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 x 新氧數據顏究院 2022年中國注射類醫美行業分析報告

第一財經yimagazine 發佈 2022-08-18T03:03:55.736270+00:00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2022年,被醫美業內人士稱為新醫美的元年。新氧發布的《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2021年,中國醫美產業規模已達到1846億元,環比增長21.6%。新技術、新品牌、新的融資事件不斷湧現。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2022年,被醫美業內人士稱為新醫美的元年。新氧發布的《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2021年,中國醫美產業規模已達到1846億元,環比增長21.6%。

新技術、新品牌、新的融資事件不斷湧現。據行業媒體統計,在2021年,醫美行業共發生35起融資事件,創下歷史融資紀錄新高,而醫美相關企業的新註冊量相比2020年上漲27.18%。在二級市場,以愛美客、華熙生物、貝泰妮為代表的醫美板塊標的則備受追捧,行業變局正在默默醞釀。

據新氧顏究院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非手術類醫美占比達60.72%,占醫美整體市場半壁江山。肉毒毒素(下稱肉毒素)、玻尿酸、光電等項目加速醫美消費大眾化,在這些高峰現象和熱點下,已預示著社會對於注射類醫美的需求趨勢。自2021年以來獲批了大量醫美注射產品,如少女針、童顏針、膠原蛋白等,逐漸進入市場,滿足更多求美者人群的需求。面對擴大的市場消費者容量,醫美產品的日益豐富,驅動市場規模高速增長,注射類醫美市場正迎來更大的蛋糕。

除了消費需求的變更,連鎖品牌和市場教育也不斷發展,行業也在向舊的運營方式告別。一方面,行業環節迎來了更加嚴格的監管。監管部門著力於打擊非法經營和非法產品的同時,也在嘗試建立更加長效的監管模式。

另一方面,在新的信息渠道下,消費者、醫美機構、醫生和廠商之間的信息壁壘被打破,新的資源配置方式和更好的醫美品質亟待市場填充。消費者需要更安全、透明以及優質的選擇,如行業者所言,未來的趨勢必是,讓醫美回歸到「醫療」消費本身。

趨勢一:非手術類輕醫美項目逆勢而上,2022年上半年占比超六成

隨著醫美行業各種美容整形技術的發達,利用各種非手術醫學手段補充完善傳統手術醫美項目,實現達到緊膚除皺、面部塑形、面部年輕化、瘦身美體的效果及皮膚問題治療等,由此「輕醫美」概念逐漸衍生出來。

近年來,市面上將非手術類項目統稱為「輕醫美」,以示對傳統醫美項目在風險和方式上的區別。在新氧與醫美行業百位專家、從業者的調研中,評選出了現代醫美的「四大發明」,最終,肉毒素、光電技術、醫美電商、玻尿酸四者當選,輕醫美占據主流。

從醫美屬性的細分來看,醫療美容主要分為手術類和非手術類兩種。手術類項目主要通過改變人體部位,比如眼、鼻、胸等身體部位的外觀來實現美容效果;而輕醫美項目包括注射類、光電類及其他項目,因其風險小、費用低、易操作等「輕特性」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在醫美市場中占據半數以上的市場份額。隨著輕醫美新詞層出不窮,變局也在默默醞釀。

從需求端來看,近年來,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變化和健康意識的加強,大眾對醫美的認知度和消費意願提升,定期做醫美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強勁需求疊加高效商業模式,使得醫美市場規模增長迅速,尤其輕醫美交易量占比逐漸擴大。

新氧數據顏究院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醫美線上交易量分布中,非手術類醫美占比最高,總體占比達60.72%,比2021年增長14.19%;手術類醫美占比30.12%,比2021年下降12.52%。

從機構端看,傳統醫美機構對場地和醫生的經驗要求極高,而輕醫美運營占地面積小、人員更精簡,節省了昂貴的科室配置,運營成本較低。低成本意味著更「輕」的獲客手段和更「輕」的會員管理。

疫情承壓背景下,求美者傾向於選擇決策成本低,客單價低的醫美項目,輕醫美行業占比迅速上升,2022年上半年已超過六成。新氧數據顯示,近三年來,非手術類輕醫美項目占比逐年上升,2020年占比44.82%,2021年占比46.53%,2022年占比60.72%。

「高頻低價」使輕醫美在醫美行業爆發的過程中具備更高彈性。隨著技術、資本、產業資源等要素快速湧入,輕醫美的便利程度和性價比會快速提升,輕醫美模式或將成為醫美行業的下個爆發點。

趨勢二:注射類醫美逐年大規模增加,有望成為醫美行業新增量

提到注射類醫美,就不得不提美塑療法(Mesotherapy),也被稱為中胚層療法,指的是採用注射等微創方式將藥物或其他活性物質分布到皮內、皮下、肌肉等組織內的治療方法,也可以看作一種新型的物理輔助經皮給藥技術。

美塑療法在 1952 年由法國內科醫師首次提出,其將美塑療法描述為「最小劑量在正確位置注射」。作為一種皮下注射治療技術,最初用於治療血管及淋巴管方面的疾病。較為常見的美塑療法方式有注射器注射、美塑槍、微量電子注射儀(水光槍)、微針、美塑灌注器、無針注射設備(將藥物通過超聲波、電離子滲透、或者高壓氣動技術等方法導入皮膚)。

