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鑑賞《臨洞庭上張丞相》

蕙寧長公主 發佈 2024-05-13T06:47:50.557439+00:00

《臨洞庭上張丞相》作者: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作者】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

《臨洞庭上張丞相》

作者: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作者】

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

【譯文】

在這深秋八月的季節里,洞庭湖的湖水漲得差不多要和堤岸一樣平了,浩淼無垠的湖水連接著天空,水天一色,仿佛成為了一體。

湖面上升起了沸騰的霧氣,雲霧繚繞籠罩著整個的雲夢澤,那洶湧的波濤衝擊、振撼著岳陽城。

我就好像那些想要渡過洞庭湖,然而卻沒有船隻的人,在這樣清明的太平盛世,我感到了非常的羞恥。

現在平民身份的我,只能象張丞相表達一點內心的傾慕敬佩之情了。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干謁詩,詩中的張丞相是指當時的宰相張九齡。孟浩然到長安時,向張九齡獻上本詩,希望可以得到引薦錄用。全詩稱頌張九齡而不過分,希望得到錄用而沒有自貶,十分的得體,顯得不卑不亢。

【賞析】

本詩從大處著眼落筆,通過浩瀚無垠的湖水、蒸騰澎拜的水汽、洶湧壯闊的波濤等自然景觀,展現了洞庭湖的水天一色、波瀾壯闊,象徵了當時開元盛世時期的政治清明。

首聯「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詩人用恢宏的氣勢,描述了洞庭湖的水天相接,壯闊無比,容納百川。

頷聯「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則繼續描述洞庭湖的水汽和煙波。八百里洞庭湖,水波蕩漾,浩淼無垠,潤澤著萬物。「波撼」兩個字,突出了洞庭湖湖水的澎拜激揚。在萬頃湖波的蕩漾之下,湖畔的岳陽城動盪了起來,此時的洞庭湖,在詩人的眼中,廣闊深遠,充滿了生命的活力,生機勃發。


頸聯「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這一聯是詩人向張丞相表達自己的心事,說明了自己想進入仕途的決心,然而卻是入仕無門:面對著浩瀚無邊的湖水,無人引薦自己,好比那湖畔的人,沒有渡湖的船隻一樣。而在現在這樣的太平盛世中,自己卻是閒著無聊,無所事事,碌碌無為,內心感到了非常的羞恥,因此,立志能夠做出一番事業成績來。

尾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這一句中「垂釣者」指的是張九齡,詩人向他發出了自己的心聲:張丞相,我是非常仰慕你的人品和才能,希望能夠追隨你的左右,為國家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現在是平民之身,只能向你表達一點仰慕欽佩之情了。

本詩的後兩聯,詩人借景生情,表達了自己入仕無路,閒居憂愁的內心苦楚。他巧妙地借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古訓,立意新穎,表達了自己對張丞相的欽佩之情。同時「垂釣」照應了「湖水」,在不露痕跡之中,讓讀者深深的體會到了,他渴望得到張九齡引薦的迫切心情。

全詩氣宇軒昂、氣勢磅礴、氣象恢宏,格調雄壯而渾厚。抒情巧妙,絲毫不露痕跡,含蘊溫婉,令人為之動容,的確是妙作佳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