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北朝52:從罪奴到皇帝寵臣,一個小太監的鹹魚翻身之路

西樓說史 發佈 2022-10-03T04:51:46.122664+00:00

正平元年(451年)六月,平城東宮突然傳出了太子監國拓跋晃的死訊,幾天後匆匆葬入雲中金陵。關於太子之死,《魏書》裡只有輕描淡寫的一句話:戊辰,皇太子薨。壬申,葬景穆太子於金陵。從《魏書》的描述來看,官方的結論是太子因病醫治無效,過早地離開了北魏臣民。

正平元年(451年)六月,平城東宮突然傳出了太子監國拓跋晃的死訊,幾天後匆匆葬入雲中金陵。

關於太子之死,《魏書》裡只有輕描淡寫的一句話:

戊辰,皇太子薨。壬申,葬景穆太子於金陵。


從《魏書》的描述來看,官方的結論是太子因病醫治無效,過早地離開了北魏臣民。從史書里似乎看不出什麼問題,但在同時期的江南卻流傳著另外一個故事版本:

《南齊書·魏虜傳》記載「晃後謀殺佛狸見殺」,這裡的「晃」就是太子拓跋晃,「佛狸」是指太武帝,他的小名叫佛狸伐。這句話的意思是太子拓跋晃策劃謀殺太武帝,計劃敗露被殺。

《宋書》、《宋略》等書都持此觀點。

這就有意思了,同一個人,兩種不同的死法,究竟是因病去世還是謀反被殺,到底誰在說謊呢?


這事兒還得從拓跋晃其人說起。

拓跋晃是太武帝長子,母親賀夫人。五歲時立為皇太子,拓跋晃從小記憶力驚人,讀書過目不忘,喜歡讀儒家經典和史書,對事情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太武帝非常喜歡這個兒子。

太武帝當年很早就被父親明元帝立為太子,授予監國重任,讓他學習如何處理朝政,這也保證了北魏皇權的順利交接。太武帝即位後也模仿父親當初的做法,冊立皇長子拓跋晃為太子。

很明顯,太武帝這是在效法父親明元帝當年的做法,希望能延續明元帝開創的「太子監國」制度。


太武帝親征北燕時,任命太子錄尚書事,將他留在平城處理朝政,成了代理皇帝。幾年後,在出征北涼前夕,太武帝正式委任太子為監國攝政,名正言順走上了前台。

太武帝戎馬一生,常年征戰在外,留在平城的時間不多。這使得拓跋晃的太子留台在朝廷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善於察言觀色的官員們紛紛另擇明主,倒向東宮。

太子東宮勢力的強勢崛起打亂了朝廷里的權力秩序,無形中對太武帝的皇權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朝野上下暗流涌動,山雨欲來風滿樓。

太武帝是個聰明人,東宮勢力的急速膨脹也引起了他的警惕,但他畢竟非常信任太子,兩人之間的權力衝突尚未到撕破臉的地步。但是有些事卻不是他們能掌控的,比如帝黨和東宮集團的內鬥。


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帝黨的宗愛和東宮集團的給事仇尼道盛、侍郎任平城之間的衝突。

這三個人都不是省油的燈,宗愛是太武帝最寵信的宦官頭子;而仇尼道盛和任平成則是太子的寵臣,這場內鬥從一開始就是重量級的。

換句話說不是他們在斗,而是他們背後的太武帝和太子在斗。他們最多算是明爭,太武帝和太子才是暗鬥。

宗愛是個厲害角色。

他是《魏書•閹官傳》裡第一位出場的宦官,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太監。太監亂政是古代中國政治生活里的一顆毒瘤,很多王朝都沒躲過這顆毒瘤,例如東漢、唐朝和明朝這三大代表性的朝代。

北魏雖然並不是閹禍最嚴重的朝代,但也出現過幾個擅權亂政的大太監頭子,這宗愛就是第一個。

宗愛這個人很神秘,神秘到沒人知道他的身世。

《魏書•宗愛傳》寫到宗愛身世時說了這樣一句話:「不知其所由來。」

就是說不知道這傢伙從哪裡冒出來的,身世不明,沒有人知道他的底細。不過從宗愛入宮的經歷來看,他極有可能是謀反大逆之人的子孫。因為在北魏,宮刑一般多用於謀反大罪者的家屬,從這裡看宗愛肯定不會是自願進宮的。