1987 年經法國醫學科學院認定為醫學治療技術;1988 年,義大利皮膚科醫生發現將大豆卵磷脂(PTC)注入皮下可達到溶脂的效果,自此美塑療法踏入美容、塑身市場。

2021年8 月 6 日由廣州遠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李利教授共同牽頭,26 位權威醫美專家聯合編撰的《微針治療操作規範》正式公開發布,於 9 月 1 日正式在行業內執行應用。

美塑療法的常見適應症:面部年輕化、生發、減脂。

面部年輕化:主要基於玻尿酸、生長因子(異體或自源)、膠原蛋白、多聚脫氧核苷酸等成分,起到增加皮膚水分、增強皮膚屏障、改善皮膚微生態、抑制黑色素、刺激細胞活性等不同功能。常見的產品如菲洛嘉動能素/麗珠蘭/伊膚泉微針等。

脫髮:生長因子類成分,如脂肪幹細胞成分提取物 (ADSC-CE),能夠加速細胞組織新陳代謝、改善毛囊組織營養供給環境。代表性產品如微芮希自體同源細胞再生醫學系統/Hair Forest 的 RGA 生長因子活發療程/氐殊毛髮再生溶液(D+CELL350 TRA HAIR)。

減脂塑形:磷脂醯膽鹼和脫氧膽酸鹽等成分通過注射可通過誘導脂肪細胞壞死有效減少腹部脂肪體積和厚度。常見的產品如美國 Kybella、法國 Cellulyse 等。

隨著近年來我國美塑療法在面部抗衰中更多場景的應用,注射類醫美項目不斷豐富,本土廠商紛紛入局,行業規模迅速擴大。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報告《2021年中國注射類醫美產品市場預測分析》顯示,2020年中國注射類醫美產品市場規模為333億元,預計2023年可達635億元,增長率超過20%,預示著社會對注射類醫美的需求趨勢。

在輕醫美賽道中,注射類項目因其效果明顯、操作簡便、恢復期短、價格相對低廉、作用廣泛等特點,成為眾多醫美消費者及准醫美消費者的入門級選擇。

具體來看,注射類針劑可劃分為填充類,萎縮類和其他類,不同治療手段各有功效特點,滿足不同求美者的需求。其中填充類包括膠原蛋白、玻尿酸、再生材料等針劑,可以使皮膚實現飽滿、立體的效果;萎縮類以肉毒素為主,可以實現除皺、瘦臉、瘦身的功效。

其中,透明質酸和肉毒素是市場規模最大的兩大品類,據新氧數據顏究院顯示,截至2021年注射類醫美消費中玻尿酸占比43%,肉毒素占比52.9%。從用戶消費趨勢可以看出,針劑類項目逐漸成為求美者的心頭好,也成為醫美行業新的突破,而通過新氧線上購買數據也得到了印證:今年2月,醫美消費訂單量同比增速最快的項目是注射美容、美體塑形、私密整形。其中注射美容同比增長35.52%。

(一)高復購,高市場認知,二線城市有望成為醫美市場新增長極

由於注射美容多為醫美抗衰項目,求美者需定期購買以保持預期的效果,其消費頻次和復購率都很高,訂單量常年居於高位,增速最快也在意料之中。新氧數據顯示,2021 年醫美用戶數已經達到 1,873 萬人,注射項目通常需要持續多次注射,每個用戶醫美消費平均每次使用美容針數量約 3-5 支,僅美容針的市場需求量約 5,000萬支。

在消費升級的大浪潮下,人們對「美」的追求不斷提升,「顏值經濟」的發展也隨之步入黃金時期。高速增長的顏值經濟背後,體現的是新一代消費群體對醫美市場的旺盛需求。

從輕醫美主力消費人群看,女性用戶居多,26~30歲愛美人群是輕醫美項目的主力軍。從消費人群的地域分布來看,一線、新一線城市是醫美消費主戰場,醫美消費人群占比70%以上,二線城市消費人群數量近三年來持續增長,至 2021 年,這一群體比例已經達到18.33%,與一線、新一線城市呈現三足鼎立之勢。未來,二線城市有望成為醫美市場新的增長極。

(二)低客單價,低滲透率,針劑產品成機構吸睛又吸金的「鉤子」產品

進入21世紀後,我國醫美產業蓬勃興起,公立醫院紛紛設立整形科,民營機構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在醫美需求與供給增加的趨勢下,以玻尿酸為代表的針劑產品也得以大規模應用,一邊擁有吸睛的潛力,另一邊玻尿酸還具有超強的吸金屬性。

除了用戶在輕醫美消費方面的滲透,中下游的醫美機構,也更願意開展「輕醫美」相關的各項業務,因此類項目客單價更高,且復購率高,能為機構帶來持續可觀的現金流。不少醫美機構開始探索以醫生為中心,聚焦輕醫美業務的「輕醫美診所」形式,為求美者提供豐富、專業、便捷、前沿的輕醫美服務。

運營成本低、價格優惠、風險性小……輕醫美的種種優勢對醫美產業鏈上的各級玩家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並吸引著更多資本的加入。上游藥品、耗材及各類醫療儀器生產商通過拓寬產業邊界為自身贏得更廣大的發展空間。

根據億渡數據,2016-2020 年,中國合規醫美器械市場規模從 47.5 億元增長至81.8 億元,呈現穩步增長態勢。其中注射類醫美器械,2016-2020 年市場規模由 28 億元增長至 50 億元,預計「少女針」、「童顏針」、「娃娃針」等 2020 年前後獲批的新型醫美器械,市場占比將穩步提高,2025 年將進一步達到 100 億元,2021-2025 年複合增長率達約 15%。

