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農經濟學

莊帥 發佈 2022-10-01T18:24:54.766531+00:00

「穀賤傷農」出自出自《漢書·食貨志上》,「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意思是在豐收的年份,農民的收入卻反而減少了。

「穀賤傷農」出自出自《漢書·食貨志上》,「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

意思是在豐收的年份,農民的收入卻反而減少了。農業因此受到重創傷導致農民不再種植農產品,最終導致國家變得貧困。

「穀賤傷農」無論對農民的個人影響,還是國家的層面,都是非常嚴重的。

(以下圖表引用至「商學院袁俊論文《「穀賤傷農」微觀經濟學》」)

「谷」指的是糧食,屬於生活的必需品,由於需求缺乏彈性,導致需求曲線較為陡峭。

「賤」從何來?

由於糧食豐富使供給增加,導致價格下降。如下圖:S為產量增加的供給曲線,從S0移至S1。

如何「傷農」?

缺乏彈性的商品導致價格下降幅度大於數量上升的幅度,使得農民的總收入(收益=P*Q)減少。

「穀賤傷農」的根本原因在於農產品是缺乏彈性的產品,豐收使供給曲線向右下方移動,在缺乏彈性的需求曲線的作用下,農產品的均衡價格的下降幅度大於農產品的均衡數量增加的幅度,最後致使農民的總收入減少。

東方甄選與董宇輝站在如此的「制高點」,難怪辛巴不得不「道歉」了事,免得落得個與趣店羅敏一樣的下場。

實際上,在「莊帥零售電商頻道」看來,助農的企業和電商平台當然是越多越好。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助農」?農產品該如何定價?助農過程相關利益如何分配?助農會發展到什麼程度?

在現代農業時期,這些問題應該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回答,而不是小農經濟時代的一句「穀賤傷農」可以解釋清楚的。

什麼才是真正的「助農」?

從國家政策來看,助農是通過補貼、資金扶持、減免稅收等方式來實現。

比如,三亞市於近日出台了《三亞市關於加快恢復農業生產促進農民增收的九條措施》(下稱《助農九條措施》),以應對疫情給農業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促進農民增收。

《助農九條措施》提出,對種植糧食作物的,給予每畝120元的種子和農資費補貼,集中連片20畝以上的再給予50元/畝的生產代耕代收服務補貼,全力支持農戶種植糧食。

《助農九條措施》鼓勵種植「新奇特優」首種、高效的熱帶水果,集中連片種植50畝以上,給予3000元/畝的新品種推廣補貼,單個項目補貼上限15萬元。

對1個及以上新品種年推廣面積累計超過1000畝以上、企業自籌投入固定資產總額超過500萬元的,按照投資額的30%給予一次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獎勵等。

湖北羅田則通過制定相關措施,推動助農直播電商的發展。

比如:對助農主播在湖北羅田設立公司的,給予5—10萬元啟動資金;助農主播終身免費使用政府投資建成的特色直播間,拎包入住人才公寓,子女優先就近入學;對助農主播在湖北羅田新建直播基地的,給予最高100萬元的固定資產投資獎勵等等。

從企業和電商平台層面上來說,助農一方面要實實在在地幫農民把農產品賣出去,同時還能讓農民賺錢;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技術和工具幫助農民提高種養殖的效率,降低成本。

「莊帥零售電商頻道」在《拼多多的「農貨中央處理系統」和產銷模型》(點擊標題可閱讀)一文中分析了拼多多在推動農產品銷售在技術和模式層面的努力。

按照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的說法: 該系統將輸入各大產區包括地理位置、特色產品、成熟周期等信息,經由系統運算後,將各類農產品在成熟期內匹配給消費者。

也就是說,拼多多通過前後端數據和算法的結合,能夠真正實現4億消費者直連2.3億農戶的新型農產品產銷體系。

除了系統的支撐之外,於 2017 年底開始全面踐行「人才本地化、產業本地 化、利益本地化」策略,並通過「多多大學」和「新農人返鄉體系」,帶動有能力的青壯年返鄉。

通過系統和人才體系的投入,拼多多售賣的農產品不僅不貴,品質還不錯,同時平台和農民也能夠獲得應有的收益。

從個人的消費行為來看,農產品消費同樣遵循微觀經濟學的消費邏輯路徑:偏好→效用→需求。

從個人來看,最直接的理解是:我喜歡什麼,什麼給我帶來滿足,我就想要什麼。

相當於消費者在東方甄選直播間中的「我就想要玉米」上,增加了「我喜歡董宇輝老師、知識給我帶來了滿足」這兩個「偏好」。

辛巴的質疑在於消費者只要滿足需求即可,無須因為「偏好」過多付出「溢價」;其次在於辛巴對於農產品的品種和產業鏈流程的理解似乎不夠深入,在被更多人回懟後只能選擇「道歉」。

「不同品質、不同產地的玉米自然不同成本,不可能所有玉米都一個價。」

作為80後返鄉創業的新農人,土生土長的五常人劉美娜上傳了一條視頻,從一個農民的角度表達了農產品在消費者端零售價的成本結構。

「(辛巴所說的)七毛錢一棒咋算的帳阿?別的地方我不知道,我們五常本地,承包地,一畝地1500-2000塊,一畝地4000株,算不算這農機?加不加油?要不要維護的費用?還有人工是不是錢?種子化肥不給?老百姓還得賺點吧。整個後面還有鏈條呢,還有工藝呢,還有打包運輸發貨呢,你那7毛,不代表我這也7毛,只能說你那邊就值7毛。」

農產品該如何定價?

