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觀察丨不到3000元,AR眼鏡是下一代平台級入口?

大衆日報 發佈 2022-09-29T07:26:03.433757+00:00

拿出口袋裡的眼鏡,就能隨時隨地看一場巨幕電影;聽力受損的老人藉助眼鏡可以與外界更暢快交流;騎車時不需要停下來看手機屏幕,眼鏡鏡片就能實時導航……伴隨著今年元宇宙概念走熱,能輔助人們在虛擬和真實的體驗之間自如穿梭的AR(增強現實)眼鏡火熱起來。

拿出口袋裡的眼鏡,就能隨時隨地看一場巨幕電影;

聽力受損的老人藉助眼鏡可以與外界更暢快交流;

騎車時不需要停下來看手機屏幕,眼鏡鏡片就能實時導航……

伴隨著今年元宇宙概念走熱,能輔助人們在虛擬和真實的體驗之間自如穿梭的AR(增強現實)眼鏡火熱起來。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AR終端將成為繼智慧型手機之後的下一代計算平台。但AR眼鏡想實現市場爆發,道阻且長。

1、消費級AR眼鏡降至3000元

將一副重量約70克,形態與普通眼鏡幾乎無異的AR眼鏡通過數據線插在手機上,戴上眼鏡、打開手機,就能隨時隨地觀看一場IMAX大片。如今,在日韓、歐美等地,不少消費者已經用上了由中國科技企業研製的這款AR眼鏡。

一個多月前,總部位於北京的太若科技發布了兩款消費級AR眼鏡,售價分別為4299元、2299元。消費者在居家、辦公、地鐵、飛機、露營等多種場景下,只需要將手機連接上眼鏡,就能隨時隨地感受口袋裡的空中巨幕。首銷當日,據企業宣布,在國內單日銷售額達1200萬元。

從誕生起就頗具科幻感的AR眼鏡,其應用場景遠不止於娛樂。戴上眼鏡,聽力受損人群能夠一邊感受眼前說話者的情緒,一邊通過眼鏡鏡片上的文字獲取原本因聽覺障礙難以獲取的信息。9月21日,亮亮視野發布業界第一款量產的AR字幕眼鏡,也是全球第一款重量小於80克的雙目波導無線一體機AR眼鏡。儘管字幕是顯示在透明的眼鏡片上,但只有佩戴者才能看到眼鏡中的內容,從外界完全窺視不到顯示畫面,私密性得到充分保障。

「用於安防,它可以進行車輛識別和人臉識別;用於醫療,它可以為聽障用戶提供實時聲音轉換文字顯示;日常生活中騎車時也能用於導航,降低了一邊騎車一邊看手機導航的危險係數。」靈犀微光市場總監周星愷介紹,目前其光波導AR顯示方案已在教育、醫療、安防、工業維檢、特種行業等專業領域投入使用。

自去年開始,針對消費級市場的AR眼鏡就很活躍,但當時國內外一些品牌的產品價格動輒在萬元以上,大多數消費者難以承受。今年以來,多家企業推出的AR眼鏡價格降至3000元以內,攪熱了市場的同時,也吸引了更廣泛的關注。

2、巨頭搶灘「下一代計算平台」

作為人們體驗「元宇宙」的重要手段,將虛擬與現實結合的AR增強現實技術正逐漸受到科技公司的重視。風口之下,AR增強現實設備成為時下備受科技巨頭和資本熱捧的領域。

「有什麼比手機離人更近?我們覺得就是眼鏡,這也是我們認為在大腦植入晶片之前,人類需要的最後一塊屏。」太若科技創始人兼CEO徐馳說。徐馳認為,電腦、手機的出現推動了信息技術的發展,但同時也將人們與數字信息的交互局限於二維屏幕。下一代計算平台的使命是推動移動網際網路到空間網際網路的升維,讓數位化信息和現實世界深度融合,回歸人類世界原生的三維空間體驗,他認為,這個方向將是AR眼鏡。

另據媒體報導,蘋果將在2022年秋季推出首款AR頭戴設備,並於2023年推向市場。另一大國際科技巨頭Meta公司也正爭分奪秒地欲在2024年發布其第一款AR眼鏡。

市場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 8月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消費級AR終端市場營收規模在2020年到2021年間增長了兩倍。AR將成為繼智慧型手機之後的下一代計算平台——這似乎已經成了智能終端領域公認的事實。