整體看,中國醫療美容市場的增長率遠高於全球市場,中國醫療美容市場擁有巨大的消費基數,也是全球增速最快、未來增長潛力巨大的市場。此外,中國醫療美容相對發達國家滲透率較低,醫美行業仍處於一片藍海,因此醫療美容行業受到資本的青睞。

趨勢三:填充到再生,注射細分賽道中再生材料填充的熱度上升最快

根據新氧數據顏究院2021年底發布的《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2021年緊緻抗衰、除皺瘦臉、玻尿酸填充項目是消費規模中占比最大的項目,在整體市場中的占比分別達14.55%、11.73%和9.53%。

而以肉毒素注射為主的除皺瘦臉消費,則是該年下單人數最多的項目,根據新氧數據顏究院近三年同期數據對比(2020年1~4月、2021年1~4月、2022年1~4月),在所有注射類項目中,除皺瘦臉項目始終處於消費的「C位」,以玻尿酸和肉毒素為代表的注射類醫美項目因其便捷、高效、客單價低、恢復期短的特性「破圈」,在所有消費項目中表現突出。

從細分賽道看,玻尿酸項目,得益於頸紋產品的獲批,嗨體去頸紋產品在2021和2022年躍升進入訂單量占比的前三位。玻尿酸淡化黑眼圈和隆鼻的訂單量占比則長期穩定在1/5左右。而在所有除皺瘦臉品類的項目中,瘦臉和瘦小腿的訂單量長期處於熱榜的前兩位。其次,注射去魚尾紋和縮鼻頭在近三年都熱度不減。另外,隨著新填充材料的崛起,膠原蛋白注射的訂單量占比從2020年的35%上升至2022年同期的61%,再生塑形材料填充也隨之進入消費者的視野。

從新氧平台的訂單量同比增速來看,再生塑性材料填充的熱度上升最快,遠高於其他新興項目;另外嗨體的淡化淚溝和黑眼圈玻尿酸產品也是整體熱度上升最快的項目之一。

從新氧平台的玻尿酸產品三年榜單來看,無論是銷售榜還是搜索榜,得益於產品的精細定位,嗨體熊貓和嗨體去頸紋一躍成為2022年玻尿酸產品中的「黑馬」,壓過傳統進口產品。而傳統產品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浮浮沉沉。

從新氧在2022年新上架的產品訂單量來看,嗨體熊貓、潤百顏黑金和白紫占據玻尿酸產品訂單量排行的前三位,在其他填充劑的類目中,Ellanse伊妍仕、艾維嵐聚乳酸PLLA面部填充、愛貝芙則占據榜內的前三位。

注射美容下的細分賽道一時間成為熱門項目,並強勢占據輕醫美消費領域的重要市場份額,而這也正加速醫美消費的大眾化趨勢。

(一)玻尿酸:產品功效從填充/塑形向抗初老拓展

從第一款玻尿酸在中國上市至今十多年間,玻尿酸正在以五花八門的方式登場,熊貓針、水光針等,撕開花哨的外表,這些產品的核心還是玻尿酸。玻尿酸可用於補水保濕、護膚修復等,同時它還具有除皺、填充等一系列功效。

根據7月美商指數的「醫美項目」榜單看,玻尿酸項目依舊打敗除皺瘦臉、美白嫩膚位列求美者變美需求的TOP1,玻尿酸項目不僅成為美商榜的「霸榜狀元」,更是求美者心中的「王牌項目」甚至是「醫美之光」。

水光針雖然成為國內求美者入門級的醫美產品,但目前中國水光針市場合規產品數量較少,目前僅包括華熙生物的熨紋針、娃娃針,愛美客的嗨體 2.5ml、冭活泡泡針,Q-Med AB 的瑞藍·唯緹 TM,雙美的膚柔美。

而且在早期,注射產品超範圍使用的情況很多,在醫美機構,醫生有時會適當地擴大產品的適應症,比如將獲批用於面部的填充劑,用在唇部或者頸部,玻尿酸產品超出藥品的適應症範圍使用,仍處於灰色地帶。目前市面上的90%玻尿酸產品均以鼻唇溝作為臨床試驗的適應症申請,嗨體則專攻於頸紋,熊貓針則注重眼下。但是中國市場玻尿酸產品的超出適應症應用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現象。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整形外科副主任醫師陳力表示,超出產品適應範圍去使用,可能造成感染、治療效果不好等風險。所以,無論是對於醫生還是求美者而言,實際上都需要承擔一定的潛在風險。若注射後出現不適或併發症,應該聯繫治療機構迅速就醫,或前往公立醫院或其他大機構就醫,只要及時處理,一般來說併發症是相對可控的。在注射前也應詳細周知手術協議書等責任條文。

近年來,注射類玻尿酸產品功效從填充/塑形向抗初老拓展。玻尿酸注射類產品絕大多數產品都是大/中分子、交聯玻尿酸,在面部真皮組織中層至深層注射,起到填充、塑型的功效。以玻尿酸為核心成分的注射醫美針劑,占據填充塑形類產品的主導地位,由於其使用時間長、效果穩定已成為應用範圍最廣的填充方式之一。