同類的產品,由於東方甄選的「知識性直播帶貨」使消費者產生「偏好」接受了高溢價,這樣的產品定價是否合理?

定價對於企業來說,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行為。

在經濟學定價法中,包括成本導向定價法、盈虧平衡定價法、需求導向定價法。

除了經濟學定價法之外,還有其它定價策略,包括折扣定價、心理定價、差別定價、地區定價、組合定價、競爭定價法、撇脂定價法、限制定價法、損失領導者定價法、市場導向定價法、滲透定價法、價格歧視定價法等。

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形式不僅受價值、成本和市場供求關係的影響,還受市場競爭程度和市場結構的制約。

其次,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分析,由於商品有「替代」的特性,且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受收入水平影響,價格變量與需求量之間的整體變化由於商品價格變化帶來的「替代效應」,和由於收入變化導致的「收入效應」。

當然,對於企業的經營來說,如何定價首先是一個市場行為;其次在中國還有物價局和《價格法》在規範企業的定價行為,保護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而且對於玉米這樣的「國家儲備糧」農產品來說,國家有相應的收購指導價。

東方甄選通過「知識性直播帶貨」在銷售規模不確定不穩定的情況下,一方面不可能像俞敏鴻說的做到「挨家挨戶去收購玉米」,通過「中間商」效率更高、庫存風險可控;

據「莊帥零售電商頻道」了解,東方甄選「6元一根」玉米背後的供應商是吉林東北農嫂食品有限公司,該供應商在直播間售賣的玉米是3.6元一根。(9月28日,迫於網友的壓力,東北農嫂NONGSAO旗艦店已下架所有在售商品並關閉)

另一方面供應商收購玉米的價格一般情況下不會高於國家的收購指導價,除非出現欠收出現搶購的情況。

所以,企業和平台在助農過程中不能只是一味地提高售價,而是要在規模銷售的基礎上提升後端產業鏈的效率和降低成本,提高農業自動化和技術水平,以及培養和推動更多人才投身到農業現代化的建設。

助農過程相關利益如何分配?

經濟學的分配理論認為,各種要素都不是直接追求它所希望的利益,而是先追求分配標準,通過對分配標準的占有而分得社會的公有利益。

這是由利益分配定律(價值第三定律)決定的,該定律是:在群體和利益確定且利益可分的條件下,個體的獲益量與群體擁有的利益總量和該個體擁有的分配標準量的乘積成正比,與群體擁有的分配標準總量成反比。

利益分配定律的表達式為:

個體獲益量=(群體擁有的利益總量×個體擁有的分配標準量)/群體擁有的分配標準總量

華人經濟學家汪林海的分配理論提出了五分法(五位一體公式),認為社會財富分為五個部分:勞動工資、土地地租、資本利息、企業家利潤、政府稅收。

五分法因與現實中的分配一致,從而受到各界的接受。今天,一家企業的經營成果,確實分為五個部分:工人工資、地租(房租)、銀行貸款利息、政府稅收、企業家利潤。

在東方甄選的6元玉米案例里,農民作為個體能分配到多少錢,不僅涉及企業自身的經營成本,還有整個產業鏈的成本。

由於中國農業產業鏈過長長,一根玉米從種植到消費者手上涉及的環節過多。也就是說,多個群體將參與利益的分配。

「莊帥零售電商頻道」認為,這裡反映出東方甄選之所以賣得貴,「穀賤傷農」更多是營銷話術。

本質上是通過「知識性」直播帶貨在單品銷售規模不確定和不穩定情況下,東方甄選未能通過減少環節來提升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導致成本過高的定價策略。

另外由於東方甄選母公司——新東方集團是做教育的,原本利潤率就很高,所以在轉型賣農產品的過程中,極有可能保持原有的經營慣性追求更高的利潤(不低於30%)。

新東方2022財年財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截至5月31日,新東方直播電商營收為 2460萬元,毛利為930萬元,毛利率為37.8%。

目前中國農業面臨著土地不集中、生產效率低、缺乏工業化、人才匱乏、環節眾多、利益分配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導致農民很難因為企業將商品賣更高的價格而賺到更多的錢。

助農會發展到什麼程度?

