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發布多部賀歲短片 以科技助力年味回歸

每日財報 發佈 2022-09-27T08:50:26.120368+00:00

科技帶著向善的人文關懷創造出一個個溫暖選項,讓人們以千萬種方式回到「家」的原點。年輪不息,情敢生生。

傳統年味漸行漸遠,新時期年味越來越濃。科技帶著向善的人文關懷創造出一個個溫暖選項,讓人們以千萬種方式回到「家」的原點。年輪不息,情敢生生。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似乎傳統的年味越來越淡了。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很多家庭吃穿用住隨買隨換,因而期盼春節時能穿新衣、吃大餐的「勁兒」也就越來越淡;城市鄉鎮燈光夜夜璀璨,但少了鞭炮味的年夜也就少了兒時的翹首企盼;「就地過年」解鎖的「新形態」讓很多打工者過的「年」無異於平日,期盼的況味隨之稀釋也是自然的;即便同處一地的親朋好友,這幾年越搬越遠,而「走親訪友」的儀式感,如今在「交通距離」和「一張核酸報告」兩座大山面前頻頻遇阻,只剩期盼——看下來,物質豐盈似乎沒有帶給過年更多快樂,反而讓精神愉悅更顯匱乏;再美的光景,沒了記憶里的感動,每每道來都感慨良多;忙忙碌碌整年,最後在本該觥籌交錯的「交接時刻」卻落了空;「串門」的習俗也在「距離」的障礙下,逐步風化。

雖然傳統年味的變淡,成了不可回頭的趨勢,但也有新時期的「年味」包圍,濃得化不開。「花樣過年」正在「大力出奇蹟」。即便不能回家,也要視頻連線與家人一起「雲守歲」;過年地點不一定非得是故鄉,「反向春運」把父母接過來成為新思路;「本地游」也是一種打法,只要能在一起,比什麼都重要。

北京冬奧開幕式 新華社/圖

喜迎北京冬奧,更是讓2022這個中國壬寅虎年更顯特別,將全世界的心和目光都緊緊連在一起。在中國這片熱土上,一個又一個奇蹟正在發生,從微小中匯聚,點亮萬家燈火。00後超人氣選手谷愛凌挑戰極限,在非主項逆風翻盤;速滑場館內險象環生,但無可挑剔的硬實力凝結成「你永遠可以相信」的力量……「雙奧之城」北京,再次成為世界焦點,匯聚四海目光,抒寫東方濃情。當燈籠、冰糖葫蘆元素變成吉祥物界頂流出現在國際媒體的鏡頭中、餃子和湯圓被擺放到各國奧運健兒的餐桌上、冰墩墩一墩難求……春節元素正透過冬奧賽場,折射到更多全球觀眾眼前,讓全世界感受到美美與共的中國年味,與中國老百姓一起「過大年」。

根據交通運輸部預測數據,今年春運總發送旅客預計將達到11.8億人次,較去年同比有35.6%的大幅增長。而據去哪兒平台數據,2022年春節期間,多地近郊酒店、高端民宿出現「一房難求」的現象,預訂量比2021年增長了近三倍,甚至比疫情前增長了五成。2020和2021這兩年間因疫情而導致的人際隔離和生活中巨大的不確定性,讓闊別已久的關於春節的熱情、期盼,又再次與我們撞了個滿懷。年味似乎穿著另一件衣服,又回來了。

團聚不易,才讓人們對於過年的態度更加認真、用心,「在一起」的心願更加強烈。有時候,暫時的「分離」恰是為了更好地回家,「不在場」也是另一種「在場」,一種「缺憾」的圓滿。只要心在一起,情在一處,哪兒都有年的味道。

一勺一筷全是愛

新時代的年味,大概是從網際網路把大家匯聚到一起開始的。

當《西遊記》豹子精成為虎年來臨之際的第一個表情包頂流,被年輕人用來祈求「豹富」;有人在社交平台分享掃「福」秘籍再交換一張難求的卡;朋友圈定位開始陸陸續續不斷更新,拍起了「沉浸式回家」的VLOG;各大平台把APP圖標加上紅字「瓜分×億」;定鬧鐘的理由又多了一條「去搶紅包封面」;年貨和人,總得有一個準時到家,給爸媽的智能家居甚至麻將機都得安排上;社交平台的年夜飯菜譜分享有望變成新的流量密碼……

