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聊齋——周雁翔側記

一葉茶1982 發佈 2022-09-19T19:14:39.124119+00:00

閒走幾步,涼亭里幾位老者搖扇喝茶,泉溢成溪,一群光屁股的頑童嬉笑打鬧、水花四濺。坐落在魯中腹地的蒲家莊,是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的故鄉,也是我生長的地方,按輩分算,我是他第十二世孫。

高高的大柳樹枝葉茂盛,清清的井泉水清冽甘甜。閒走幾步,涼亭里幾位老者搖扇喝茶,泉溢成溪,一群光屁股的頑童嬉笑打鬧、水花四濺。


坐落在魯中腹地的蒲家莊,是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的故鄉,也是我生長的地方,按輩分算,我是他第十二世孫。

小時候,最喜歡去蒲松齡故居玩,裡面不光有魚池,有好幾重院子,有好多草木陰涼,還有很多好看的小姐姐。

當時,我不知道管理蒲松齡故居的年輕人是誰、叫什麼名字,只覺得裡頭的人都聽他的話,很威風。


多少年後我才了解,當年那個走路風風火火、衣著西裝革履、長相極為氣派的年輕人就是當時的蒲松齡紀念館館長周雁翔。


那時我頂多六七歲,甚至更小,所以有功夫跟小夥伴們在村子裡瘋跑,才有很多機會去故居玩。現在想想,壓根沒想過能跟周雁翔——我童年記憶里的大領導有什麼交集。


說老實話,當時非常羨慕他,天天有一群天仙似的漂亮小姐姐陪著他工作,陪著他上下班,還聽他指揮!——有這活路干,當皇帝都不換。


長大後我才明白,「女人多、是非窩!」管好一幫女人可沒那麼簡單,尤其是一幫漂亮女人。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與外國的交流也越來越多,村子裡時不時能迎來幾個金頭髮、高鼻樑、綠眼睛的外國人。


每到這時,總有個小夥伴一邊在胡同里飛跑,一邊大喊:「來外國人了!…來外國人了!」我們這些小屁孩兒爭先恐後跑到故居門前看稀奇。


有一次,來了兩個外國人,臨走時穿風衣背皮包的阿姨還送了我一根鉛筆和一本筆記,都走出幾十米遠還回頭跟我招手。


我一直很奇怪,也沒問過周雁翔老師,他當年怎麼迎接外國人?上哪裡淘換翻譯?和外國人打交道說些啥?是不是得打著墨線說話?


接待外賓不是小事,往大了說,是代表國家形象,是宣傳中國文化;往小了說,是體現咱中國人的好客之道。


現在想想,周雁翔真有辦法,反正我是接待不了。


村里還有人來拍過電影電視劇,群眾演員就從村里找,穿上古裝戲服,搽上胭脂抹上粉,一天能掙好幾塊錢。


上世紀80年代,農村還很閉塞,哪見過劇組拍戲?一有機會我就去看熱鬧。一根長長的粗鐵桿子吊著個錄像機晃來晃去,有個人騎在牆頭上朝演員灑化肥。一個戴墨鏡穿背心的人拿著喇叭吆喝,「那邊撒點!這邊撒點!」「你得打哆嗦!你冷!」


此時的周雁翔忙前忙後、一住不住。他長得白淨,額頭上黃豆大小的汗珠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清楚,只好拿白手絹不停地擦汗。拍攝間隙,他跟拍電視的人握手啦呱,親如兄弟。


那時候小,還以為他跟我想的一樣,想套近乎讓導演把他也錄上。現在才明白,他想跟劇組處好關係,替他們搞好拍戲之外的事,讓人家好好拍一拍蒲松齡故居,好好拍一拍蒲松齡紀念館,不用為瑣事操心,可以集中精力、沒有任何干擾的把《聊齋》電視劇拍好。


如他所料,《聊齋》不但拍成了經典,甚至成為古裝電視劇的一座里程碑。

很多影視圈如雷貫耳的演員大咖都能在《聊齋》中找到很多。不知他們還記不記得,在自己的演藝生涯中,曾經有個熱情的年輕人,為了拍好《聊齋》提供過很多無私幫助。


我想起了周雁翔說過的一句話: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小時候不理解,故居怎麼天天那麼熱鬧,不是這個活動就是那個活動,不是坐著上海牌小轎車的領導來視察就是一波一波的演員拍戲拍電影。


現在想想,周雁翔不簡單,善抓時代機遇,不光自己全身心投入,還能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勇敢扛起時代賦予他的歷史責任,傾盡全力把蒲松齡故居、蒲松齡紀念館打造成淄川乃至淄博市的一張黃金名片。


跟他接觸久了,發現他特別愛較真。

很多朋友都知道,我算是挺較真的一個人,甚至較真到讓人厭煩。可我感覺他比我還較真!


