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場空置率超三成?陸家嘴淪陷?業內人士稱:與事實不符

上觀新聞 發佈 2022-09-19T01:36:30.138781+00:00

近日,一些自媒體發文稱,「陸家嘴的正大廣場倒閉了」「上海陸家嘴也淪陷了,1/3的店鋪關門」「疫情後的上海商業產業,大傷元氣,空置率直線上升」。

近日,一些自媒體發文稱,「陸家嘴的正大廣場倒閉了」「上海陸家嘴也淪陷了,1/3的店鋪關門」「疫情後的上海商業產業,大傷元氣,空置率直線上升」。

自媒體文章截圖

與此同時,「上海商場空置率高」的話題也在網上引發熱議。

上海商場空置率究竟如何?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近日多方走訪並採訪相關專家,了解實情。

正大廣場空置率是否已超三成?

記者發現,多家自媒體都引用了某機構微信公眾號今年8月發布的一篇調研文章中的數據,並對其中部分數據掐頭去尾,得出諸如「上海商場空置率超三成」「1/3的店鋪關門」等結論。但記者通讀文章,文中並沒有提到上述結論。

不過,這篇調研文章中提到了幾個值得關注的信息。

調研樣本中空置率最高的是陸家嘴正大廣場,整體空置率已達到34%;次高的是人民廣場商圈的世茂廣場,空置率超過20%。

據悉,以上數據來自計算空置的商鋪數量。該份調研報告的負責人坦言,由於商場具體商鋪的面積數據難以獲取,所以其只能通過逐層數鋪面的方法來統計。且統計中已經剔除了有圍擋(即已有商戶簽約)的商鋪,其調研的「空置率」是「空鋪無品牌圍擋數/總鋪數」。該份調研報告的負責人認為,其初衷是調研疫情後上海商業地產的恢復情況,因此側重於從商戶和消費者的角度,空鋪數量能比較直觀反映商場的經營現狀。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一般商場的空置率是以空置面積而不是空置商鋪數量來統計的。

曾在某大型購物中心擔任負責人的唐曉虎表示,和住宅不同,商鋪面積差異巨大,所以業內大都用空置面積來統計空置率。他舉例稱,某商場一個樓面有5家奶茶店、1家超市賣場,每家奶茶店的面積約為10-20平方米,超市賣場則至少有3000平方米。如果超市關門了,周邊5家奶茶店都開著且客流量不低,那麼,如果按商鋪數量來看,這家商場只有1家店關了,空置率似乎不高;但從面積看,空置率非常高,商場能收到的租金很少,經營狀況並不佳。唐曉虎認為,基於空置商鋪數量的統計結果並不是真正的空置率。

而在另外一些自媒體的文章中,甚至把有圍擋的商鋪直接算作空置商鋪,從而得出商場空置率奇高的結論,這其實是不科學的。

對此,唐曉虎表示,有的未營業商鋪外有圍擋並不一定代表空置,也有可能是商戶正在裝修,而裝修時間的差距很大,從1個月到半年都有。今年,許多商戶都因為疫情耽擱,裝修進度推遲,所以開業時間相應延後,但這不應當視作一種消極信號。從嚴格意義上講,只有那些沒有貼任何告示、採用商場統一裝飾畫面或明確寫有「旺鋪招租」等文字的商鋪才是真正的空置。

不過不可否認,正大廣場裡確實有很多空置的商鋪。

8月底的一個周末,記者在正大廣場實地走訪發現,商場裡有相當數量的商鋪門口掛著「升級改造,敬請諒解」的統一海報。具體來看,2層-3層未營業的門店總數約在10家以內;4層-5層各有10-15家處於未營業狀態;6層的民國風美食特色一條街近一半攤位處於關閉狀態,不過附近商家稱,這些鋪位都已經出租,很快會有新的商家入駐。

正大廣場內景 攝影:車佳楠

正大集團也向記者表示,正大廣場自2019年起開始了新一輪的大規模升級調改工作,並選擇「保持正常營業,局部區域改造」的方式,計劃用3年時間完成整體升級。受2020年及2022年兩輪疫情影響,部分商戶改造調改進度被迫延緩。為了穩定出租率,正大廣場減免全場所有租戶4月-6月租金總計7000餘萬元。截至2022年8月,全場出租率達到75%(即空置率為25%)。預計到2022年底會有99家新品牌亮相,商場的出租率將達到90%。所以,「正大廣場空置率達到34%」的說法與事實並不相符。

超過「5%的空置率警戒線」,商場經營就將受影響?

