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牛肉供應鏈行業,又跑出一頭「大牛」

火鍋餐見 發佈 2022-10-01T10:42:22.521863+00:00

9月25日,和一肉業綠源工廠開業慶典,在遼寧省錦州市黑山縣正式啟幕,一場北緯41°國產牛肉的尋鮮之旅,就此啟程!

9月25日,和一肉業綠源工廠開業慶典,在遼寧省錦州市黑山縣正式啟幕,一場北緯41°國產牛肉的尋鮮之旅,就此啟程!


現場大咖雲集,齊聚四方之友,同品牛肉盛宴,見證國產鮮牛肉品牌領「鮮」而起,奏響國產牛肉的新樂章。

1220

文 | 張冬


國產牛肉將乘「鮮風」而起


據了解,該工廠總投資2億元人民幣、占地160畝、總建築面積達12000平方米,年產值5億元左右,打造年屠宰加工量可達10 萬頭的生產基地


二期工程存地106畝,預期建成之後,總投資額將達4個億,可解決當地勞動生產力300~500人,年生產總值預計將達到20~25億元


▲開業盛況


當下,人們更愛吃「肉眼可見新鮮」的食材,因為「新鮮」在顧客的認知中,往往代表著「健康、營養、安全」。


疫情三年,於餐飲而言,顧客最大的消費需求正是「營養健康」,「鮮」,正滿足了消費者的想像。


目前,對於火鍋店來說,消費升級的主要體現,往往是「追求鮮」。


像火鳳祥、香佰里、楊光會……都是以主打「鮮貨」出圈的火鍋品牌,而且很多火鍋大牌的菜單上都有多款以「鮮」之名的主打菜,像巴奴的泉水豆芽、周師兄的屠場鮮毛肚、巴蜀大將的鮮牛肉等等。


▲巴蜀大將鮮牛肉,圖源小紅書


據《2022中國火鍋大數據報告》顯示,牛肉是火鍋店點單率最高的產品之一,尤其是鮮牛肉的點單量,也隨著鮮風趨勢的加劇而水漲船高


作為牛肉行業的頭部品牌,和一肉業一直「跟鮮較勁」——開啟全產業鏈經營模式


從養殖屠宰,到分割生產,再到銷售環節,形成完整的牛肉產業鏈條,和一肉業依託穩定的產品品質和銷售渠道,目的就是讓安全放心的國產好牛肉,呈現到每個餐桌上。


▲工廠參觀


活動現場,來自全國各地的餐飲老闆、專家、業內外人士參觀了工廠生產基地,工人們熟練地屠宰、分割、分裝、打包等操作,向諸多嘉賓展示了國產牛肉行業的精細化工藝流程。


中午時分,主辦方還精心準備了「全牛宴」款待各路賓朋,各種牛肉菜品、火鍋熱氣氤氳、香氣四溢,又鮮又嫩的牛肉,吃上一塊,大伙兒紛紛讚不絕口。


▲全牛宴


黃白花小公牛

黑土地孕育出好牛肉


一塊好牛肉,牛源很重要。


遼寧錦州位於北緯41°,東北平原南部的渤海之濱,四季分明、土地肥沃,盛產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素有「穀物倉庫」的美稱。


在這片豐饒的土地上,還孕育著一種重要的國產牛肉,就是和一肉業的黃白花小公牛。


他們的「黃白花小公牛」選用的是2歲齡國產黃牛,草原放牧10個月、谷飼10個月,肉質鮮美,黑土地上的好食材,特棒!


據了解,綠源黃白花小公牛系列牛肉產品直供鍋圈全國10000家門店,冰鮮黃牛肉也將進京入滬。



和一肉業負責人介紹,他們將玉米、豆粕、草料、酒糟等進行一定配比,科學飼養,集中育肥,清真屠宰,採用48小時排酸工藝,肉鮮香,更健康。「好土地長好穀物,好穀物養好牛,好牛才出好牛肉。」


國產牛肉,已進入世界的行列

長期以來,很多人認為「進口貨,品質好」,其實並非如此,至少在牛肉領域,「中國製造」才是較好的品質。


不可否認,在15年前,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的牛肉品質,確實是略好於中國的,那是因為彼時的中國肉牛產業,剛剛步入商業化初期。


然而,近20年來,這些外國大佬們的肉牛生產模式,幾乎沒有改變與升級,依舊相對原始和粗放。



相比之下,中國的肉牛生產模式,則一直與時俱進、不斷升級——中國肉牛的出欄體重不再小、出肉量不再少、出肉率不再低,而且整體品質也遠高於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所生產的牛肉。


當然,這主要是由國情決定。


中國的「牛源價格」與「草料價格」均處於全球制高點,我們除了走「精細化」道路,別無選擇,因為我們沒有可揮霍的天然條件,註定無法走粗放化的養殖經營模式。


所以,在未來,中國的「肉牛養殖精細化水平」都將處於世界的前列。



和一肉業綠源工廠此次亮相,正是國產牛肉精細化水平的一次充分展現。


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牛肉企業加入進來,讓世界看到,中國牛,才更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