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皇帝頭顱被製成酒杯,元朝人把玩百年,朱元璋的做法讓人敬佩

秋葉侃史 發佈 2022-09-27T21:24:56.138078+00:00

在中華文明的觀念當中,一個人在去世之後就應該被妥善地安葬,因此《孟子·離婁下》中才會寫道:「養生者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

在中華文明的觀念當中,一個人在去世之後就應該被妥善地安葬,因此《孟子·離婁下》中才會寫道:「養生者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

由此可見,對於死者的尊重早已印刻在了古人的心目當中,也正是因為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使得華夏文明形成了自己的殯葬禮儀,故去的先人不被打擾是最為關鍵的一點。



古時候,不管出於何種原因一旦祖先被別人挖墳掘墓,古人便會將此視作奇恥大辱。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時期有一位皇帝,在死後不僅沒能得到應得的安息,頭顱甚至被砍下來製成了酒杯。

這位皇帝便是宋理宗,遭到如此悽慘對待近百年之後,朱元璋建立明朝並將蒙元政權趕回了大漠,這位皇帝的冤屈才算得以昭雪,屍骨才得以如圖為安。

那麼,這其中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幸運的皇帝宋理宗

宋理宗成為皇帝的經過,堪比普通人接二連三地買彩票中頭獎一般無二,他在成為皇帝之前可以說與皇位毫無瓜葛。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宋理宗卻一路沖入了皇位爭奪的決賽圈,並且成功上位。



宋理宗原名趙與莒,後改名為趙貴誠,但不論叫什麼名字他都是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作為宋太祖趙匡胤的十世孫,趙氏宗族已經繁衍了兩百多年,趙貴誠所在的支派早已融入到尋常百姓當中去了。

趙與莒的父親趙希瓐非但沒有獲得任何封號,而且還只是當地縣衙里的一名小小官吏,即便是這樣的生活也沒能維持太久,趙與莒七歲時父親便因病去世,母親只好帶著他和弟弟趙與芮回到娘家居住。

雖然幼年喪父,但趙與莒的母親卻十分注重對兩個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在言行舉止方面更是下足了功夫。

在這位夫人看來,即便生活落魄皇族的後人也依舊是皇族,行為舉止自然也要與平民百姓有所區別。



隨著時間的推移,趙與莒逐漸成為了一個十六歲的少年,巧合的是宋寧宗趙擴的八位皇子無一倖免全部夭折。為了解決繼承人的問題,宋寧宗開始在民間尋找趙氏宗親,作為將來的皇位繼承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早已淹沒在人海里的皇族子弟,從百姓當中被甄別了出來作為備選人。一次偶然的的機會,大雨將一位負責尋訪皇族的官員留在了趙與莒的家中,看到趙與莒氣度不凡,官員便向他攀談了起來。

聊天的過程當中,官員得知眼前的這位風度翩翩的公子也姓趙,他便敏銳地察覺到此人可能也是一位遺落民間的皇族,血脈被確定後趙與莒被帶回了皇宮。

但這也並不表示趙與莒能夠順利地繼承皇位,除了他之外,憑藉皇族身份進入皇宮的競爭者還有很多,在眾多競爭者當中,趙與莒可以說是十分不起眼的一個。



入宮三年後宋寧宗駕崩,臨終前宋寧宗早已指定好了繼承皇位的人選,但權臣史彌遠卻並不希望這位皇儲成為皇帝。原因很簡單,這位皇儲太過優秀而且很有主見,一旦繼位他將很難對其進行掌控。

相比之下,趙與莒性格懦弱好掌控,他無疑是最理想的人選。因此,史彌遠聯合楊皇后篡改了宋寧宗的遺詔,趙與莒再次改名為趙昀並繼承皇位,也就是後來的宋理宗。

總的來說,在種種機緣巧合之下,宋理宗莫名其妙地被帶入宮中,又在權臣的運作下莫名其妙地成為了皇帝,這樣的運氣實在是讓人羨慕。

悽慘的下場

正所謂「福兮禍所依」,史彌遠作為一名權臣,他看中的就是宋理宗宋理宗軟弱、不敢與自己爭權,如此才將他送上皇位。



成為皇帝之後,宋理宗卻發現自己根本毫無實權,只能鬱悶地成為一名傀儡皇帝。當了十年的傀儡皇帝,宋理宗終於迎來了出頭之日,這一年權臣史彌遠去世,朝政大權終於回到了宋理宗的手中。

與此同時,這一年宋理宗不過才29歲,正值人生壯年,對於他來說一切來得還不算太遲。

重掌大權之後,宋理宗開始了一系列的舉措治理國家,例如裁撤冗餘官員、抑制物價飛漲、開設大量書院,甚至還在當時設立了官方的養老院和救助中心。

這些舉措使當時的南宋面貌為之一新,歷史將其稱之為「端平更化」,當時宋理宗的一系列政策也讓南宋逐漸有了抬頭之勢,但同一時期的蒙古實力更加強大。



蒙古人的鐵騎足以碾壓任何對手,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南宋,在蒙古人強硬的軍事力量威懾下下,南宋不得不對蒙元帝國俯首帖耳,甚至還被迫與元朝聯手滅掉金國。