3、市場爆發仍需多重突破

「在AR引領的下一代計算領域,創業公司要想脫穎而出,中國是唯一的機會。」徐馳說。5年前,在海外留學與工作多年後,徐馳選擇回到中國創業。他認為,在歐美,中小公司做終端創業是毫無機會的,而由於供應鏈完備、人才充裕等原因,在中國創業,蘊藏著大機會。

蓬勃生長的元宇宙與數字經濟,給AR等終端設備帶來了無盡想像空間。2022年服貿會期間發布的《中國元宇宙發展報告(2022)》顯示,我國元宇宙上下游產業目前產值超過4000億元,主要體現在遊戲娛樂、VR和AR硬體等方面,未來五年,國內元宇宙市場本身的規模至少將突破2000億元大關。

不過,當前的AR眼鏡距離成為獨立的平台級入口顯然道阻且長。「目前整個行業的硬體水準還無法大規模商業化,功耗、發熱、重量、續航時間等,離普通消費者能接受還差得遠。」此前宣布投身AR創業的羅永浩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記者注意到,投屏看電影、打遊戲是目前消費級AR眼鏡主打的應用場景,其他更進一步的互動功能尚不成熟。此外,出於便攜性考慮,目前消費級AR眼鏡本體只負責傳感器、顯示等功能,計算、供電等功能則交給手機。在使用形式上,用戶需要將AR眼鏡與手機或電腦相連接才能體驗。耗電、卡頓嚴重等問題也是制約其發展的阻礙。

AR眼鏡「沉浮史」

在消費級AR眼鏡捲土重來之際,不妨先簡短回顧其「沉浮史」。

2014年,谷歌開始量產AR眼鏡,但因為其攝影功能一度陷入侵犯隱私爭議。此外,1500美元的定價也「勸退」了消費者,2015年1月谷歌便宣布停售該款產品。

2018年,明星AR企業Magic Leap推出面向消費者的AR眼鏡Magic Leap One,售價2295美元。由於前期噱頭十足,加之成品不盡人意,甫一推出便惡評如潮,國內VR/AR平台VR陀螺實測之後,稱其為「儼然還是一款未完成的產品」。

在面向C端無果之後,AR設備在面向B端的企業市場卻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

這一方面的代表是微軟。2015年,微軟推出AR頭盔HoloLens,企業版售價5000美元,開發者版3000美元。2017年,HoloLens進入中國市場,商用版39188元,開發者版23488元。但他們很快就意識到,HoloLens對個人玩家來說太貴了。因此,在微軟2019年推出HoloLens 2時,開發者版本被取消,售價統一定為3500美元,同年推出的國行版定價為27388元。

疫情發生後,對於遠程技術的需求再次加速了包括AR技術在內的XR技術發展,於是,在伴隨著元宇宙的大概念背景下,消費級AR眼鏡再次「捲土重來」。

根據記者整理,從去年以來,便有Rokid Air、INMO Air、雷鳥 Air、米家眼鏡相機等多款消費級AR眼鏡面世,定價都低於3000元。

對於國內的消費者來講,Nreal或許還有些陌生,不過這個國產品牌已經是全球消費級AR市場中的「尖子生」。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發布的報告顯示,消費級AR終端市場營收規模在2020-2021年間增長了兩倍。其中,Nreal在這一領域處於「早期領先地位」,其出貨量在2021年的市場份額達到 75%,2022年上半年升至81%。

Nreal由曾在Magic Leap擔任過工程師的徐馳於2017年成立,目前已經完成C+輪融資,投資方不乏阿里巴巴、紅杉資本、高瓴創投、中金資本、愛奇藝、蔚來資本、快手等業界知名機構。2020年8月,Nreal正式推出首款面向消費者的AR眼鏡Nreal Light,並隨後進入日本、美國、德國、西班牙等國家。

在今年8月23日的中國首場AR眼鏡發布會,Nreal正式推出三款硬體產品,其中包括兩款AR眼鏡:面向開發者和先鋒用戶的Nreal X,定價4299元;面向主流用戶的Nreal Air,定價2299元。8月29日,Nreal官方微博公布了其產品的銷售「戰績」——天貓首銷日銷售額突破1200萬,並「斬獲三連」:創平台XR品類單日銷量歷史記錄、創平台XR品類單日銷售額歷史記錄、銷量/銷售額超天貓平台過去60天AR/智能眼鏡品類總和。

「這是Nreal邁出的一小步,這是屬於AR的勝利。」官微稱。而在接受其他媒體採訪時,徐馳也表示,2030年全球會有10億個眼鏡戴在用戶頭上。

(來源:北京日報、每日經濟新聞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