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造成82人遇難!《中國科學報》釋疑瀘定地震:斷裂帶異於汶川地震,與乾旱有關嗎?

證券時報 發佈 2022-09-24T21:28:27.494197+00:00

經調度甘孜州委辦、雅安市委辦和四川省應急管理廳,截至8日8時,四川瀘定6.8級地震已造成82人死亡,其中甘孜州瀘定縣46人死亡,雅安市石棉縣36人死亡,地震還造成35人失聯、270餘人受傷。

點藍字關注,不迷路~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中國科學報

經調度甘孜州委辦、雅安市委辦和四川省應急管理廳,截至8日8時,四川瀘定6.8級地震已造成82人死亡,其中甘孜州瀘定縣46人死亡,雅安市石棉縣36人死亡,地震還造成35人失聯、270餘人受傷(其中危重傷4人、重傷62人)。

四川石棉:王崗坪鄉到草科鄉應急通道已經打通 救援車輛可應急通行

9月8日上午,記者從石棉縣交通運輸局了解到,石棉縣王崗坪鄉到草科鄉的公路應急通道已經搶通,救援車輛可應急通行。

地震發生後,省道217線石棉至瀘定段和連通草科鄉的兩草路受損嚴重,多處塌方滑坡導致道路交通中斷。災情發生後,多路搶險隊伍從各個方向迅速展開道路搶險保通工作,繼7日下午兩草路被搶通後,8日上午9時許,從王崗坪鄉到兩草路口的省道217線路段應急通道也被搶通,至此王崗坪鄉到草科鄉的公路應急通道全部打通。

下一步,交通部門還將對省道217線和兩草路上的各個塌方滑坡點進行進一步處置,有效拓寬通道、切實保障安全,為搶險救援保駕護航。

此外,根據四川省「9·5」瀘定地震抗震救災省市(州)縣前線聯合指揮部《關於對通往甘孜州瀘定縣、雅安市石棉縣地震災區搶險救援道路實施交通管制的通告》, 自2022年9月6日6時起,在石棉縣新月橋與省道217線交叉路口設置管制點,對所有車輛實施交通管制,應急救援車輛可沿省道217線進入地震災區。希望廣大社會車輛遵守交通管制措施,保障應急救援通道暢通。

四川甘孜、雅安地區供電恢復近80%

電力搶險持續攻堅

據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消息,此前受瀘定6.8級地震影響,甘孜、雅安地區部分電力線路、變電站受地震影響停運。截至8日6時30分,已恢復4座110千伏變電站(其中草科站部分恢復)、3座35千伏變電站、1條500千伏線路、4條110千伏線路、7條35千伏線路、42條10千伏線路。34184戶用戶恢復供電。

國網四川電力共投入應急搶險人員2456人、車輛794輛、發電機265台、發電車13輛、充電方艙6台、應急照明設備142套、衛星通信設備59套、應急帳篷336頂、無人機134架、有人直升機1架。

因政府合併部分現場指揮部及受災群眾安置點,現已完成甘孜、雅安地區8個現場指揮部、38個安置點的應急供電工作。

四川進一步部署

瀘定縣6.8級地震後安全生產工作

2022年9月5日12時52分,甘孜州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震級高、烈度強,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為全力做好震後安全生產有關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四川省安辦發布《四川省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關於做好瀘定縣6.8級地震後安全生產有關工作的緊急通知》。

《通知》要求,要全力救治地震受傷人員,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督促指導各有關企業、在建工地認真清理核實本企業和作業現場的受傷人員,全力做好傷員救治,儘量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要迅速核實企業災損情況,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迅速行動,組織專門力量,對轄區內所有企業受災(包括企業個數、類別、人員傷亡、廠房及設備受損)情況開展摸排,建立台帳,及時報送情況,要求報送要准、要快、要實、要全。要認真做好排危除險工作,各地各部門要加強監測預警,做好會商研判,採取多種措施及時發布相關信息,防止餘震和次生災害帶來的損失;要組織人員對地震災區的企業、在建工地、營地、受災群眾安置點等加強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做到全覆蓋,不留盲區和死角。凡經排查,不能確保安全生產的企業、在建工地等,要立即督促進行停產停業整頓;凡危及人員和設施設備安全的,要立即組織轉移和撤離危險區域,做到「應轉盡轉」,避免造成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