除了正大廣場和世茂廣場的空置率受關注外,上述調研還提出,「5%是一個城市購物中心平均空置率的警戒線,高於這個標準購物中心整體經營將受到影響」。

記者調查發現,不同機構眼裡的「空置率警戒線」其實不一樣。

房地產諮詢機構世邦魏理仕表示,業內並不存在唯一的空置率警戒線標準。零售物業市場的空置率一直是波動的,由於購物中心所在城市能級、商業體量規模、項目定位不同,每個城市的零售市場空置率警戒線各不相同。因此,在分析整體的零售物業市場空置率時,業內通常不會提「警戒範圍」這個概念。

而不同開發商、不同項目都有自己的指標。

世邦魏理仕表示,通常,主流開發商的優質項目空置率維持在5%以下;其他項目則在8%-20%之間波動,都屬於正常現象。這是因為不同的地理區位會對購物中心運作帶來差異,有的新項目入市後需要2-3年的培育期,並不斷嘗試租戶結構優化,才能達到一個穩定的出租水平。這是動態調整的過程,要依據商場自身的情況來判斷。

對此,相關調研報告的負責人則表示,每家機構的警戒線標準不一,其調研的是20家大型商業中心,以5%作為空置率警戒線,這也是商場運營方考核標準中非常重要的指標。

記者實地走訪觀察正大廣場內的商戶經營狀況,發現存在「冰火兩重天」的現象。雖然商場低區有大量零售鋪面尚未營業,但臨近傍晚飯點,在商場7層-8層東北部的餐飲區,湊湊火鍋、耶里夏麗、吃飯皇帝大土家民族菜等餐廳依然人氣高漲,叫號聲此起彼伏,周末飯點平均排隊等位時間需要半小時;在商場西南方向的臨江餐飲區,也有不少客人坐在有景觀位的餐廳里就餐。

正大廣場裡的熱門餐廳,需要排隊等位就餐。攝影:車佳楠

在世茂廣場,商鋪間的差異也與正大廣場類似。

一個工作日晚上,記者在世茂廣場看到,商場整體客流量並不大,但一些特色商鋪和餐廳的人氣都不低,如西西弗書店、小米之家、M豆巧克力店、樂高旗艦店、海底撈等。

但有消費者提出,世茂廣場的導引不清,容易迷路,找直梯困難,且業態分布不集中,想選一家餐廳還得東區和西區兩邊跑。

即使是在工作日,世茂廣場裡的西西弗書店內,免費閱讀區已滿座。攝影:白璐

記者看到,世茂廣場裡空置的店鋪並不多,主要集中在商場轉角以及非核心區等隱蔽的位置,分布較為零散。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世茂廣場的外立面設計非常吸睛,但內部動線(即人在空間中的行動路線)設計有缺陷,導致冷門鋪面很難吸引客流,所以會出現冷門鋪面甚至空置店鋪。

上海商場整體空置率情況如何?

記者還發現,相關調研僅涉及20個典型大型商業中心,並由此得到「從『鋪位空置率』來看,重點項目平均空置率已達9%」的結論。但是,20個商場能代表上海所有商場或者所有重點商場的經營全貌嗎?

記者了解到,官方統計並不涉及空置率,而不同機構的統計差異較大。

例如,世邦魏理仕近三年針對上海零售物業空置率的統計結果為:2022年上半年上海零售物業空置率為7.2%;2021年末空置率為6.7%;2021年上半年空置率為6.9%;2020年末空置率回落至疫情前水平;2020年上半年空置率為8.2%;2019年末空置率為7.2%,環比回落在低位水平……

數據來源:世邦魏理仕

縱觀近3年數據,上海零售市場的空置率處於6.7%-8.2%之間。今年上半年7.2%的空置率也處於中間位置,波動並不顯著。

不同機構的調查方式不同,得到的結論也不同,這是正常的。但如果自媒體僅引用個別極端案例,並通過主題先入的方式進行解讀,得出「上海商場空置率1/3」的結論,則不免有些誇大其詞,並不能客觀體現市場的真實狀況。

欄目主編:任翀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笪曦

來源:作者:白璐 車佳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