的各種作用力和力矩;減少振動,緩和衝擊,保證汽車正常、平順地行駛。

3.轉向系統

汽車轉向系統由轉向盤、轉向柱、轉向機、轉向助力機構等組成。

汽車轉向系統的作用是保證汽車能按駕駛人的意願進行直線或轉向行駛。汽車的轉向系按轉向能源的不同分為機械轉向系和動力轉向系兩大類。

4.制動系統

汽車制動系統的作用是根據需要使汽車減速或在最短的距離內停車,以保證行車的安全。汽車制動系統一般由行車制動器、駐車制動器等組成。行車制動器又可分為盤式制動器和鼓式制動器。目前汽車制動系統中常用盤式制動器。

(1)行車制動裝置 行車制動裝置是駕駛人用腳操縱的制動裝置,在行車中經常使用。制動器安裝在汽車的全部車輪上。

(2)駐車制動裝置 駐車制動裝置是駕駛人用手操縱的制動裝置,主要用於停車後防止汽車滑溜。在行車制動裝置失效時或在坡道上起步時,臨時可用駐車制動裝置。普通的汽車(轎車)中,制動系統只配備了行車制動裝置和駐車制動裝置。

02傳動系統的布置形式

汽車傳動系統的常見布置形式主要與發動機的位置及汽車的驅動形式有關。
汽車傳動系統的布置形式可以分為以下五類:

1.前置後驅(FR)

前置後驅的全稱叫做發動機前置後輪驅動,是一種比較傳統的驅動形式。其中前排車輪負責轉向,由後排車輪來承擔整個車輛的驅動工作。在這種驅動形式中,發動機輸出的動力全部輸送到後驅動橋上,驅動後輪使汽車前進。豐田銳志汽車即為典型的前置後驅布置形式。

2.前置前驅(FF)

前置前驅的全稱是發動機前置前輪驅動,前置前驅是現代小、中型汽車普遍採用的布置方案。

前置前驅的優點是:降低了車廂地台,操控性有明顯的轉向不足特性,另外其抗側滑的能力也比FR強。

前置前驅的缺點是:上坡時驅動輪附著力會減小;前輪由於驅動兼轉向,導致結構複雜、工作條件惡劣。

3.中置後驅(MR)

中置後驅的全稱是發動機中置後輪驅動,發動機放置在前、後軸之間,同時採用後輪驅動,類似F1賽車的布置形式。還有一種「前中置發動機」,即發動機置於前軸之後、乘員之前,類似於FR,但能達到與MR一樣的理想軸荷分配,從而提高操控性。

中置後驅的優點是:軸荷分配均勻,具有很中性的操控特性。

中置後驅的缺點是:發動機占去了座艙的空間,降低了空間利用率和實用性,因此MR大都是追求操控表現的跑車,如保時捷。

4.後置後驅(RR)

後置後驅的全稱是發動機後置後輪驅動。早期廣泛應用在微型車上,現在多應用在大客車上,轎車上已很少用。

後置後驅的優點是:結構緊湊,沒有沉重的傳動軸,也沒有複雜的前輪轉向兼驅動結構。

後置後驅的缺點是:後軸荷較大,在操控性方面會產生與FF相反的轉向過度傾向。因此,這種布置方式僅應用在擅長甩尾的高性能跑車上,如保時捷911 carrera系列跑車。

5.四輪驅動(4WD)

所謂四輪驅動,是指汽車前後輪都有動力,可按行駛路面狀態不同而將發動機輸出轉矩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前後所有的車輪上,以提高汽車的行駛能力。一般用4×4或4WD來表示,如果一輛車上標有上述字樣,那就表示該車具有四輪驅動的功能。四輪驅動一般用在越野車、SUV上,現在很多中高檔轎車和豪華跑車也採用了該項配置。

四輪驅動系統最顯著的特徵是具有分動器。同時,根據四輪驅動力分配情況,四輪驅動又分為分時四驅、全時四驅和適時驅動。

信息來源|行車指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