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他們真正做到迷途知返?寧海縣看守所有妙招

浙江公安 發佈 2022-08-18T16:49:58.310145+00:00

高某因涉嫌故意殺人而被關押在寧海縣看守所,他在入所之初無視監規、對抗管教。一個月後,他寫下懺悔書,嚴格遵守監規、與室友相處融洽。高某發生劇變的原因,在於看守所民警依託自主研發的「在押後」人員精密智管場景應用洞察高某內心,並通過「教育校園化」來讓他迷途知返。

高某因涉嫌故意殺人而被關押在寧海縣看守所,他在入所之初無視監規、對抗管教。一個月後,他寫下懺悔書,嚴格遵守監規、與室友相處融洽。高某發生劇變的原因,在於看守所民警依託自主研發的「在押後」人員精密智管場景應用洞察高某內心,並通過「教育校園化」來讓他迷途知返。



據統計,寧海縣看守所近年收押人員中,有犯罪前科的占比38.47%。如何讓他們真正做到迷途知返?寧海縣公安局在「三能」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中,以數位化改革和「公安大腦」建設為契機,豐富教育感化「線上+線下」載體,積極探索構建「在押後」人員精密智管場景應用,全力探索在押人員回歸社會新路徑。



「場景應用以預防再犯罪為目的,以『在押後』人員精密智管為改革突破口,構建教育感化、社會保障和從業禁止等3個場景,助力大平安格局建設。」寧海縣看守所教導員胡寧燕說。


數字賦能,為在押人員精準畫像。胡寧燕介紹,「在押後」人員精密智管應用充分利用大數據效能,在全省首創教育感化指數體系,科學構建算法模型,通過歸集在押人員基本情況、社會背景關係、違法犯罪經歷等數據,對在押人員開展個性畫像,一人一策制訂精準教育方案,並推送給管教民警。民警還將為在押人員「量身定做」開展職業培訓,通過協同賦能、精準教育、幫教前置,提升在押人員再就業能力。


「教育校園化」工作的深入開展,除了在線上精準發力,還包括線下工作協同推進。寧海縣看守所通過自編的《弘正教育》《行為規範》等監所教育感化教材,通過以「正行、正心、正己、正人」為核心的弘正教育文化,從根本上教化人心,變「把壞人管牢」為「把壞人教好」。



針對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鄉鎮街道、社區單位、婦聯、團委、司法等部門提前介入,參與公安機關的「教育校園化」工作,負責社會幫教資源的引入、幫教制度的審定和幫教工作的督導,提供了強大的師資力量和教學內容。


「在押後」人員精密智管應用自今年運行以來,寧海縣在押人員認罪認罰率同比提高240%,再次犯罪率同比下降68%



(來源:平安時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