據美商指數數據顯示,玻尿酸項目中,玻尿酸墊下巴、玻尿酸隆鼻、玻尿酸豐唇、玻尿酸豐蘋果肌、玻尿酸塑下頜輪廓「入選」求美者最關注的玻尿酸價值行列。但在調研中發現求美者「吐槽」最多的是被填充成千篇一律的「網紅臉」、「玻尿酸臉」。

「我發現很多人喜歡通過整形博主提高美商來教育,博主說要做什麼就做什麼,博主說什麼好看,什麼就是好看,有時候甚至比醫生說的都有用,堅定博主所說的觀點,那結果肯定就是千篇一律的網紅臉。」關於「玻尿酸臉」,上海聯合麗格美容皮膚科院長王曼如是說。她認為,每一種臉型和容貌都有自己的特色,求美者調整前,不要過度被博主的信息干預,博主的意見較為主觀,很多美學觀點也並不能通過現有的醫療手段改善。建議求美者多和醫生溝通,在溝通中提高美商,及收穫更為合理的醫學角度的建議。經驗豐富的醫生一定能結合求美者的特點打造出和諧自然的效果。

隨著技術、供應鏈、品牌形象不斷完善疊加用戶接受度提升,中國透明質酸的皮膚填充劑產品領先全球,伴隨中國參與者的研發能力提升以及價格的優勢疊加產品供給適合中國消費者,國產產品在美容機構B端以及終端消費者C端的歡迎度提升,國產產品的市占率已達60%以上。

中國玻尿酸市場參與者中,國際參與者主要有艾爾建美學(擁有喬雅登系列), 2020年5月,艾伯維630億美元收購艾爾健;LG Chem(擁有伊婉系列),Q-Med AB(擁有瑞藍系列);中國主要參與者有愛美客(擁有嗨體、愛芙萊和寶尼達系列),華熙生物(擁有潤致系列),昊海生物(擁有嬌蘭系列)。

中國市場主要玻尿酸填充劑產品及廠商

(二)肉毒素:針對的適應症多,聯合用藥場景豐富

肉毒素的全稱是「肉毒桿菌毒素」,是由肉毒桿菌在繁殖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神經毒素蛋白,屬於國家毒麻管制對象。

肉毒素在整形美容領域主要應用在四個方面,分別為解決皺紋(主要針對動態皺紋);面部輪廓重塑、提升(即瘦臉、提眉等);改善皮膚問題(如狐臭、痤瘡、瘢痕疙瘩)以及形體塑形(如瘦腿及瘦肩等)。

肉毒素聯合用藥場景豐富(肉毒素+玻尿酸、肉毒素+光電項目、肉毒素+中胚層療法、肉毒素+藥物及雷射治療等),隨著對肉毒素研究的不斷深入,其與其他藥劑及治療手段結合,適用於多種治療場景,滿足求美者的多樣化需求。

據Frost&Sullivan數據,中國醫美肉毒素市場2020年規模達39億元,2016-2020年CAGR為26.9%,預計2025年將達到114億元,2020-2025年CAGR為23.9%,市場增速較快。2019年肉毒素市場僅衡力、保妥適兩款產品,2020年新進入吉適、樂提葆。2020年英國Ipsen公司旗下吉適(Galderma代理)和韓國Hugel公司旗下樂提葆(四環製藥代理)陸續獲NMPA批准拿證。

據美商指數顯示,6月、7月美商榜中,國產衡力均打敗保妥適連續2月登頂肉毒素榜單第一。隨著國內上市肉毒素的增多,肉毒素市場迎來了價格、技術、渠道、營銷、品牌方面的全面競爭。國產衡力在價格上比較親民,再加上其專注於咬肌等大肌群的注射,適合瘦臉、瘦小腿等項目。並且衡力肉毒素性能穩定,能與其他項目、產品搭配使用,滿足更多樣的變美需求。

中國市場主要肉毒素產品及廠商

(三)再生針劑:從「填充時代」向「再生時代」發展,掘金輕醫美

再生材料是能夠刺激人體纖維細胞和膠原蛋白再生的新型材料,注射後起到結構重塑和容積填充作用,達到抗衰目的,效果通常比玻尿酸更加持久。

目前玻尿酸、肉毒素在注射醫美占比約為2/3、1/3。隨著國內童顏針、少女針等膠原再生刺激劑陸續獲批,有望替代部分水貨及玻尿酸市場份額,開啟輕醫美「再生時代」。主流產品有童顏針(PLLA)、少女針(PCL)、嬰兒針(PN/PDRN)等,還包括CaHA、PMMA、PVA、葡聚糖等同樣能刺激自身膠原再生的骨性材料。

目前的市場情況是,愛美客童顏針( 濡白天使)於2021年6月獲批上市;華東醫藥獨家重磅產品少女針(伊妍仕)於2021年8月獲批上市;四環醫藥自主研發的「童顏水凝」於2021年9月獲批上市;奧園美谷代理韓國嬰兒針,醫美產品管線豐富。

中國主要再生針劑產品及廠商

我國目前已獲批和在研再生針劑中,僅愛美客濡白天使和華東醫藥伊妍仕為複合配方、溶液質地,產品兼具即刻填充+長期再生效果,具有更強的產品力優勢。

傳統童顏針、少女針產品僅包含 PLLA 或 PCL 成分、且為粉末質地,存在短期填充效果不佳、操作不便等問題;濡白天使復配 PLLA+玻尿酸,伊妍仕復配 PCL+ CMC,注射初期,玻尿酸/ CMC 凝膠以自身體積實現短期填充,之後 PLLA/PCL 刺激膠原蛋白再生實現長效填充。