《通知》提出,嚴把企業災後復工復產關,各地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落實安全生產各方責任,嚴格按照「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和「三管三必須」的要求,切實制定災後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方案,嚴把企業安全復工復產關;涉災企業要嚴格按照災後復工復產的要求,組織專家進行驗收,經驗收合格後,方可恢復生產作業。

四川瀘定磨西鎮道路被阻斷

消防員成功轉移多名群眾

四川甘孜瀘定縣6.8級地震造成瀘定縣磨西鎮部分路段出現山體滑坡,磨西鎮共和村、柏楊村的道路被阻斷,消防救援隊伍和多名群眾返程受阻,指揮部立即指派增援力量馳援。

7日上午,8名消防員在瀘定縣磨西鎮共和村、柏楊村排查過程中發現有多名群眾需要轉移,其中包括1名小孩以及1名傷勢較為嚴重的老人。下午返回途中至海螺溝大橋附近時遭遇餘震,道路完全被垮塌的山體阻斷,無法通行,幸運的是人員都沒有受到傷害。接到反饋後,指揮部立即調集6名消防員前往垮塌地點接應,通過搭建繩橋開闢轉運通道。

消防救援人員:隊員正在對這個陡坡進行固繩,鋪路繩,方便我們下去以及後面的人上來。

繩橋搭建完成後,消防員徒步跨過阻擋在道路中央的石塊,將小孩和病情危重的老人進行轉移。

在通過第一個垮塌點以後,消防員徒步翻越第二個角度更加垂直的垮塌點轉移被困群眾。

經過緊張救援,消防員最終將9名群眾全部轉移至安全區域。目前受傷老人生命體徵平穩。

四問瀘定地震:斷裂帶異於汶川地震

與乾旱有關嗎?

9月5日12時52分,四川甘孜州瀘定縣附近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目前,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應急管理部將國家地震應急響應級別提升至二級,抗震救災各項工作正在緊張開展中。

此次地震與14年前汶川地震地質背景有何異同?餘震情況如何?與網友所說氣候異常是否存在關聯?十餘年來我國地震預警有哪些提升?《中國科學報》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一問:與汶川地震地質背景有何異同?

「此次瀘定地震,斷裂帶、地震運動方式與14年前的汶川地震都不同。」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院長徐錫偉對《中國科學報》說。

瀘定地震處於鮮水河斷裂帶南東段磨西斷裂附近,屬於走滑型地震。而汶川地震則處於龍門山斷裂帶,為逆沖型地震。「打個比方,汶川地震就像兩輛迎面行駛的車發生碰撞後,一輛車前部飛到了另一輛車頂;而瀘定地震相當於兩輛車擦肩而過,距離變了,但高程沒有變。」徐錫偉說。

徐錫偉表示,鮮水河斷裂帶處於高山峽谷,西邊的貢嘎山是青藏高原東緣隆升最高的地方,海拔7500多米;東邊的磨西溝則向下強烈切割形成數十米的深溝。「除了地震震動造成的破壞外,地震期間很容易觸發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質災害,導致房屋破壞和人員損傷。」他說。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表示,四川省內最主要的斷裂帶有三條,分別為松潘—龍門山斷裂帶、鮮水河斷裂帶以及安寧河—則木河斷裂帶。此次瀘定地震震中位於三大斷裂帶的交會點附近。

儘管所處斷裂帶不同,王暾表示,此次瀘定地震與2008年汶川地震一樣,都發生在更大的南北地震帶上。

這條地震帶由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導致,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向南可至印度,經過我國寧夏、甘肅、四川、雲南,時常發生五六級的中級地震,甚至是七八級的大地震。近年來的雲南魯甸地震、景谷地震和四川九寨溝地震等6級以上地震都發生在這裡。

二問:餘震情況如何?

此次瀘定地震還可能引發後續更強餘震嗎?王暾認為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目前瀘定地震產生的地表破裂程度在30公里左右,對30公里以外的地應力能量改變很小,仍有發生7級地震的可能。「這次地震釋放了一部分能量,還有一部分能量有待釋放。」他說。

徐錫偉也表示,中國地震局幾十年來一直認為,這裡存在發生7級以上地震的風險。他擔心,這次地震可能是更大地震的前震,會觸發南部安寧河斷裂帶和大涼山斷裂帶發生主體破裂,對此需要更多研究。

中國地震台網正在對當地餘震情況進行密切監測。據最新消息,截至9月7日7時,共記錄到3.0級及以上餘震13次,其中4.0~4.9級地震2次,3.0~3.9級地震11次,目前最大餘震4.5級。

三問:與氣候異常是否存在關聯?