鋪天蓋地的年味就從手機溢到了生活里。從前的春節大張旗鼓,從臘月廿三開始,到正月十五,浩浩蕩蕩的種種習俗儀式曠日持久,將近鋪滿一整個月。如今各種傳統年俗在一輪又一輪的新浪潮里不斷被稀釋,最終「年味」似乎在一桌年夜飯里濃縮成了精華。《舌尖上的中國》說,故鄉的味道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千里之外的異地,一頭則永遠牽絆著記憶深處的故鄉。熟悉的食物常常儲存著情緒和記憶,成為愛和團圓的代名詞。

準備年夜飯

26歲的媒體人彭筱杭這是第二次獨自過年了,原本打定主意今年一定要回去,卻還是被不斷取消的航班留在了上海。一周內,她第四次收到爸媽寄來的包裹:一堆逐行記錄步驟的手寫菜譜、一些存放和吃法的溫馨提示、分裝好的醃製菜、整整齊齊切成了片狀的醬牛肉、新炸好的「辣椒油」……每個盒子都貼上「賞味期限」的標籤。在外忙碌的一年裡,筱杭最想念爸爸拿手的拌涼菜。儘管她已經反覆練習,學了個七八分像的滋味,只是嘴上的饞易解,心裡的饞難消。

點開視頻,她在「爸爸牌」網課里開著「名師輔導一對一」的「小灶」,在一步一步的遠程指導和跟做中,在「買家秀」和「賣家秀」的映照中,七八分的滋味也足以撫慰凡人心。

《年味》賀歲短片裡,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

https://weibo.com/2160453571/LcRQxeOql

品牌TVC《年味》微博連結

一個獨自在異鄉過年的年輕人,回憶著小時候旁觀媽媽炒菜的樣子,刀法速度、顛勺頻率學得有模有樣,甚至也哼唱著記憶里母親哼過的帶著年代感的經典旋律,給自己做了一桌遠超「一人食」分量的年夜飯——撥通家裡的視頻,才發現,原來滿滿當當的一桌子菜,竟和家裡的年夜飯一模一樣。團聚時的光景,形成了記憶定勢。

一頓跨越時空的「年夜飯」,好像有什麼變了,不在同一屋檐下,曾經是媽媽小跟班的孩子也長成了第一次掌勺年夜飯的占據廚房C位的大人。又好像什麼都沒變,在熟悉的菜餚里,他鄉與故鄉的距離被縮短,年味不變。坐在大屏前,年輕人與父母隔屏相望而笑,哪怕相隔萬里,在同樣的「年味」里,也算是另一種「在一起」了。

一針一線總關情

作家、學者馬未都曾講述與家裡「罩子」的愛恨情仇。過去家庭過日子仔細,凡是有點兒價值的東西都要罩上罩子。為了防塵,大至床罩、沙發罩,小至電視罩、電扇罩,反正能罩的一定先罩上再說。他還見過冰箱罩,每開一次冰箱就需要掀開一次,特別麻煩。

當時的大部分人家都會將怕髒又心疼的東西罩起來,不僅把愛惜的、珍貴的家具家電都保護得好好的,還覺得好看。那時的人審美都質樸,用普通布料做罩子還是用講究點兒的金絲絨做取決於被罩的東西。胡同、大雜院裡誰家買了電視,用一塊貴氣的金絲絨做罩子往往成為標配。左鄰右舍來家裡看電視劇時,總會經歷一個從掀開電視罩開始的鄭重「儀式」。待一晚的歡樂過後,客人散去,主人再認認真真地將罩子套好。

縫製包邊 視覺中國/圖

也因此,很多人的兒時記憶里總是伴隨著縫紉機踩踏時「噠噠」的聲響,家裡家電的罩子、包邊被媽媽縫成各種花式圖案——但隨著時代和審美的變遷,在年輕人眼裡,這些包邊作品總顯得有些半土不洋的「丑」。