東方甄選和辛巴是通過採購商品再銷售商品的企業,而拼多多、京東、阿里和快手、抖音電商則是擁有眾多東方甄選和辛巴的平台。

企業和平台在助農的方式上和投入上均會出現差異,企業助農更多還是從銷售商品追求更高利潤為主,平台助農除了銷售商品之外,還有提高平台用戶的購買頻次從而提升其它品類商家的商品銷售。

其次還有物流、技術、金融等方面的服務提供為農戶,實現全方位的助農。

自2016年將農業作為戰略級事業,幾年來京東利用多年積澱的電商平台優勢、品牌優勢、自建物流優勢、技術優勢等,賦能農業全產業鏈,推動眾多地方特色農產品向標準化、現代化、規模化和數智化邁進。

不僅如此,京東的科技力量還進一步向農業生產延伸,從「AI養豬」到「跑步雞」「跑山豬」,形成科學、標準化的種養體系,發展智慧農業;聯手中國農業大學共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聯合研究中心」,以技術輸出為模式,助攻地標產品土壤保護、優化種養殖環境等。

為了解決農產品在物流過程中的損耗問題,京東還在全國19個樞紐城市設有生鮮冷鏈倉,擁有超過50個大冷庫,建起了覆蓋超過300個核心城市,囊括常溫、控溫、冷藏、冷凍和生冷等五個溫層,並正突破零下40度極冷的多溫層多場景多產品冷鏈物流網絡。

自2020年10月京東啟動鄉村振興「奔富計劃」至今,已經帶動農村實現產值超過6200億元,在全國打造多個「奔富村」,幫助數百萬農戶大幅增收,有望提前實現「三年帶動農村一萬億產值成長」的目標。

9月20日,2022中國農民豐收節暨京東農特產購物節線下主會場活動在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行。會上,京東發布鄉村振興最新戰略舉措,將通過「品牌升級」、「服務升級」、「投入升級」,推出扶農助農、全程專業指導、全環節品控、專屬培訓等多項幫扶舉措

7月25日,阿里巴巴發布「熱土計劃2022」,13個業務將參與助力鄉村振興。阿里公益和阿里數字鄉村將共同支持50個縣域鄉村數位化建設,4.2億流量、11萬鄉村主播、400萬人次幫扶等18項新舉措。

「熱土計劃」在過去一年取得了豐碩成果:2021年,832個脫貧縣在阿里巴巴平台銷售額達1281億元,相比2020年增長率超過16%,160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銷售額48.6億元;

截至2021年底,阿里巴巴鄉村教育和職業教育計劃已使61萬鄉村學生受益;截至2022年4月,累計在全國71個區域建立人才培訓基地,累計開設超800個線下班次,覆蓋超15萬人……

自2019年8月起,拼多多已連續四年舉辦農貨節,輻射產區從2019年的500個、2021年的逾1100個擴展至如今的近2000個。

截至2021年年底,拼多多平台單品訂單量10萬+的農產品爆款超過了6000款,單品銷量超100萬單的農產品達到50餘款,一批「小產區」水果成為國民水果。

拼多多農貨節負責人表示,今年將為農貨節累計投入15億資源,扶持「南果北糧」直連8.8億平台用戶,助農戶、消費者和商家共享秋收的喜悅。

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抖音電商助力銷售農特產總訂單量,已經累計有28.3億單了。

2022年9月9日發起助農活動「抖音電商豐收季」,在福建、湖北、廣西、陝西、內蒙古、浙江、遼寧等百餘縣市鋪開,重點扶持的農貨商家近2萬、農特產超過10萬款。

在營銷活動上,抖音電商會定製化扶持區域產地。在經過前期實地調研的前提下,開設線上專區,比如區域特產館等線上入口,拓展多個資源場域讓農貨被更多人看見和認可,也會根據當地需求,提供平台貨品補貼支持、聯動電商垂類達人等,提升產品轉化率。

在區域優秀品牌挖掘方面,抖音電商選定具體地區後會深入當地,和當地的有關部門、協會或服務商做聯動;也會對區域內優質農貨商家進行集體招商和學習培訓,以及區域風味的拓展宣傳。

快手相關負責人表示,快手已正式啟動2022幸福鄉村帶頭人計劃,未來3年投入上億流量資源將發掘和扶持1000+鄉村創業者,覆蓋160個國家重點幫扶縣,開展超過100萬人次的短視頻+直播鄉村人才培訓,孵化鄉村人才。

據統計,2021年,數十億個商品訂單通過快手發往全國各地,農產品訂單有近5.6億個。

為了讓廣大農民能用上放心的農資農具,快手電商成立50家農資服務站,並和7個品牌農資廠家一起聯名推出快手專供款農資商品。

從京東、阿里、拼多多、抖音電商和快手電商的努力和投入來看,助農已經成為各大電商平台的重點項目,啟動多個助農計劃幫助農民和新農人從商品銷售、人才培養、技術和金融支持等多個方面進行助力,相信中國的農業現代化進程會大大加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