9月6日,為協助災後恢復重建,四川省終止了因持續高溫乾旱於7月15日開始的四級抗旱應急響應。對此,一些支持「旱震理論」的觀點認為乾旱可能是大地震的前兆——大地震發生前地層的摩擦會導致發熱,從而導致地表溫度升高、乾旱。

王暾則認為,其科學證據不足。「大地震的錯動發生在地下10公里左右,該處的熱即使傳導到地表,也需要百年、千年或更長時間。不能把乾旱與幾年內的大地震關聯在一起。」他說,汶川地震前,四川整個省域範圍並沒有發生乾旱。

另外,此次地震發生後,中國氣象局發布天氣預報稱,接下來的3天,瀘定縣多降雨天氣。而一些網友表示,唐山、汶川地震後都發生暴雨或冰雹等氣象災害。這種天氣異常是否與地震後地下基岩釋放的化學物質暴露,造成大氣擾動有關?

王暾對此表示,不能把「偶然現象視作必然」,進行「偽關聯」。「比如蘆山地震沒有在地表產生破裂,地下的氣體和化學物質不可能釋放出來,但是也下雨了,因為當時正面臨雨季。」他建議,科學引導網上輿論,正常開展防震減災工作。

不過,徐錫偉表示,對於大地震後發生大暴雨現象是否與地震導致的局部氣候條件變化有關,仍要開展相關研究,比如一些地球化學的跟蹤監測。因為這種複合災害加上次生災害會加重受災程度,需要儘可能阻止大地震後的氣象災害發生。

四問:我國地震預警預報有何進展?

在地震預報的世界性難題面前,徐錫偉坦言,過去十餘年通過大數據結合人工智慧技術,地震預報正在從經驗預報向有模型與理論指導的物理預報轉變。但這方面仍處於初步探索階段,地震監測和預報水平尚未得到人們所期望的長足進展。

「像這次瀘定地震,我們已經進行了斷裂帶活動的前推,但由於對地震機理、發生過程缺乏深入認識,地震預報仍存在挑戰。」他說,未來需要地震預報理論、技術和實踐的大幅跨越。

為了防患於未然,徐錫偉表示,一個必要的基礎工作是通過大比例尺填圖繪製出全國活動斷層分布圖,把城市的地震災害源「挖」出來,在城市發展中盡力「避讓」。他表示,目前已有填圖僅繪製出大約160條活動斷裂帶,而全國存在1000多條活動斷裂帶,在這方面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地震斷層能夠錯動地下震源深處十幾公里的岩石。斷層錯動地表的房屋,就像撕破一張紙那麼容易。」徐錫偉說,目前的抗震措施尚無法阻止這種錯動的破壞性,所以要盡力避開災害源。

在地震預警方面,多個科學團隊在地震多發的川滇地區嘗試建立「地震預報的科學試驗場」。王暾表示,2008年以來,我國相關技術從無到有、從跟跑到領先世界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在聯合國倡議的從單一災害到多災害預警乃至災害鏈預警方面,我國的實施力度全球領先,地震預警和道路交通應急聯動渠道豐富;未來仍需繼續提升、改善現有應急管理機制和措施。

編輯:王昭丞

校對:李凌鋒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台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繫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點擊關鍵字可查看

潛望系列深度報導丨股事會專欄丨投資小紅書丨e公司調查丨時報會客廳丨黑幕調查丨十大明星私募訪談丨一夜虧損百萬!緊急提示,末日轉債又來,不及時操作或虧30%,賣出時間窗僅剩4小時丨千億「頂流」葛蘭離職?中歐基金緊急澄清!丨中紀委敲警鐘!收受20箱茅台,這家金融機構前董事長被通報!潘石屹夫婦雙雙辭職,SOHO中國股價大漲…啥情況?丨貴陽篩查出陽性301例!北京新增一起中學聚集性疫情丨7萬億賽道放量大漲,新能源也回暖…近4000名用戶斷電!美國加州:提升至最高級別,啥情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