中國市場主要膠原蛋白填充劑產品及廠商

從膠原蛋白提取製備方法來看,目前主流的方法包括動物源提取和基因工程法兩大類。

從動物源來看,目前魚膠原、牛膠原及豬膠原提取工藝較為成熟。從具體部位來看,原料以牛肌腱、牛骨、豬皮應用最為廣泛。雖然可通過酸法和酶法進行產業化製備,成本相對更低,但存在動物源疾病感染、異體膠原蛋白可能導致免疫排斥或過敏反應、產能限制等問題。

重組膠原蛋白是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將人體膠原蛋白基因進行特定序列設計、酶切和拼接、連接載體後轉入工程細胞,通過發酵表達生產膠原蛋白。重組膠原蛋白的工業化生產主要採用大腸桿菌、酵母等微生物發酵。目前國內生產和研究重組膠原蛋白代表企業有巨子生物(主要生產重組人源Ⅰ型膠原)和錦波生物(主要生產重組人源Ⅲ型膠原)。

巨子生物為重組膠原蛋白市場龍頭,在醫美針劑方面,公司擁有 4 款在研重組膠原蛋白填充劑,包括液體、固體、凝膠和交聯凝膠四個類別,分別作用於面部水光、面部除皺、頸紋、法令紋等適應症,前兩款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預計 2023 年後獲批,後兩款處於產品開發階段,預計2024 年後獲批。

活性膠原具有生物活性,可促進細胞增殖、分化、遷移,具有修復、止血、保濕、美白等功效,因此在功能性護膚和輕醫領域應用廣泛。

功能性護膚品方面,膠原被廣泛應用於醫用皮膚修復敷料、妝字號面膜及其他護膚品中。其中膠原醫用皮膚修復敷料主要針對具有痤瘡、皮炎等皮膚問題的患者、接受輕醫美手術後急需皮膚修復的醫美人群(雷射、微針、果酸換膚等項目後),隨著輕醫美人群滲透提升而快速增長。

輕醫美方面,膠原蛋白應用於填充劑、美塑產品以及提拉線等產品當中。填充劑方面,相比於玻尿酸填充,膠原蛋白填充劑具有疊加效應,可促進膠原蛋白再生,對於填充淚溝、去黑眼圈效果好。

與玻尿酸相比,目前膠原蛋白仍屬於小眾醫美產品,只有極少數產商能夠解決動物源提取膠原致敏、傳染病毒的安全性問題,因此現有的廠商供貨緊張,價格較貴。同時,膠原蛋白注射對醫生技術要求更高,市場教育及產品應用大規模推廣尚需時日。

總體來看,注射類針劑市場品類多、復購率也相對高,消費者對於此類輕醫美項目的認知度也很高,市場教育較為充分。

2021年8月開始,監管力度升級,針對醫美產品、機構、營銷宣傳渠道等各環節實行了全方位整頓,對行業開始形成實質性較大影響,2022年醫美行業邁入合規發展元年。隨著監管加強,合規市場將對不合規市場形成加速替代,對於醫美注射類針劑市場來看將有望迎來全新的成長空間。

趨勢四:醫美強監管時代下,醫美行業公開、透明的消費決策體系亟須建立,合規是重中之重

(一)雙刃劍:醫美行業高速擴容下同時伴隨荊棘叢生

醫美在中國市場的熱度持續攀升,2012年中國醫美市場的規模還不到300億元,但在2019年我國醫美市場規模達到1769億元。2019年中國醫美用戶1367.2萬人,預測2023年醫美用戶達2548.3萬人。

對於醫美針劑品牌端來說,玻尿酸賽道發展時間久遠,拿證難度較低,該細分賽道較為擁擠,多個龍頭企業競爭,市場已處於紅海。目前就針劑注射項目而言,我國玻尿酸注射占比66.59%,高於肉毒素注射32.67%。如果對標行業全球數據,未來隨著肉毒素批文增加,存量水貨替代疊加賽道增量,肉毒素將會是一個快速發展的紅海市場。

但與蓬勃市場發生強烈對比的,是中國醫美市場存在的諸多不規範,產業高速成長的背後,用戶需求和市場能力存在明顯的供需失衡,而原因在於信息不對稱、不透明、市場機制不成熟等等。

據艾瑞諮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數據:九成左右的消費者都知道在做醫美項目之前了解醫美機構營業資質和醫生從業資質,但對於設備和針劑是否合格,只有約七成的消費者給出了肯定答案。

此外,僅有39.1%用戶對輕醫美項目的認知範疇正確,如:60.9%用戶認為抽脂、隆胸豐臀、手術類面部整形、植髮等手術類項目屬於輕醫美。然而事實上,只有非手術醫療美容項目才稱得上是輕醫美,比如雷射、射頻、注射填充等。信息不對稱可見一斑。

(二)亂象叢生:「黑醫美」讓「醫」蒙羞,讓「美」蒙塵

水貨、假貨產品泛濫、非專業機構和從業人員魚龍混雜、大量項目過度包裝、違規營銷等,這些都是在注射醫美市場快速發展下,監管相對滯後條件下的「黑醫美」亂象。

醫美行業的暴利及國內醫美消費者快速增長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醫美領域的假貨、水貨橫行。有數據稱,目前醫美市場上流通的針劑正品率僅有33.3%,也就是說每3支針劑中,就有2支是水貨、假貨等非法針劑。

