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大廈之火,燒出另一個真相

湘西檢察 發佈 2022-09-17T20:40:51.276177+00:00

幸好疏散及時,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相信看過現場視頻的人,都會感到無比後怕,在明火撲滅後,偌大的一座大樓,變得殘破不堪了。

智谷趨勢 2022-09-17 16:48 發表於廣東

以下文章來源於聲道 ,作者熊貓的熊


中國電信大廈大火,觸目驚心。幸好疏散及時,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相信看過現場視頻的人,都會感到無比後怕,在明火撲滅後,偌大的一座大樓,變得殘破不堪了。

公開信息顯示,此次起火的電信大樓於2000年建成,建築高度達到218米,地面42層,曾號稱「三湘第一高樓」。當象徵城市發展高度的地標,被一場大火燒掉時,它應該讓我們從迷思中驚醒:超高層建築的消防安全是世界性難題,請不要再迷戀摩天大樓,盲目追求建築高度了。



按照中國《民用建築設計通則》GB50352—2005規定,建築高度超過100米,就屬於超高層建築了。這次火災之後,有網友翻出了2009年關於這次起火的電信大廈的一篇報導,標題是《「三湘第一高樓」消防大演練 水龍可達280米》。這篇報導提到了一次防火演練,演練樓層為39層,不過水龍「高空加壓垂直高度可達到280米左右」,所以39樓的火災快速撲滅了,「檢測了我市消防部門撲救高層建築火災的能力」。時隔多年之後,按說消防技術、設施都有了更大的進步,為什麼在這次大火面前,似乎無能為力,以至於大火一直將大廈燒成了現在這樣?現實打臉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消防演練都是事先就有充分準備,不同於實際中的滅火,更重要的是,超高層建築的消防救援,一直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一方面,現在消防車的作業高度,普遍只有100米左右,更高的樓層基本無能為力;並且能攀升到如此高度的消防作業車,需要很寬闊的場地空間來作業,一般建物密集的商圈、社區,根本容納不下。至於現在一些地方探索的無人機滅火等,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在強大的火勢和滾滾的濃煙面前,同樣是杯水車薪。另一方面,超高層建築由於獨特的建築結構,發生火災時,火勢、濃煙會因為煙囪效應沿著電梯井、管道井等快速躥升。就像中國電信大廈大火顯示的,一棟大樓很快從下到上都燒起來了。面對火災蔓延快、人員疏散難、消防救援設備要求高等問題,超高層建築一旦發生火災,甚至可以說是無解的。如果內部的自動消防設施起不到作用,那麼災難後果會異常慘烈,逃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這一點,大家可以參照包括911事件在內的一些摩天大樓火災問題。



儘管在消防、抗震等問題上,摩天大樓充滿了危險氣息,但這並不妨礙城市化浪潮之下,各地瘋狂比拼建築高度,將超高層建築當成刷新城市發展高度的地標。給大家提供一個數據:2017年就有統計顯示,全國高層建築34.7萬幢,百米以上超高層6000餘幢,2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築超過600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而2022年全球摩天高樓排行榜TOP50榜單中,中國上榜25個,占據半壁江山。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現象,那些以高度著稱的摩天大樓,基本上都分布在一二線城市,比如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599.1米的深圳平安國際金融中心,530米的廣州周大福金融中心,等等。大城市熱衷建高樓,當然有一些迫不得已的因素。比如大城市普遍人口眾多,土地匱乏,要發展只能向上要空間,通過超高層建築來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同時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但也不僅如此。就像我們提到世界第一高樓,就會想到杜拜,就會想到高828米的哈利法塔。高聳入雲的地標建築帶來的知名度加持,會讓很多城市陷入摩天大樓狂熱之中。

在過去多年的城市化中,摩天大樓熱成了地方「造城運動」的一個縮影。刷新天際線記錄的摩天大樓,似乎和GDP數據一樣,成為了能展現城市政績、代表城市實力的重要名片和符號。這解釋了超高層建築為何在各地拔地而起。在這種另類的高度競賽之下,「中國第一高樓」的頭銜不斷易主,而如果沒有限制,地方之間的競賽甚至可能是不以天空為極限的。事實上,現在一些已經建成,或者正在規劃建設中的摩天大樓,不少原來的初始規劃高度要遠遠超過現在。最具代表性的是武漢綠地中心,最初設計高度達到636米,正好比現在的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高一點,奔著中國第一高樓頭銜而去,然而經過幾次調整,高度降到475米。此外,成都的熊貓大廈最初規劃677米,後來被限高到488米;蘇州中南中心,規劃時更加浮誇,設計高度一度達到729米,後來降到499米……不能在GDP上打敗你,那就在高度上打敗你!地方在建築高度上的比拼,堪比GDP錦標賽,但在摩天大樓熱之下,建築的安全性和必要性卻被面子衝動、政績衝動掩蓋了。



這次的中國電信大廈大火,也許燒出了一個殘酷真相:我們的消防能力提升,可能未必跟的上建築高度的攀升速度,摩天大樓要遠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危險。其實不僅僅是消防安全,摩天大樓帶來的問題是全方位的。比如安全抗震問題,之前的深圳賽格大廈晃動,就是一個縮影。再比如,加劇熱島效應,光污染,地面沉降等。另外就像這次起火的電信大廈,後續的處理,也是一大難題。還有一點不容忽視。摩天大樓不同於普通高樓,它需要大量的開發建設資金投入,比如杜拜塔從2004年到2010年,花了6年時間建成,造價高達15億美元。在巨額的投入之下,如果開發商出現資金鍊問題,那麼爛尾的風險會很大。還是以武漢綠地中心為例,早在2010年它就進行了奠基典禮,到今天還沒有建成,考慮到綠地暴雷,未來能建成什麼樣子,誰都說不準。對於摩天大樓狂熱,住建部在去年底發布的《關於加強超高層建築規劃建設管理的通知》曾專門批評:一些城市脫離實際需求,攀比建設超高層建築,盲目追求建築高度第一、形式奇特,抬高建設成本,加劇能源消耗,加大安全管理難度。而為了從嚴控制建築高度,給摩天大樓降溫,這份通知還專門出台了「限高令」: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人口以下城市嚴格限制新建150米以上超高層建築,不得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層建築。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城市嚴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層建築,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層建築。

同時,80米以上的住宅建築,100米以上的公共建築,在審批時,都需要採納消防救援機構的意見。既然現有的技術條件,應付不了超高層建築的消防安全難題,而地方摩天大樓熱已經成了一種基於政績的攀比,那麼就從嚴控制,把建築高度將下來。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前不久,應急管理部宣布,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在全國集中開展高層建築重大火災風險專項整治」。在這個背景下,中國電信大廈大火更有了某種信號意義。不管怎麼說,就算沒有人員傷亡,這次的中國電信大廈大火,也應該讓我們從摩天大樓的迷思中徹底清醒過來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