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蟒蛇吞豬!被發現後,拖著圓鼓鼓的腹部逃走,為什麼不吐獵物?

六維自然 發佈 2022-09-30T07:50:18.962118+00:00

#頭條創作挑戰賽#在食物鏈中,蟒蛇飽吃一頓後,需要一個時間段來消化,可能是一個星期,也可能是半個月,消化需要的時間要看獵物的大小,這個時期的蟒蛇一般會躲在一個地方,也是它們非常虛弱的階段,並沒有什麼攻擊性。

在食物鏈中,蟒蛇飽吃一頓後,需要一個時間段來消化,可能是一個星期,也可能是半個月,消化需要的時間要看獵物的大小,這個時期的蟒蛇一般會躲在一個地方,也是它們非常虛弱的階段,並沒有什麼攻擊性。

近日在泰國一個養殖場中,一位農戶在餵豬時,發現豬圈中少了一頭豬,找遍四周都沒有發現豬的蹤跡,卻在草叢中傳出「沙沙」的聲音,走近一看,令農戶一驚,一條4-5米的大蟒蛇正在扭動著它龐大的身軀,艱難地從在草叢中爬行。

大蟒蛇爬行得很慢是有原因,在體型修長的蛇身上有一個圓鼓鼓的腹部,很明顯丟失的豬是已經被這條蟒蛇吞進蛇肚,才讓它腹部膨脹得特別大,可就算爬行得如此慢,大蟒蛇也不願意吐出獵物。

農戶害怕這龐大的蟒蛇,更害怕蟒蛇會襲擊他自己的孩子,所以大蟒蛇出現在養殖場附近,是一種巨大的威脅,對人潛在非常大的危險,農戶迅速通知泰國的消防部門。在工作人員到達後,這條大蟒蛇也沒有逃跑得很遠,畢竟拖著這麼一個鼓起的腹部,蟒蛇也是一邊爬行,一邊休息,讓蟒蛇的行動不便。

工作人員等了一段時間,看見蟒蛇並沒有吐出獵物的意思,決定實行抓捕。吃飽後的蟒蛇更龐大,但也更容易捕捉,工作人員繞到蟒蛇的身後,很快一前一後控制住蛇尾蛇頭,經過測量大蟒蛇體長約4.5米,可膨脹的腹部讓人難於將其裝入編織袋中,換了好幾個大編織袋,最後將其帶到更偏遠的叢林放生。

一、蟒蛇吐出獵物也會反傷自己

蟒蛇是一種體型龐大的頂級獵食者,它們捕食方式是靠強大的纏繞力量將獵物絞殺,特別是在夜晚的時候,唇窩是它們的熱成像器官,休息中家禽、家畜等獵物,當被蟒蛇鎖定後,很容易被蟒蛇纏住,被蟒蛇絞殺,最後蟒蛇再將整個獵物完整地吞進蛇肚,所以吞進蛇肚後獵物是早已經沒有生命氣息。

蟒蛇的吞食能力很強,可也具有一定的風險,特別是一些有著鋒利角質的獵物,例如鹿角、野豬的獠牙等,當蟒蛇將這些獵物吞進蛇肚,這些角質也容易穿破蛇肚,造成蟒蛇的死亡。

同理蟒蛇吐出獵物也會反傷自己,都知道蟒蛇吞食獵物後,會行動不便,當蟒蛇遇到威脅後,便會吐出獵物,讓其變得更輕更靈活,以便有利於蟒蛇反擊或逃跑,可蟒蛇也不是一張口就能吐出獵物,吐出獵物同樣會被角質劃傷蛇肚,內臟等器官。

例如在2015年8月,印度一條3米多長的蟒蛇吐出一頭鹿後,這條蟒蛇既不逃跑,也不反擊,反而是蛇身在原地不斷扭曲,讓蟒蛇也迅速死亡。這讓人很驚訝,蟒蛇吐出獵物是自保的行為,怎麼變成自殺的行為,最後經過解剖研究,在蟒蛇吐出獵物的過程中,靠的是肌肉蠕動,可鹿的角、蹄子等很容易劃傷蛇的內部器官,讓蛇的內臟等受損,導致蛇的死亡,所以蟒蛇吐出獵物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二、蟒蛇是受保護的動物

很多人本能害怕蛇,特別是這些體型龐大的蟒蛇,對人具有一定的威脅性,可由於蟒蛇屬於本土的物種,加上在生態鏈上,蟒蛇也能一定程度上控制鼠類、野豬等繁殖力強的動物, 同時蟒蛇也已經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易危物種名單,所以在國內,所有的野生蟒蛇種類都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蟒蛇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在一些地方已經泛濫,例如緬甸蟒成功入侵美國佛羅里達州,讓其不得不花費更多人力物力去治理。可是原產地的蟒蛇並不能泛濫,一方面有天敵制衡,二就是盜獵蟒蛇的貿易一直都比較嚴重。

野生的蟒蛇種群數量甚至還不斷減少,例如在印度、緬甸、尼泊爾、泰國、越南等國家的蟒蛇也不斷減少,這是因為蟒蛇的棲息地遭到破壞,加上有些地方食用蟒蛇的肉,還有蛇膽、蛇脂等藥用,蛇皮製成高檔皮革消費品,將野生蛇變成寵物蛇等,捕捉偷獵走私販賣蟒蛇一直難於完全禁止,讓蟒蛇的種群不斷減少,只有終結了野生動物的買賣消費市場,才有機會從源頭上消滅偷獵現象。

關注六維自然 順其自然認識自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