其中以肉毒素產品尤為嚴重。肉毒素產品根據毒麻類藥品來審批,審批流程長,准入門檻也高,從立項到獲批至少需要八年時間。已獲批的產品至今只有四款,因此市面上長期處於正規產品和水貨、假貨並存的情況。

根據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的調研數據,在2019年水貨銷量占比達到七成左右,同樣的,國內從2021年4月才批准首個童顏針產品,但是非法使用的水貨市場一直存在。據財通證券的統計情況,國內目前大約存在10款水貨產品,水貨的市場規模在10億左右。而目前獲批的合規產品只有3款。

面對如此大規模水貨市場,北京首璽麗格醫療美容門診部院長韓勝建議求美者在做醫美前,對注射產品做「驗證」,首先確保產品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簡稱「NMPA」)認證,且需要有中文標識。例如,外包裝是全英文的玻尿酸,那麼一定是非正規產品。其次,一定要選擇正規機構,非正規醫美機構產品由於逃避國家監管門檻,假貨水貨嚴重。第三,假貨水貨一般表現為價格過度低廉,或者具有明顯營銷手段。第四,假冒醫美產品印刷包裝劣質,且沒有可供查閱的防偽二維碼。

玻尿酸一類的假貨、水貨產品則主要流通於不合規的醫美機構,比如小作坊、工作室、美容院和個人診所,這些場所因為隱蔽、靈活、規模小,監管困難大,難以覆蓋到。近幾年,國內因注射不當或使用假冒偽劣水光針產品,而導致血管栓塞、眼睛失明的事件頻發。

除了水貨、假貨的橫行,水光針的「身份」也不明晰:有的屬於一、二類醫療器械、有的屬於三類醫療器械。一是按照三類器械註冊但適用證不相關;二是被註冊為二類或一類醫療器械,但被部分機構當作三類醫療器械使用;三是化妝品備案,但被部分機構當作針劑注射,四是註冊申請方式不合規且批證已過期。

針對此類情況,今年3月30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於調整《醫療器械分類目錄》部分內容的公告,對27類醫療器械涉及《醫療器械分類目錄》內容進行調整,將水光針也正式納入管理,分類目錄調整內容明確,預期用途為「用於注射到真皮層,主要通過所含透明質酸鈉等材料的保濕、補水等作用,改善皮膚狀態」的注射用透明質酸鈉溶液,按照三類器械監管。

此前因為身份不明晰,市場上普遍存在產品濫用、超範圍使用的亂象。比如,有媒體報導,有醫美機構用只能塗抹的「妝」字號產品進行注射使用,造成消費者皮膚感染,更有甚者因為操作不當引起顱內感染。

以百膚謎為例,產品在單一配方基礎上,根據皮膚分型的原理,研發出了五款分型配方皮膚營養劑,可以獨立使用,可以混合注射。但該產品操作方式為「塗抹」,只適用於無針水光、玻尿酸導入、精華導入等項目。但實際上這款擁有「妝字號」的產品一直按照「械字號」的產品使用標準,直接讓醫生通過水光針注射到肌膚里。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整形外科副主任醫師陳力給求美者三招判斷注射藥品正確的使用情況,其一,通過玻尿酸名稱來判斷,一般注射用玻尿酸會在包裝上標明注射用,比如注射用修飾透明質酸鈉凝膠就是用於注射的。沒有寫明注射用或者修飾用的,可能是外用。其二,可以查看包裝上的國家批准文號是妝字號還是械字號。如果是妝字號,一般來說只能外用,不能用到有皮膚破損的情況。如果是械字號,要看它是國家械字號還是各省械字號,國械號一般是三類器械,可以進行注射。其三,可以諮詢醫生,玻尿酸產品是交聯還是非交聯。非交聯用於打水光針,交聯玻尿酸的玻尿酸單體之間有緊密連接,維持時間比較長,用於填充塑形,一般為醫生用手針注射。

受到信息不夠透明、不合規醫美產品盈利空間大,監管困難等因素,醫美行業混亂一直為人所詬病。有行業人士曾指出,亂象主要體現在黑診所、黑醫生、黑培訓、黑藥械幾個方面。

今年央視315晚會公布的黑醫美的案例就是其一,據晚會的曝光,目前有大量的「醫生」遊走在各自機構為用戶打美容針,這些人不僅沒有任何資質,甚至可能連正規培訓都未曾有過。一些非法醫美機構以教育的名義在網上招生,向「0基礎」的學員提供包教包會 提供的培訓服務,只需要短短六天就能得到學校自己頒發的學業證書。

對於求美者如何避坑,北京泰美麗格兼泰美·傑麗格醫療美容創始人、院長王忠傑表示,「注射美容形式上看上去是簡單方便,但是對醫生的要求非常重要。目前醫美市場上求美者的選擇還是比較盲目,醫生水平良莠不齊,產品良莠不齊。所以求美者在做功課時需要了解醫生的資質信息,然後是了解產品合規性,選擇有經驗有資質的醫生、機構,才能事半功倍。

建議求美者和醫生溝通時一定要全面,醫美的術前溝通、診斷和設計是非常重要的,面部任何一個部位的變動都會牽動其他部位的美感,所以整體設計非常重要。面部每一處調整都必須經過深思熟慮,局部與整體之間的關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多部位的「微小改變」往往會構成容貌狀態的「整體量變」。唯有找到正確的點,才能帶動整體,達到預期中的效果,實現蝴蝶效應般的美麗升華和真實自然的年輕化效果。而這些,必須要結合更科學的設計,和具有預見性的多年臨床經驗才能做到。」

