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推進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

光明網 發佈 2022-09-24T22:30:43.828013+00:00

作者:江虹霖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全面加強資源節約工作的意見》。會議指出,節約資源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是維護國家資源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大任務。

作者:江虹霖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全面加強資源節約工作的意見》。會議指出,節約資源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是維護國家資源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大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對資源節約、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的關係更加重視,全面發力,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利用強度,資源利用水平穩步提升,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在河南,精打細算用好每一滴黃河水。1952萬畝高標準農田被升級為高效節水灌溉田,每年可節水1億多立方米。在節約水資源的同時,下大力氣治理灘區面源污染和支流水污染,推動流域內35個國考斷面全部達標。河南還率先完成流域內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企業超低排放改造,三年來全省萬元GDP能耗年均下降3.3%。

在山西,焦化行業熄焦工藝升級改造全面啟動。據測算,實施全乾熄焦改造後,每年可節約大約60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160萬噸、二氧化硫500萬噸、氮氧化物430萬噸,節約水資源7000萬噸,實現節約資源、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多贏。

……

越來越多的地方認識到,經濟發展不是消耗自然資源的「竭澤而漁」,生態保護也不是貧守青山的「緣木求魚」。大部分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原因來自對資源的過度開發、粗放型使用,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

成績的取得不代表可以放鬆對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視。事實上,我國資源約束趨緊和利用粗放並存的問題比較突出,利用與節約、保護與發展的長期矛盾和短期問題交織。比如,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發現,個別地方不顧水資源稟賦,以引黃調蓄灌溉、民生供水為名,大量引用黃河水搞「人工造湖」,進一步加劇水資源緊張的嚴峻形勢。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是古人的智慧,更是當今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統籌推進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是破題的關鍵。

統籌推進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需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抓手。突出抓好能源、工業、建築、交通等重點領域的資源節約,發揮科技創新支撐作用,促進生產領域節能降碳。清潔生產作為扭轉粗放發展方式、源頭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措施,是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有效途徑。對此,各地已經有了一些探索。近日,《深圳市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行動方案(2022—2025年)》出爐,明確了對清潔生產加強雙向激勵的措施。正向激勵措施之一是清潔生產優秀企業可申報生態環境專項資金,每家獎勵10萬元。反向激勵措施包括:逾期不開展、消極開展、惡意拖延審核的企業將依法受到行政處罰並納入環境信用管理。

統籌推進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需要在社會層面改變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當前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行動自覺,但普及力度和覆蓋面仍然不夠。全民提升節約意識,推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需要加大力度引導。日前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商品過度包裝治理的通知》,有效遏制月餅、粽子、茶葉等重點商品過度包裝違法行為。剛剛過去的中秋節,月餅包裝「瘦身」明顯,全社會對過度包裝問題的重視程度有效提升。全鏈條治理過度包裝,對反對奢侈浪費和過度消費、節約集約高效利用資源起到了積極引導作用。

推進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不是簡單的加減法,而是一道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領域的綜合題。面對錯綜複雜的內外部環境,面對更高的發展要求,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處理好利用和節約、開發和保護、整體和局部、短期和長期的關係,守住有形和無形的邊界,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限制在資源和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推進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江虹霖)

來源: 中國環境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