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樣的地方,讓一代文豪劉禹錫發出這般感嘆?

機山閒人 發佈 2022-09-21T00:48:55.665415+00:00

桂陽嶺,下下復高高,人稀鳥獸駭,地遠草木豪,寄言千金子,知余歌者勞。  唐朝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他帶著一家老小踏上了貶途。在抵達湖南臨武縣至連州的驛道上,心生淒涼的劉禹錫創作了這首詩。

桂陽嶺,下下復高高,

人稀鳥獸駭,地遠草木豪,

寄言千金子,知余歌者勞。


  唐朝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他帶著一家老小踏上了貶途。在抵達湖南臨武縣至連州的驛道上,心生淒涼的劉禹錫創作了這首詩。

  劉禹錫走的驛道,便是歷史上最早溝通五嶺南北的千年古道——騎田嶺古道。古道的北端同當時驛道桂陽大道相接,通往京城。

  究竟是什麼樣的地方,能讓一代文豪劉禹錫發出這樣的感嘆呢?

  古道歷史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數路軍隊揮師嶺南,由此便踏出了騎田嶺古道的雛形。東漢建初八年(公元83年),由大司農鄭弘奏請朝廷修築這條路。由此,古道正式開通。

  古道的開通,改善了穿越五嶺南北的交通,嶺南豐富的物產源源不斷輸往內陸,促進了嶺南同中原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對古代嶺南的開發起著重要的作用。

古道

  今日古道

  今天,古道中連州大路邊鎮老鋪村至白牛村4公里的一段已修復完成,踏上這條載滿時光的古道,仿佛能體味古人翻山越嶺的艱辛。

  古道位於大路邊鎮順泉村東部,由順泉村、南天門、百土腳至白牛橋,寬為0.8—2米之間,多數由一塊塊寬約50厘米,長約一米三的開鑿有防滑槽的青石板,沿著山勢砌成石板路,沿途仍保留著古亭、古橋、驛站等重要的文物古蹟。

古道

  廣蔭亭

  廣蔭亭始建年代不詳,據亭內石碑記載於清乾隆年間重修。該亭南北走向,占地面積57平方米,設南北門,兩個大門是用青石條架成的拱門,拱門上各有一塊題寫亭名的石匾額。

  由北往南叫「廣蔭亭」,過亭後就是廣東,蘊意廣東會給所有商旅帶來「福蔭」。從南往北,亭子石拱門楣上刻著「南天門」三個大字,意為登上此亭猶如登上天界之門,寓含著到這座古亭即已到山頂之意。

南天門古道

  懷清亭

  順頭嶺的半山腰還有一座古亭,叫「懷清亭」,這裡正是湖南與廣東的交界處。古亭始建於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重修於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了。

  懷清亭旁邊的樹叢里,一股清泉從岩石間汩汩流出,清泉名為「老人泉」,當年的挑夫商販、過往行人,走到這裡,便會放下擔子,卸下包袱,洗手洗臉,讓甘甜的泉水慢慢滋潤乾渴的喉嚨,待旅途的疲憊稍稍消失,又再開始下一段新的旅程。

懷清亭

  驛站伙鋪

  順頭嶺村是騎田嶺古驛道上一個重要驛站,這個驛站的熱鬧一直延續至20世紀三四十年代。村內還遺存著當年完好的「伙鋪」。「伙鋪」是古時供商旅們歇腳、做飯住宿之處。當地人將這種房子稱之為「竹筒屋」。「竹筒屋」前面為鋪面,全由木板做成,卸下門板即成鋪子,後面才是客人住宿之處。

  那時街道兩旁的青石條上坐滿歇腳的客商,道中間走著絡繹不絕的挑夫,村里幾傢伙鋪全部"爆棚",可以想像,那是何等的繁華!

驛站伙鋪

今天的騎田嶺古道

繁華不再,但古風猶存

等你去掀開它的面紗

  來源:方志廣東

版權說明:本文來源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版權歸原創作者或原平台所有。

(本文為直接轉載的文章,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於原作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