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反應釜事故,致2人死亡!高溫天氣如何預防危化品事故發生 請看本報獨家報導

中國應急管理 發佈 2022-08-20T05:25:16.930301+00:00

海利爾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公告顯示,2022年8月14日,其全資子公司山東海利爾化工有限公司車間反應釜在生產過程中發生意外事故,致2人死亡。

海利爾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利爾」或「公司」)發布的公告顯示,2022年8月14日,其全資子公司山東海利爾化工有限公司(下稱「山東海利爾」)車間反應釜在生產過程中發生意外事故,致2人死亡。目前現場救援工作已經結束,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

公告顯示,山東海利爾是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也是主要的原藥生產基地,目前山東海利爾已全面停產進行安全檢查,全力配合有關政府部門調查和分析事故原因。本次事故造成的具體財產損失正在進一步核實中,本次事故預計對公司2022年度生產經營業績會造成一定影響。公告稱,公司將積極配合調查進行整改,儘快恢復生產。同時,公司將認真吸取本次事故教訓,加強安全生產管理,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

在山東海利爾業績快速增長的同時,記者也關注到,與業績增長相伴的是其多條農藥產品生產線「超高「的產能利用率以及多張行政處罰單。

海利爾2020年年報顯示,2020年山東海利爾二氯中間體項目產能利用率高達242.58%。另外還有吡蟲啉項目利用率達到了222.07%,啶蟲脒項目產能利用率達到了210.96%。

另外,2021年4月份、5月份期間,山東海利爾曾因增設排氣筒、有機廢棄超標等問題連收監管部門三張罰單。

精細化工企業反應釜

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分析

1. 投料失誤

進料速度過快、進料配比失控或進料順序錯誤,均有可能產生快速放熱反應,如果冷卻不能同步,形成熱量積聚,造成物料局部受熱分解,形成物料快速反應並產生大量危害氣體發生爆炸事故。

2.管道泄漏

進料時,對於常壓反應,如果放空管未打開,此時用泵向釜內輸送液體物料時,釜內易形成正壓,易引起物料管連接處崩裂,物料外泄造成人身傷害的灼傷事故。卸料時,如果釜內物料在沒有冷卻到規定溫度時(一般要求是50℃以下)卸料,較高溫度的物料容易變質且易引起物料濺落而燙傷操作人員。

3.升溫過快

釜內物料由於加熱速度過快,冷卻速率低,冷凝效果差,均有可能引起物料沸騰,形成汽液相混合體,產生壓力,從放空管、汽相管等薄弱環節和安全閥、爆破片等卸壓系統實施卸壓沖料。如果沖料不能達到快速卸壓的效果,則可能引起釜體爆炸事故的發生。

4.維修動火

在釜內物料反應過程中如果在沒有採取有效防範措施的情況下實施電焊、氣割維修作業,或緊固螺栓、鐵器撞擊敲打產生火花,一旦遇到易燃易爆的泄漏物料就可能引起火災爆炸事故。

高溫天氣

如何預防危化品事故發生

請看本報獨家報導

日前,應急管理部公布2022年上半年全國安全生產情況時指出,上半年全國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1076起、死亡8870人,其中化工和危險化學品事故上升,產業轉移項目和老舊裝置屢屢發生事故,一些化工企業違法違規生產經營,動火作業和檢維修等環節安全風險突出。

「在易燃易爆化學物品中,除了像冰醋酸等少數品種怕冷不怕熱之外,大多數危險化學品都懼怕高溫高熱。在炎熱高溫的夏季,必須認真做好危險化學品的防熱降溫及存儲工作,確保其安全。」近日,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高級工程師劉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她表示,在生產、使用、存儲、運輸、廢棄等環節中,存儲與運輸環節相對獨立,各項安全措施較難落實到位,導致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的機率較高,加強這兩個環節的安全管理尤其迫切。