根據艾瑞諮詢在2020年發布的報告,2019年中國醫美行業實際從業醫師數量38,343名;根據中整協統計非法從業者人數至少在10萬。按照規定,合規醫美執業者需要獲得《醫師資格證》、《執業醫師證》以及《醫療美容主診醫師證》,非法執業者大多缺乏相關資質,僅由快速培訓班培訓而成。艾瑞諮詢的另一數據稱,2019 年,全國合法合規開展醫美項目的機構只占全行業的12%,合法醫師僅占行業28%。醫美抗衰領域依然存在一定的風險,不專業的執業行為可能會導致較為嚴重的後果。

醫生在醫美行業鏈條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核心作用,除去要把握操作的安全性以外,醫生的審美也對項目的最終結果負責。

聯合麗格第一醫療美容醫院 美容皮膚中心技術院長陳翠雲認為針劑注射類的醫美市場是輕醫美市場最早發展,也是發展時間最長的一個品類。但是,它的成熟度卻還有待提高。特別是在安全合規、注射技術、審美等方面都有比較大的成長空間,她認為除了最基本的合規之外,重中之重還是注射技術的安全性。

長久以來,注射類醫美的醫療屬性一直都被消費屬性所掩蓋了。很多黑醫美甚至正規醫美從業者,都覺得,打針是技術門檻低,甚至是沒有技術門檻的醫美醫療。在早期,也有很多醫美機構把注射類的醫美項目當作低價引流的工具。其實,注射類醫美項目需要過硬的藥理學、解剖學、注射技術和審美積澱才能做好的高門檻的醫美項目,至少需要以下幾個方面:

1.安全合規的材料

注射首先是醫療器械和藥物的注射,是非常嚴肅的醫療行為。特別是現在「看人先看臉」的時代,面部任何一點小的瑕疵,都會被放大。所以醫生要具備完整的,對自己所注射的藥品成分與特性了如指掌,用合適的材料打到合適的層次,並且要嚴格遵循無菌規範操作流程。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違規培訓「注射師」的亂象,就非常讓人痛心。

2.注射技術的保障

我們面部的神經和血管分布密集,解剖結構相對複雜,在盲視下注射,操作難度是不小的。所以不論是提升抗衰,還是填充塑形,注射類醫美項目都需要醫生豐富自身的解剖知識,提升注射技術的安全性,讓求美者安全變美。

當然,更有經驗的醫生,除了交付好的治療結果,還會重視求美者注射過程的舒適度和注射後如何縮短求美者的恢復期。

3.審美技術的提升

醫療美容是站在醫學與美學十字路口的交叉學科。醫生應該深諳美學動態、前沿審美趨勢,才能夠將醫學與美學結合,實現求美者的真實求美需求。

醫生需要具備自己的獨立正確的審美觀,有能力為求美者量身定製美學方案。每個人的美都是獨一無二的,如果一個醫生能更多關注到這個求美者面部獨特的風格特徵,甚至了解她性格和職業的特點,再根據她的訴求打造適合的方案,那出來的結果才更有可能更接近雙方都滿意的狀態。但如果一個醫生沒有自己的審美觀,那非常大概率會受潮流審美的影響,打造出時下流行的,但千篇一律的臉。

這對我國醫美行業的醫生有了更高的審美要求和醫學要求,同樣的注射產品,由不同醫生注射會在效果和安全性上的指標會有很大差別。也就是說,一名合格的醫美醫師不僅需要掌握技術,還需要在技術基礎上擁有美學、心理學,以及豐富的臨床經驗,才可能提供讓求美者滿意的方案和效果。

在醫美中,注射填充類非手術類醫療美容,比起需要手術刀進行侵入式的手術醫美,非手術類醫療美容由於開展難度相對較低、康復時間短、風險較低、單價較低,公眾的接受度高。但即便是微創注射,也絕非100%的安全,任何醫療行為都存在一定的風險,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整形美容中心主任郝立君接受採訪時提到,以注射玻尿酸為例,最大的風險是栓塞,面部血管、動脈、靜脈都非常豐富,如果掌握不好打到血管里,就會造成栓塞,導致皮膚壞死、視力喪失、癱瘓乃至死亡等嚴重後果。另外,注射後可能發生感染、遲發性的紅腫等。主要是消毒不嚴、注射不規範、局部注射量過大,注射後護理不當、身體機能變化、免疫力下降等多種因素有關,另外還與產品特性、患者自身解剖位置變異、體質改變,醫生注射手法等等有關。

另外,一些不良逐利的醫美機構也會用低價的方式來引流,用比如「9.9元玻尿酸」、「1元水光針」的標語吸引消費者「薅羊毛」,但在實際消費中,可能會用五花八門但附加項目捆綁銷售,強制消費。「我始終堅信天上沒有免費掉的餡餅,貪便宜是有一定風險的」。北京首璽麗格醫療美容門診部院長韓勝表示。

