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學高地見真章,中國印學博物館全新亮相

杭州日報藝術典藏 發佈 2022-09-20T18:45:40.041764+00:00

西泠橋畔,樹立著一枚巨型印章,約有四五米,上書「中國印學博物館」七個大字。沿著里西湖行幾步,便可見樹林掩映下的中國印學博物館。

記者 陳友望


西泠橋畔,樹立著一枚巨型印章,約有四五米,上書「中國印學博物館」七個大字。題名者鼎鼎有名,是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長趙朴初。沿著里西湖行幾步,便可見樹林掩映下的中國印學博物館。

這座別墅老建築來歷也不簡單,原為杜月笙的舊居「杜莊」,後闢為「秋瑾史跡陳列館」。1999年,改建成為「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的「展示窗口」——中國印學博物館。

在近段時間提升保護之後,中國印學博物館全新亮相,僅展陳便新增文物220餘件(國家一級文物20餘件),其中70餘件為新近捐贈文物充實。




古璽印廳

珍品上線 再現印學之高地

走進印學博物館一樓歷代璽印廳,似乎游入了一個印章的海洋,或銅或玉,方寸之間,熠熠生輝。

印章在中國,商周時期已有較成熟的形制。先秦時期,印章統稱為璽,秦以後方有印、章或記等各種名稱。古代璽印有何功用?璽印作為一種憑證,國家、官吏與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皆須以印記為憑證。新設「古代璽印的功用與形質」板塊清晰地指出,古璽印具有標記、封緘、示信、佩戴、殉葬、烙印、祈祥警世、辟邪等作用。

古璽印也有嚴格的規制,秦始皇后,只有帝王印才可稱「璽」,官吏及一般人稱「印」。人們對影視中的傳國玉璽非常好奇,實物早已銷聲匿跡,在這裡可見摹本,其印文為鳥蟲篆,刻的是「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八個字。漢高祖之妻呂后用的啥璽?在這裡也有圖版明示。

古代璽印的形質如何?按照使用者的地位尊卑,或玉或金,各有不同。古印有鈕,形式有覆斗鈕、鼻鈕、龜鈕、蛇鈕、駝鈕等,多是動物造型,不同的職官也對應著不同的鈕式、綬帶、質地。最讓印學研究者關注的是,印文字體隨著時代變化的一般規律,先秦時代是六國古文,秦漢以後是篆字,宋以後也出現隸書、楷書等。在這裡,選取的藏品緊扣璽印的功用與形質,一目了然。

千歲哀老私印

一個顯示屏上,一件如樓閣式的印章十分獨特,觸摸點擊放大,看上面的圖文介紹,原來是西泠印社社員孫輝新近捐贈的「千歲哀老私印」,材質為銅,印鈕為樓閣式,放大之後,幾十根台柱清晰可見,印面六字井形排列,字字獨立,印面與上部樓柱相連,頂部有龜暗伏,構思奇巧,工藝精湛,不愧是漢印珍奇佳作。

想知道璽印如何製作的嗎?觀眾可通過VR(虛擬實境)技術,穿越到古代璽印製作現場,全程觀摩。這些科技應用,可見中國印學博物館打造數智印學,利用數字科技的諸多嘗試。

漢官印鑄坯

在歷代璽印廳中有一個精品櫃,懸掛了一件極為罕見的「璽印毛坯」,甚是引人注目。這是西泠印社理事許雄志近期所捐贈的一件漢官印鑄坯,坯上還留有清晰的澆口遺存,下有連接件,還可以看到鈕部穿綬帶的形制。這件鑄坯,為研究漢代官印製作過程、工藝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材料。其下還陳設了幾件未完成的秦漢璽印,這些「半成品」或玉或銅,作為鑿刻或鑄造的實用遺存,從中可見官印之製作步驟和形制等,是研究秦漢印章製作的珍貴材料,其學術、歷史研究價值不在成品之下。



全息影像

印宗秦漢,展廳內許多秦漢璽印難得一見,不少是首次展出,當然得拍下來好好欣賞。令人驚喜的是,拍出的照片幾乎沒有了反光現象。原來,此次提升在展廳中廣泛使用低反射玻璃,觀眾可以更加清晰地觀賞各類文物,在拍攝文物時也不會有反射、反光的煩惱。這套全新打造的展廳燈光系統,讓文物更加鮮活,感覺觸手可及。