警惕不利因素

落實針對性管控措施

「連日來,各地持續高溫天氣給危險化學品企業帶來了諸多不利因素。高溫會影響許多低閃點、低沸點物質化學性質的穩定。溫度升高,一些危險化學品揮發加快,盛放危險化學品的容器內部壓力升高,容易發生泄漏或物理性爆炸。」劉璐說。具體來說,危險化學品夏季易發生事故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溫度升高導致體積膨脹,壓力增大。存放危險化學品的儲罐、鋼瓶以及輸送危險化學品的管道內部壓力升高,可能導致物料泄漏。壓力過高同時讓容器存在爆炸的風險。

二是溫度升高加快蒸發速度,可燃氣體濃度增大。溫度越高,易燃液體蒸發越快,液面上蒸氣濃度越大,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的可能性就越大,火災爆炸危險性就越大。

三是溫度升高加速分解,存在自燃風險。受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的影響,許多危險化學品受熱後容易分解,同時放出大量的熱。如果通風不良,溫度升高會加劇氧化速度,產生更多的熱量,當物質的溫度達到自燃點時就會自燃起火。如,2,2'-偶氮二異丁腈,受熱時性質不穩定,40℃逐漸分解,103℃至104℃激烈分解,釋放出大量熱和有毒氣體,能引起爆炸。對於此類危化品,應儘量專庫儲存,嚴格控制儲存溫度。

「高溫天氣情況下,危化品企業要特別關注遇水放出易燃氣體的物質及氧化性物質和有機過氧化物等。這類化學品需根據其危化品特性,落實針對性的管控措施。」劉璐說。

安全管理到位

提高存儲裝置可靠性

據不完全統計,近30年來,全國發生在7月至9月涉及危化品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多達18起,占涉及危化品重特大事故總數的40%以上。從事故類型來看,發生在道路運輸環節的事故與發生在儲存環節的事故各占22.2%。

「隨著化工工藝的日益複雜、產業規模的日益龐大,對相關的儲存裝置、管道等設備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我們在去各地開展隱患排查時發現,企業在危化品儲存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值得警惕。」劉璐說。

一是危險化學品儲罐自動控制措施不完善。一些企業未按要求設置儲罐液位、溫度、壓力報警和聯鎖,控制系統歷史數據不能滿足儲存30天的要求。

二是涉及毒性氣體、液化氣體、劇毒液體的一級或者二級重大危險源,未配備獨立的SIS系統(安全儀表系統)。「這類問題普遍存在。檢測儀表、控制閥與DCS系統(分散控制系統)共用,降低了SIS系統可靠性。此外,SIS系統的緊急切斷閥是非故障安全型,在切斷氣源或斷電的情況下,不能起到保護作用。這給企業生產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隱患。」劉璐說。

三是液化烴球罐注水設施未完好備用。如,注水設施未經正規設計,注水壓力達不到要求,注水點設置錯誤,閥門手動控制,緊急情況下無法實現注水。

四是有加熱或冷卻要求的儲罐,溫度控制措施不足。如,採用蒸汽加熱的儲罐無防止液體超溫措施。

五是常壓儲罐安全設施不足。如,未按照要求設置阻火器、呼吸閥,內浮頂儲罐採用鋁製浮盤,未設置氮封等。

六是低溫儲罐無泄壓設施。如,部分企業對低溫儲罐的超壓風險辨識不到位,無水氟化氫儲罐為全冷凍的常壓罐,但未設置緊急泄壓設施,一旦冷凍系統失效,極易造成氟化氫(沸點19.5℃)罐內壓力升高造成泄漏。

七是多個化學品儲罐尾氣聯通回收系統未經安全論證。部分企業為節省成本,對危化品罐區尾氣回收系統進行後期改造,沒有經過正規設計。不同種類危化品聯通排放,且無阻火設施,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八是內浮頂儲罐存在正常運行時浮盤落底的風險。部分企業不重視浮盤落底的風險,儲罐低液位報警、聯鎖設定值低於浮盤支撐高度,存在運行中浮盤落底的可能。