在低價的背後求美者也常常會被顧問誘導辦理會員卡、次套卡,被迫接受不適合自己的醫美項目,造成過度醫療。韓勝認為:「從我的角度來看,如果是正規機構用低價引流,藥品應該不會是假的,因為沒有必要。有一種可能會是一支產品分開兩個人打,因為要降低成本,但是再低的價格也不會低於進價成本。可能會發生的情況是,機構會希望通過這一支便宜的玻尿酸給你加量,比如在太陽穴、額頭或者其他地方加一些注射量,那麼注射費用也就增加了。這也就要求,求美者自己要有正確的認知和堅定的信念——『我就打一個部位,先試一下』,這樣醫生不會給你加藥,就可以避開被捆綁銷售的坑。當然每個機構不一樣,有的機構確實是以銷售為導向,在這種情況下,醫生也沒有太多的發言權,那坑就可能確實存在。」

在行業快速增長的同時,醫美機構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一方面,由於醫美行業的痼疾,近年來政策對醫美行業的監管正逐步收緊,尤其是在醫美營銷端,這一趨勢也對合規的醫美機構營銷傳播造成了一定壓力;另一方面,隨著消費者對醫美的了解逐漸深入以及網際網路醫美的普及,過去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的局面正在發生著變化,醫美機構必須通過更高質量的服務獲取更大的競爭力。

(三)醫美標準體系亟須建立,監管空白將得到填補

上述醫美行業供給良莠不齊,水貨假貨,不規範經營等問題,在侵害消費者權益、影響行業信心的同時,成為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阻力。針對醫美行業的亂象,監管政策和醫美標準體系亟須建立。

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改革完善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制度的指導意見》;2020年八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等。

2021年6月,國家衛健委、網信辦、公安部等8部門宣布,2021年6月至12月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嚴厲打擊非法行醫,生產、經營和使用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藥品、器械等行為,虛假醫療美容類廣告、信息以及不正當競爭行為。

2021年11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嚴厲打擊製造「容貌焦慮」等十大醫美亂象。

2022年1月30日,《中國醫療美容標準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徵求意見稿)》發布。這項由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公布的行業規劃給出了超過50個標準,內容涉及行業管理標準、行業技術標準、教育培訓標準、行業基礎標準4個方面,為醫美行業的標準體系建立作出了規劃。

2022年7月12日,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網際網路醫美分會(以下簡稱中整協網際網路醫美分會)正式發布《加強醫美信息透明化,建數位化醫美生態》,倡導全行業加強醫美信息透明化,通過數位化建設,讓更多消費者能夠享受到好醫生、好機構、好產品、好服務。

不難看出,強監管正在成為醫美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隨著政策標準的建立,監管政策補齊,醫美行業將迎來合規時代。下一步應利用數位化的平台,高科技的手段,不斷提升醫美行業信息透明度,消除信息不對稱,提高消費者對醫美的了解和認識程度。

(四)共建合規市場:8%的「嚴選」有望成為行業有序發展的良藥

在這樣的大浪淘沙的背景下,醫美合規平台的應運而生,為行業在這方面的需求帶來新思路。

不久前,新氧上線的嚴選業務正是促進機構合規化發展的一次創新。公開的資料顯示,「新氧嚴選」業務,定位為只合作不超過8%的品質機構———即在開展新氧嚴選業務的城市,新氧將以8%為數量指標上限,對當地在新氧平台上的醫美機構進行全年持續篩選,幫助用戶科學進行醫美消費決策。

新氧資深副總裁蔡睿表示,新氧平台的數據顯示,對機構而言,「好服務」是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下的「唯一」法則。具體說來,在新氧平台上,機構更快的用戶的私信回復率,機構在新氧平台上更高的評分,機構更好的服務履約,這些細節,都存在極大地影響著消費者的決策和復購。

新氧嚴選有6大篩選維度,包括資質門檻、硬體設施、機構口碑、機構服務、醫師條件、儀器/藥品;值得一提的是,為響應醫師法第52條號召,此次嚴選機構將會全部投保醫療責任險,從以上篩選標準不難看出,促進醫美機構合規,或許能通過網際網路平台公司公開、透明的方式得到解決。同時,蔡睿進一步強調,鑑於針劑注射類的醫美市場的現狀,新氧嚴選也會把注射類項目的合規作為篩選品質機構的重要標準之一。

與此同時,新氧也將通過口碑扶持、流量扶持、獲客扶持、增值權益四大方面來個平台上的醫美機構提供幫扶,以此提升機構的經營效能。

行業人士稱,「新氧嚴選」代表了行業健康成長的一種新的可能,即通過醫美平台解決醫美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並以對於優質機構的扶持,讓高品質的醫美機構能夠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影響力,從而推動行業自律與生態的進化。

如同其他醫療項目一樣,醫美的立足點在於對專業的信任。推動醫美回歸「醫療」的本質,推動行業向新醫美時代進步,最為重要的一點在於凸顯合規的重要性。截至目前,新氧已經有超過2萬名註冊醫生入駐平台,為了讓好醫生走到台前,新氧也率先打造了醫美行業的醫生白名單——新氧綠寶石醫生榜單,以推動合規醫美醫生走到台前。

小結:合規才是醫美發展的新藍海

未來,隨著監管補全、消費者認知提升、行業協會、網際網路平台倡導、各品牌方上陣打假,醫美市場將快速進入規範化、健康化發展階段。監管力度加強一方面提高了行業准入門檻,有利於具有合規資質的廠商擴大市占率,加快行業出清;另一方面將推動龍頭公司不斷豐富產品矩陣,提升競爭力。在嚴監管下,合規市場將加速替代不合規市場,扭轉以往「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現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