尤其在《醒世姻緣傳》作者是蒲松齡的研究、認定方面——甚至達到偏執的程度,並不惜得罪很多人,包括他年輕時的同學、老鄉和摯友。


實話實說,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欠缺社會經驗,很多朋友說我有些傻氣。但在《醒世姻緣傳》作者認定方面,我覺得他更傻。

——如果這件事情讓我做,我才不干!堅決不干!讓我幹啥都行,不掙錢也無所謂,可得罪人的活路說啥我也不干。


一開始我想不明白,沒名沒利也沒有美女,周雁翔放著好好的休閒生活不過,幹嘛費這麼大勁、自備乾糧去做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

還得罪人!

怎麼想都想不明白。


最近幾天,我突然悟了。

可能周雁翔自己都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他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貢獻給了蒲松齡故居、蒲松齡紀念館,故居和紀念館傾注了他畢生的心血,他對蒲松齡的熱愛已經不能用偏執來形容,甚至成了一種信仰。


在周雁翔心目中,蒲松齡已經不是普通人,是神。


他把自己活成了一棵松樹,一棵長在蒲松齡故居門口的松樹,一棵不論風霜雨雪都要守望故居、紀念館的松樹。


2020年5月,參加紀念蒲松齡誕辰380周年紀念活動時,我有幸與童年偶像周雁翔先生相識。

2022年8月,周雁翔老師收我為徒。

誰都不知道,這是周老師默默考察我三年後作出的鄭重決定。

我屬於那種被人朝臉上吐了唾沫還不敢作聲的人。剛收到周老師要收我為徒的消息時,自己都不敢相信,周老師怎麼會看上我?


他語重心長地鼓勵我,不管風雲如何變幻,境遇如何曲折,一定要搞好文學創作,傳承好蒲松齡的文學衣缽,宣傳好蒲松齡的聊齋文化。面對周老師的殷殷囑託,心中再次生發出青年般的涌動力量。我知道自己很笨,哪怕白天黑夜不睡覺地寫也趕不上老爺爺一根手指頭,可我會用更努力的學習態度來回報周雁翔老師對我的厚愛和期望。


(《守望聊齋——周雁翔側記》,2022年9月10日中秋、教師雙節同慶,寫於淄川蒲家莊)


周雁翔簡介:

周雁翔,當代作家、詩人、文化創意策劃設計家。聊齋學、博物館學、圖書館學專家、研究館員職稱。出版專著二十餘部、創作影視作品十餘部、主編各類文集百餘部。

代表作:長篇敘事詩《書魂》;詩集《雁翔詩選》、《愛在四季》;報告文學《情緣血河》;歌詞集《飛鴻之聲》;電視連續劇《蒲松齡》;音樂片《我們是龍的傳人》、《聊齋情》;音樂故事片《磨難曲》;

攝影集《美好的瞬間歷史的永恆》;錄音帶《情溢聊齋》;小說《醒》;長篇小說:寒燈夜語、文化理論書籍《文化創意與策劃設計》;論文集《托起智慧的太陽》、《百家論叢》《蒲松齡紀念館》等。

曾任蒲松齡紀念館、博物館、圖書館館長、中國地市縣圖書館館長聯誼會主席、論文評審委員會主任等,是《蒲松齡研究》季刊和《圖書館天地》報的創刊人、主編。

現任:華夏雁翔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主席、聯合國世界絲路論壇文化藝術委員會主席兼任中國絲路文化促進中心主任、淄博市中華文化促進會聊齋文化專委會首任會長、文化部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高級文化藝術顧問、和平文化的倡導人,《母愛撐天世界和平文化博覽園》的創意策劃發起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