九是倉庫儲存不符合規定。危險化學品庫房未經正規設計;危險化學品儲存在臨時棚內或在備品備件庫內存放危險化學品,不滿足儲存條件。

十是重大危險源包保責任流於形式。部分企業危險化學品罐區、倉庫構成了重大危險源,但各級重大危險源包保責任人未履行職責。

「隱患排查時,這些存儲上的問題在很多企業中很常見。特別是中小型化工企業,他們主要考慮的是經濟利益,在危化品安全管理方面可以說是粗枝大葉。」劉璐說。

就如何提高生產過程中存儲裝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劉璐給出建議。

完善儲罐的監測監控設施,提高本質安全。企業應對照設計圖紙,結合HAZOP(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SIL(安全完整性等級)定級報告的建議措施,完善化學品罐區的控制系統。設置儲罐高低液位報警,根據儲存介質特性,完善溫度、壓力等監測儀表;確保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氣體泄漏報警系統完好可用。

加強設備設施管理。根據需要,規範安裝注水設施、冷凍循環系統、水噴淋冷卻系統等。對化學品罐區設備設施定期檢查檢測,確保儲罐管線閥門、機泵等設備設施完好。加強化學品儲罐腐蝕監控,定期清罐檢查,發現腐蝕減薄及時處理。

強化化學品罐區生產運行管理。正常操作時嚴禁內浮頂罐浮盤和物料之間形成空間,特殊情況下確需超低液位操作,在恢復進料時,要確保進料流速小於限定流速,以防產生靜電引發事故。及時處置工藝報警,並開展原因分析。上游裝置波動時,要加強進罐區物料的分析檢測,防止高溫物料或輕組分進入儲罐引發事故。嚴格按變更管理要求,加強罐區變更管理。

強化化學品罐區人員培訓。按照「涉及重大危險源的儲存設施操作人員必須具備高中及以上學歷或化工類中等及以上職業教育水平,涉及爆炸危險性化學品的儲存設施的操作人員必須具備化工類大專及以上學歷」的要求,全面排查企業崗位人員學歷情況,對不滿足要求的人員進行學歷提升。加強儲罐區管理和操作人員培訓,確保掌握崗位安全風險和操作規程。

加強化學品罐區隱患排查整治力度,提升隱患排查治理能力。各級重大危險源包保責任人應認真履行職責,深入開展罐區風險評估,制定管控措施,並將管控措施的落實情況融入到日常檢查中,定期全面排查隱患,及時整治消除隱患。

緊盯人為因素

降低運輸中的風險

除了對危險化學品的存儲環節進行安全管理外,運輸環節也不容忽視。危險化學品在運輸過程中,有多種因素會導致其泄漏,為防範安全風險,在運輸前、運輸中以及運輸後都要以嚴謹的態度去管理。

「危險化學品運輸環節涉及危化品本身、車輛、人員、道路狀況等多方面因素,還涉及與裝卸、儲存等環節的銜接。目前發生的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大多數是由人為因素造成的。」劉璐說,一方面是生產單位對車輛維護保養不到位,安全裝置配置不完善,對裝卸設施日常檢查維護不及時;另一方面是駕駛人、押運員未取得從業資格證或從業資格證過期,對危險化學品知識掌握不足,導致一旦發生緊急情況,不能及時採取正確的處置措施。此外,部分企業裝卸工作完全由駕駛員操作,無人監管。

「把控好人為因素十分關鍵,可有效將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減輕事故造成的損失。」劉璐說,「危險化學品企業要增加安全生產投入,加強設施設備維護。特別是運輸企業,要按規定提取使用安全生產費用,定期對運輸車輛、安全設施進行維護保養,對衛星定位裝置進行檢查並做好記錄,保障安全性能可靠。尤其應加強常壓罐車的管理,針對常壓罐車安全水平低、帶病運行問題,建立常壓罐車罐體檢驗制度。經具備專業資質檢驗機構檢驗合格的罐車罐體方可出廠使用,保障運輸裝備本質安全。」

強化運輸過程安全管理。運輸企業建立危險貨物運單制度,運輸過程中應當隨車攜帶危險貨物運單;在車輛運行期間通過定位系統對車輛和駕駛人進行監控管理,避免對所屬車輛「掛而不管」「以包代管」的問題。