文人篆刻廳

洋洋大觀 方寸之間天地寬



明清以來,隨著以葉蠟石為代表的軟石印材體系的確立,文人篆刻逐漸勃興,印章也由實用走向藝術。

走入二樓文人篆刻廳,一面巨大的電視牆映入眼帘,琳琅滿目地呈現了文彭、丁敬、鄧石如、趙之謙、吳昌碩等名家120枚名印。高清展示著印體、印面、印蛻、邊款,可任意放大觀賞觀摩。而且,圖片對應的印章實物都可在展廳找到,並輔以原鈐印蛻、原拓邊款,非常便於篆刻的專業教學。


文彭 琴罷倚松玩鶴

丁敬 煙雲供養

優良的土壤,才能生出精品之「花」。為讓篆刻風雅有趣,歷代印人孜孜以求,他們「印中求印」「印從書出」「印外求印」,借鑑金文、碑版、泉銘、磚瓦文字,將極具個性的篆隸書法引入篆刻,留下許多篆刻史上珍品,如文彭的「琴罷倚松玩鶴」、何震的「聽鸝深處」、丁敬的「煙雲供養」等。這次又新增加了不少名印,如清代黃易的「茶熟香溫且自看」,隸書邊款,古雅清麗,深得秦漢之韻,恰是「小心落墨,大膽奏刀」的體現。

珍罕印譜

能展出學山堂、賴古堂、飛鴻堂等珍罕印譜,這種實力,也只有西泠印社才能具有。過去由於展陳條件所限,老印譜極少展出。這次從國內收藏印譜首屈一指的西泠印社中,選取了各時期極具代表性的印譜進行集中展示,殊為難得。

吳昌碩刻刀

巧手也需要一把好刀。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吳昌碩用的啥刀?觀摩吳昌碩生前使用的篆刻刀,揣摩其刻印手法,或可窺探這位篆刻巨匠藝術風格的形成原因。吳昌碩的篆刻作品很多,最著名的那枚「西泠印社中人」也在展陳中。此印是吳昌碩為早期社員葛昌楹所作,為其晚年爐火純青的絕世佳品。此印曾為西泠印社日本名譽副社長小林斗庵所得,值西泠印社百年華誕之際,小林斗庵將此印奉贈印社,使這枚珍貴的印回歸故里,成為印壇佳話。


吳昌碩 西泠印社中人

宋韻在杭州,從小小印中也可見端倪。此次展陳,通過挖掘社藏文物資源,發動社員捐贈、聯繫其他文博單位等,增設了宋代印學相關文物30餘件。清代鄧石如,是中國文人篆刻史上的代表人物,一日他「命童子置火具,安石於洪爐。頃之石出,幻如赤壁之圖,恍若見蘇髯泛於泛茫煙水間。」化工之巧,讓鄧驚嘆莫名,於是他便節錄《後赤壁賦》「江流有聲 斷岸千尺」八字入印,此印的疏密處理非常經典,左一疏三密,右三疏一密,將其「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 的創作理髮揮到極致,呈現疏者更疏,密者更密的對比效果。形文俱佳,不愧是篆刻史中經典。其人其字其印,此間風雅,豈非南宋遺韻?西泠印社創設四君子中,篆刻最有代表的王福盦,也對蘇東坡老市長崇拜得不得了,找到陳叔通與蘇東坡同生於丙子年,便篆了閒章「偶與東坡同丙子」送他;印社早期社員鍾以敬甚至還刻了一方章,印面很直接,只有五個字——「蘇軾黃庭堅」。


鄧石如 江流有聲 斷岸千尺

印學的傳播值得一提。東亞漢字文化圈,如日本、韓國等,不論民間還是官方,都有使用印章的習慣。其實,世界上其他文明中也早有印章,在「世界古代印章」板塊,觀眾不僅可以通過圖版和實物了解世界各地不同形制的古代印章,還能近距離地品賞這些印章,更加凸顯中國篆刻藝術的獨特魅力。





責任編輯:孫樂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