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阿凡達》觀後感

虎皮大貓 發佈 2022-08-19T14:36:58.254571+00:00

昨晚重新看了一遍《阿凡達》,外星藍精靈再次向我們展示資本主義保護私有財產所有制的堅定信心。讓我們這些看慣了釘子戶悲慘結局的中國人體會到了一種快感。

昨晚重新看了一遍《阿凡達》,外星藍精靈再次向我們展示資本主義保護私有財產所有制的堅定信心。讓我們這些看慣了釘子戶悲慘結局的中國人體會到了一種快感。導演卡梅隆當然不是在講釘子戶與拆遷辦的故事,也不是單純地炫耀電影特技或者最先進的拍攝技術。他是在向我們展示一種人性的力量,一種可以超越任何頑固的觀念,抵消任何形式的教條宣傳和思想灌輸的力量。但絕不是直白粗暴的說教,而是啟發式的講述一個故事。

納維亞星上的夜景如詩如畫,各種發光的植物編織夢幻的背景,精靈般的昆蟲星羅棋布,點綴其間。水母一般的種子,在眼前悠悠飄過,我下意識地伸出手想要接住。電影就是造夢的事業,想像力與表現力同樣重要,3D電影堪稱里程碑式的進步。納維亞人與自然融為一體,這不就是現代人追求的生存方式嗎?電影中土著人已經發展到了原始氏族社會的初級形態——部落制。如果繼續發展下去會怎樣?難道同樣會出現私有制,出現國家朝代、宗教戰爭、封建帝王、殖民主義、民主議會、共產主義?最終與地球人殊途同歸別無二致?到時候他們再去別的星球上掠奪資源,拆除「釘子戶」?電影不會無聊到把所有的結局和盤托出,只要最美的一副場景和最激烈的一段情節就夠了。剩下的你願意怎麼聯想發揮是你的事。

人類到底有著怎樣的群體觀念。某天夜裡,當我仰望浩瀚的夜空開始思索。如果這天上的某顆星球上住著一群類似人類的生物,他們和我們一樣,能走能跑能跳,有語言可以交流,有文字可以記錄,甚至掌握了比語言文字更高級的交流方式。他們一定也有感情,有愛情,懂得愛惜手足,愛護自己的同胞,盡力捍衛自己的生活。他們也許有了領地意識,有屬於自己的資源,保衛自己的財產,甚至願意為之付出生命。如果這樣的生物出現在人類的面前,我們能和它們和平相處嗎?我們是否願意與他們分享土地、財物、食物、水源嗎?做情感上的交流?到底什麼是「我們」什麼是「他們」?

如果那些非人類的生物是「他們」,那麼所有人類就是「我們」。可是這個「我們」又分成不同的種族,於是不同種族之間開始爭鬥,甚至出現了「種族滅絕」這種概念。於是,一個種族成了「我們」,另一個種族成了「他們」。這個「我們」里還有不同的國家,哪怕曾經是有著上百年統一傳統的土地,短短几年就分崩離析。割據一方,自立為王,戰事不斷。進攻的一方成了「他們」,防守的一方就成了「我們」。但是這個「我們」也不是鐵板一塊。這城裡的每一戶人家就是一個「他們」,當我回到家裡,關上門,這小小空間裡就是一個「我們」。

為了國家這個「我們」,我願意拋頭顱灑熱血,肝腦塗地,捨生取義,在所不惜。同樣,為了這個只有幾口人的「我們」,我照樣有勇氣手持菜刀,赤膊上陣,六親不認,拼個你死我活,殺個血流成河。而且經常是為了一顆白菜,或是一句不經意的蜚語或眼神這類雞毛蒜皮的緣由。再下去,同一屋檐下,照樣可以分出「你們」、「我們」和「他們」,除非只有兩個人。這時就只有「我」了。那請問到底什麼是「我們」?

心與心的距離與空間上的距離是沒有必然對應關係的。只要思維的頻率合拍,兩顆不同星球上的生物之間照樣可以產生信任與託付。公主與野獸可以相愛,書生與蛇精生死不棄,烈士在最後一刻放棄了刺殺漢奸的任務。「反叛」與「起義」,「策反」與「煽動」,一種含義,對立的情感;忠與奸,善與惡,到底有沒有客觀的標準,難道只是站在不同的立場,不同圈子內所產生的「視覺誤差」?群體偏見?

真希望納維亞人能夠永遠保持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不要做任何違背聖母意志的嘗試,讓這種平衡繼續保持。讓一個美好的夢永遠不要醒來,快樂地生活下去。就如同兒時的一首歌曲:「在那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藍精靈,他們活潑又聰明,他們他們調皮又靈敏,他們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綠色的大森林,他們善良勇敢相互都歡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