強化人員培訓教育。提升危險化學品運輸從業人員安全技能,將危險貨物運輸、港口企業從業人員作為高危行業領域職業技能提升的重點群體,鼓勵企業開展線上教育培訓。

強化運輸源頭管理。建立危險貨物託運清單制度並嚴格執行。

強化裝貨環節安全管理。建立充裝環節查驗制度,裝貨人在充裝或者裝載貨物前要對車輛、人員、罐體、貨物合規性進行查驗,保證車輛具有有效行駛證和營運證,提高裝車系統的本質安全水平。涉及可燃液體、液化烴裝卸的車輛靜電接地斷開報警、滿溢報警、可燃有毒氣體檢測報警等報警信息應接入自動控制系統或安全儀表系統。裝車過程中,對車輛靜電接地斷開、可燃有毒氣體泄漏檢測報警等情形,實現聯鎖停止裝車。

增強安全意識

從預案到應急力量均發揮作用

8月10日,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印發通知,部署各地、各企業加強油氣儲存安全管理工作,開展油氣儲罐區專項隱患排查。通知要求,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和消防救援機構要強化應急救援聯動機制建設,充分做好石油化工火災爆炸事故的各項滅火救援準備,確保救援人員生命安全。

日前,浙江省寧波市應急管理局組織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處置演練。圖為模擬丙烯泄漏後,危化品園區工作人員進行應急處置。寧文 攝

「危險化學品事故常伴隨有毒有害、濃煙、易燃易爆、缺氧等危害,現場複雜,應急救援難度大。夏季,危險化學品企業設備往往容易超負荷運行,一旦發生事故,災情往往難以控制。此外,部分企業應急處置崗位不健全,應急救援基礎條件不符合要求,也導致了應急救援能力的不足。」談及目前企業對危化品應急處置能力的現狀,劉璐說,「從我們在各地檢查的情況來看,很多企業未結合實際情況編制應急預案,預案內容與現場實際不符,起不到指導應急救援的作用。」

「企業應結合實際編制應急預案,並保證真實性和實用性。」劉璐說,在事故風險辨識、評估和應急資源調查的基礎上,企業應結合機構設置和生產實際,考慮極端天氣的影響,編制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針對工作場所、崗位特點,編制簡明、實用、有效的應急處置卡。應急預案的編制應當遵循以人為本、依法依規、符合實際、注重實效的原則,以應急處置為核心,明確應急職責,規範應急程序,細化保障措施。

「此外,企業需定期開展高質量應急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劉璐說,去基層檢查時發現,很多企業應急演練形式化,演練內容與預案無關,無法及時發現問題並整改,達不到檢測應急預案效果的目的,無法提高處理突發事故的能力。

足夠的應急物資是應急救援的基礎保障。劉璐說,部分企業對於應急物資的作用認識不到位,沒有將應急器材與日常使用的物資區分開,應急救援物資配備不足,或因長時間存放,缺少必要的保養和更換,導致緊急情況下無法使用。企業應根據本單位危險化學品的種類、數量和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配置應急救援物資。應急救援物資應存放在專用櫃或指定地點,明確專人管理;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書要求,對應急救援物資進行日常檢查、定期維護保養;物資若有損壞或影響安全使用,應及時修理、更換或報廢,確保應急物資保持完好,隨時處於備戰狀態。

「消防設施器材發生故障或缺失也是基層常見的隱患。檢查中我們發現,部分企業的消防水源、滅火藥劑儲備不足,消防設施供電不滿足自動切換的要求。」劉璐強調,企業應按照設計要求配備消防供水系統、消防給水管道、消防栓、消防水炮等消防裝備器材,建立專職消防隊或義務消防隊,定期對消防器材進行維護保養。

「應急處置能力不足,究其原因,是企業的安全意識不到位。我們在檢查中通過與企業員工交流發現,多數員工不清楚本單位的應急處置程序,部分崗位人員未參加過應急預案演練,不會使用正壓式空氣呼吸器等應急器材。」劉璐說,許多危化品事故的發生往往是由於缺乏有效的應急處置,企業必須足夠重視,定期組織員工開展應急知識和自救互救培訓活動,提高員工應急處置能力,這樣才能及時消除風險,減輕事故帶來的損失。

化工企業消防安全常識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記者李金素報導、湖北消防、化工707、網絡等

●編輯:龐舒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