古語有云「唇亡齒寒」,金國滅亡南宋就是蒙古人的下一個目標,毫無意外地南宋被蒙古人打得丟盔卸甲。

此時的宋理宗也年事已高,遭受慘敗之後曾經意氣風發的皇帝再也不負往日的風采,從此過上了躺平的生活。

他將大權授予給朝中的能臣賈似道,一位新的權臣由此誕生。公元1264年宋理宗病逝,第二年三月被安葬於永穆陵中,由於其晚年安於享樂,下葬之時也將諸多金銀財寶帶到了墳墓之中。



從某個角度來說,宋理宗也算是獲得了善終吧!然而在其去世十五年後蒙古人消滅了南宋,成為了中原王朝新的主人,宋理宗此時遭到了大災。

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政權之後,元朝統治者開始大肆任命自己的親信成為官員,來對漢人進行管理和約束。

一位名叫楊璉真迦的西域藏傳佛教僧人,成為了江南釋教都總統,負責管理江南一帶的佛門宗教事務。

這位楊璉真迦不僅是一位僧人,同時還是一位「摸金校尉」,他十分清楚漢人有著在墳墓中攜帶隨葬品的習俗,越是位高權重之人隨葬物品便越是貴重。



宋理宗下葬時陪葬了大量的財寶,楊璉便將目標鎖定在了南宋皇帝的陵墓上,在他的組織之下,南宋皇陵無一倖免全部被洗劫一空。

挖掘永穆陵時,楊璉真迦發現宋理宗的身體因為被浸泡在水銀當中,所以他的屍身十幾年不腐。

後來,他不僅盜取了墓中明面上的水銀,還將宋理宗的屍體倒掛在了樹上,把他身上的水銀也收集了起來,這一過程持續了足足三天之久。

將永穆陵搜颳得一乾二淨後,楊璉真迦又發現宋理宗的頭顱比常人要大,於是突發奇想將其的頭顱砍了下來,經過相應處理在上面鑲上了珍珠寶石,製成了精美的器皿用於盛酒。



對於這樣一個酒杯楊璉真迦愛不釋手,大部分時候都隨身攜帶,並且經常在各種場合上拿出來炫耀。

多行不義必自斃,楊璉真迦因為過於招搖最後被抄了家,他多年的盜墓生涯也讓他身染屍毒,最終全身潰爛而死。

朱元璋的舉措

隨著時間的推移,封疆王朝來到了元末明初,在漢人頭上作威作福近百年之後,元朝統治者終於迎來了結束自己統治的敵人,朱元璋將元朝統治者被改回了大漠,中原重新回到了漢人自己的手中。

話說,在定都南京後一位名叫危素的元朝官員被帶到了朱元璋的面前,危素是久負盛名的歷史學家,朱元璋在接待他的時候對=其十分的尊重。



兩人交談之際危素告知朱元璋,在元朝統治者的手中有一個獨特的酒杯,這個酒杯是由南宋的一位皇帝的頭蓋骨加工而成,每逢重大的慶典酒杯都會被皇帝拿出來炫耀。

據史料記載,朱元璋得知此事後「嘆息久之」,並發表了一番言論:「宋南渡諸君無大失德,與元又非世仇,元既乘其弱取之,何乃復肆酷如是耶!」

可見在朱元璋看來,元朝儘管在當時依靠強盛的軍事力量消滅了南宋,但他們的行徑實在過於殘暴。況且宋理宗雖然才能不出眾,卻並沒有太過荒淫的行徑,實在不應在死後還要受此大辱。

於是乎,朱元璋派李善長前往元大都的皇宮,無論如何也要找到宋理宗的頭骨。來到元大都的李善長,並沒有費多大力氣,便找到了這支已經被把玩了近百年的頭骨酒杯。



見到宋理宗的頭骨朱元璋十分傷心,甚至還難過地掉下了眼淚,同為華夏子孫的朱皇帝十分懂得,「入土為安」在中原人的觀念中有多麼重要。

宋理宗非但沒能得到安息,頭顱還要被侵略者把玩,這樣的下場實在太過悽慘。出於對這位南宋皇帝的憐憫之情,朱元璋請來了許多和尚為宋理宗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法事,以此來安撫他的亡靈。

他又將宋理宗以帝王的禮儀安葬在了南京。一年後朱元璋在完成了宋朝皇陵的修繕工作後,又將宋理宗的頭骨送往永穆陵進行安葬。

朱元璋的一系列舉措,也使得他在當時人們的心目當中,成為了保護神、明君一樣的角色。



從宋理宗的遭遇便不難看出,一個民族只有在真正強大之後,才能夠保護自己、保護民族。南宋就是因為太過弱小,以至於被元朝統治者覆滅,甚至皇帝的頭顱還被製作成了酒杯。

朱元璋若沒有強大的軍隊作為支撐,元朝也不會被擊敗,宋理宗的頭骨恐怕還要繼續被把玩下去,所謂的「安息」也始終只能是一場空談而已。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