而儘管在家時總是吐槽著這種土味風格,但在年關來臨之際,人在異鄉,似乎只要是來自家裡的東西,哪怕再「丑」,也成了「寶」。一針一線總關情,手作的物件里藏著的是舊時光和溫情歲月,而表達的是一縷鄉愁。

賀歲短片《包邊》以手繪畫風展現了同樣的道理。

https://weibo.com/2160453571/LdisyBpSK

品牌TVC《包邊》

包邊包住的是對重要物件小心翼翼的珍視,而人們想要留住的,是有關家的愛和記憶。歸根結底,「年味」的核心從來不是煙花爆竹、人聲鼎沸的聽感,也不是赤紅描金的色彩和花樣百出的節慶元素,它凝聚在從各種年俗中流露出的、人們對團圓的理解背後化不開的親情里——團圓,就是要在一起,不論是空間上的還是情感上的,都算。這一點,從古至今,並沒有什麼不同。

一方一寸皆為願

究竟什麼是團圓?

在深圳主動「就地過年」的王伯年逾六十,經營著一家文具店,從年輕就來到深圳打工,親歷了改革開放後深圳特區四十多年發展給日常生活、給「年味」意義的刷新。

從一頓帶著家裡味道的年夜飯,到帶著記憶的過年儀式感復刻,再到不同年代中不斷變遷的年貨,年味和團聚的意象寄托在點點滴滴之中,團圓的觀念正被解構、重塑。

今年,散落在北京、上海的兒女們,為了避開密集人群和流動風險區,都各自決定「就地過年」,並和王伯一起「視頻吃頓年夜飯」,連線一起看了春晚、看了冬奧開幕式,一起見證了速滑、女足的奪冠時刻——一塊大屏,讓王伯與兒女實現了「團圓」。

與家人隔屏相聚

近兩年,很多家庭無法在過年時刻團聚在同一屋檐下,但似乎因為彼此間的惦念打開了一種團圓的新思路——儘管倦鳥歸巢依然是人們無法割捨的情感需求,但在經濟發達的當下,數碼科技的發展、智能家居的疊代,讓「在一起」有了更多種形式。

TCL的賀歲短片《年味》與《包邊》便講述了這種真實又極富洞察力的故事。在短片發布的社交平台里,有網友留言感嘆:「現在TCL這麼有質感了!」

確然,TCL已從當年一家地方小企業成長為今天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能高科技產業集團。創始人李東生曾說:「世界是『屏』的。」「屏」是工具,是載體,在一起時,「屏」讓家人擁有插科打諢的溫情與快樂;不能在一起時,「屏」讓被迫分離、身處異地的人們有更貼心的、好玩的、溫柔的團聚方式,讓家無邊界,讓愛無間隔,讓年味兒跨越山海。

見屏如面,隔空傳愛,縱然萬里,心也相連——這便是來自當下的「奇蹟」。春節期間,TCL還與賀歲片《奇蹟•笨小孩》聯動,講述從0到1、締造奇蹟的故事。

https://weibo.com/2160453571/LcRgiCaJA

電影《奇蹟·笨小孩》聯推預告片

在不斷變革創新的賽道上一往無前,成為TCL生生不息的密碼,並助力其實現躋身全球前列的躍升。而今TCL依然持續憑藉著這種勢頭去探索科技「無人區」,去拓展高科技、長周期、重資產的戰略產業,去打破邊界,持續以領先科技的優勢加持,為人類的美好生活賦能。

TCL華星蘇州產線

至今,TCL已形成智能終端、半導體顯示、半導體光伏及半導體材料三大核心產業。走過四十載,變的是科技進步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持續不變的是對「人」的關注,致力於帶給用戶更好的生活、更愉悅的體驗。

中環半導體焦杖子光伏電站

科技仿佛一扇任意門,帶著我們飛速穿越未來,也帶著向善的人文關懷創造出更加溫暖的選項,讓我們以千萬種方式回歸到「家」的原點。愛與所愛縱隔山海,也與古老的「天涯共此時」見證同一份浪漫,年輪不息,情敢生生。

(文中彭筱杭為化名)

(來源:南方周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