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山腳下老小區,有家「杭城藏得最深的獨立書店」,主理人:不要內卷,要慢下來

錢江晚報 發佈 2022-08-24T00:57:47.011059+00:00

最近,杭州有家藏在吳山腳下老小區裡的獨立書店火了,一般人還真不容易找到。很多網友都像城市探秘一般,去尋找這家書店。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實習生 俞豐君安 記者 楊一凡

「杭州這家藏得最深的獨立書店,終於找到了!」

最近,杭州有家藏在吳山腳下老小區裡的獨立書店火了,一般人還真不容易找到。

很多網友都像城市探秘一般,去尋找這家書店。

書店到底有什麼魅力?小時新聞記者今天(8月23日)一探究竟。

太難找——

老居民都不知道,這裡有這麼一家書店

上午記者來到太廟巷。

從大路拐進太廟巷,道路明顯變窄了,車也很少。兩邊是斑駁的老牆,仿佛時間也放慢了腳步。

牆上有用毛筆歪歪扭扭寫著的提示語。

巷子深處防空洞口,幾位七八十歲的老人帶著孫輩乘涼。

記者上前打聽,說起書店大家不約而同地搖頭。

幾經尋找,記者走到了21號。

進入樓道,走上幾級台階,能看見噴漆塗鴉出一個大大的「105」字樣。

敲門,來開門的是一位穿黑色吊帶裙的短髮女孩。

終於找到了!

不一樣——

主理人想把這裡打造成一個以物易物的空間

說是書店,其實也不完全是。

此話怎講?

女孩叫雯雯,總共五六十平米的房子被她和合伙人設計成了三室一廳,其中的客廳布置成了書店,取名為「Crab shop」。

很多書都是兩位姑娘自己的收藏,有些是上學時讀的魯迅的書,有漢譯本的外國文學,還有不少是個人精心收集來的各種藝術領域書籍。

看下來,很多是未拆封的新書。雯雯指了指兩本扁長的畫冊:「這是我們店裡專門關於塗鴉的畫冊,是我室友收集來的,還是比較少見的。」

除了書籍,還有掛畫、擺件、黑膠唱片……

靠近窗口的一邊還擺放著一架電鋼琴。

百葉窗拉開,陽光徐徐落進窗內。

依山的環境也讓人沉浸享受。

8月1日,書店迎來第一位客人。這位客人拍下照片後傳到社交平台,引來更多年輕人關注。

開張不到一個月,客流量還挺多,幾乎每天都有人慕名而來。

「上周末有個年輕媽媽帶著孩子過來玩,可熱鬧了。我們現在拉了一個小群,裡邊有40多人了,還有人晚上10點趕來坐坐。開業這段時間來,有人看到真心喜歡的書也會購買,更多人是到店裡來坐坐。最近白天天氣比較熱,來的人就少了。以後我們也想把這裡打造成一個以物易物的空間,大家可以交換自己喜歡的東西。」雯雯說。

有想法——

快節奏的當下,能有個空間探索內心的自由

雯雯緩緩坐下,一首《聖誕節快樂,勞倫斯先生》漸漸響起。

陽光播撒姑娘周身,瞬間讓人寧靜。

雯雯是90後,老家武漢,學的就是鋼琴專業。

畢業之後,因為喜歡杭州就來了。她做過鋼琴老師,接觸過新媒體行業,也幹過物業,但體驗下來都不是她最想要的。

現在,她自學德語一年多,後續準備留學德國繼續在音樂領域深造。

在朋友的party上,她結識了現在的室友Kim。年紀略小的Kim也是學藝術的,兩人興趣相投。

Kim想打造一個獨立書店的想法,雯雯也很支持。於是,兩個姑娘開始動手,創意、擺設、收集……都自己動手。

平常Kim上班,雯雯就在家裡一邊學習,一邊照顧書店。「我們經常參加一些集市,認識一些年輕朋友。等天氣涼一些,我們把小院子再打造一下,大家可以在院子裡坐一坐。」

「年輕人的生活不應該是996和無止境的內卷,應該慢下來多思考,去探索內心與自由。我們也沒想過要把這個小書店當成一個網紅打卡點,也沒有希望賺多少錢,但希望真正熱愛這些物件的年輕朋友來店裡坐坐,享受一份自由的時光。」

得知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今天找到書店,在外上班的Kim很開心。

「我和我爸都是錢江晚報的粉絲,我高中每天都看錢江晚報,特別有感情。沒想到你們竟然能找到,我因為全職工作養書店,之後天氣涼快點會再重新改改。」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