《魏書》裡也確認了這一點,宗愛傳記載宗愛早年因罪牽連入宮為奴。宗愛入宮之初的經歷,史書里並沒有隻言片語提及,我們很難了解他在那段時間裡的心路歷程。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入宮後的宗愛首要任務就是活下去。作為罪人子孫,又慘遭宮刑,宗愛心裡的憤懣可想而知,這是他一輩子難以啟齒的恥辱。

淨身入宮後的宗愛頓悟了,他明白自己在世俗社會裡的幸福生活戛然而止了,既然已經斷了世俗生活的念想,那就在宮裡活出個人樣來。在他具備「復仇」能力之前,他必須忍辱負重,咬緊牙關這在殘酷的皇宮裡活下去。

也許正是意識到這一點,入宮後的宗愛頗有自知之明,任勞任怨,苦活髒活累活都是他搶著干。在入宮後很長一段時間裡,他一直是處理瑣碎事務的低級小太監,平日裡他也會利用一切機會結交宮裡的太監們。因為人緣好,宮裡的大小太監都很信賴他,這是宗愛邁出的關鍵一步。

有了群眾基礎,接下來宗愛考慮的就是如何鹹魚翻身,改變自己的命運了。

他在尋找一個機會。


功夫不負有心人,不久後細心的宗愛終於發現了一個機會。

太武帝這人酷愛打獵,每次征戰回京都會領著一大幫親信出去打獵,打獵就要用到大量的馬匹,而這事兒正好歸宮裡負責。宗愛眼珠一轉,心裡有譜了。

以後的日子,宗愛特別關心皇家的狩獵活動,並且想方設法申請加入為狩獵提供服務的太監隊伍。

混進去後,宗愛得到了一個清洗馬匹、打掃馬廄的工作,說白了就是馬廄清潔工。馬廄里滿是污糞臭味,遇到盛夏時節,那真是臭氣熏天,一般人唯恐避之不及,宗愛卻幹得有聲有色。

每天他都早早起床,先去清理打掃馬廄里的糞便,沖洗馬槽,換上新鮮的草料。最後還要用心地梳理馬兒的鬢髮,經過他手清洗的馬匹都是精神抖擻,容光煥發。

宗愛的付出沒有白費,命運終於向他打開了幸運之門。

有一天,太武帝本人親自到馬廄來看他的坐騎,宗愛正好在裡面清掃。看到自己的坐騎被宗愛伺候得膘肥體壯,太武帝龍顏大悅,隨口對宗愛說:「幹得不錯,這次狩獵你隨朕去吧。」


宗愛心裡清楚這次隨駕狩獵是他翻身的絕佳機會,他一定要抓住機會,能不能改變命運就在此一舉了。

在前往獵場的路上,宗愛跑前跑後,表現得異乎尋常的勤快。在狩獵過程中,宗愛用心地把太武帝打下來的獵物存放在一起,逐一清點登記造冊。另外隨時關注太武帝的弓箭使用情況,一旦弓箭快用盡,他馬上就送去一批新的箭頭。

宗愛的表現令太武帝非常滿意,對他讚不絕口,一高興就提拔他做了中常侍。

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對「中常侍」不陌生,在東漢末年,這中常侍那可是宦官里的大頭目。他們興風作浪,禍亂宮廷,釀成了著名的「十常侍之亂」,葬送了東漢王朝。

中常侍起源於西漢,最初多賜予皇帝的近臣、寵臣,是個虛職。到了東漢時,變為負責具體事務的實職,而且多由宦官擔任,久而久之便演變成了宦官們的代名詞。

魏晉時代吸取東漢滅亡的教訓,重用士人,宦官受到打壓,再沒有人擔任過中常侍一職。誰知進入北魏後,居然再次恢復了宦官擔任中常侍的舊制,由此不難看出太武帝對宗愛的器重和寵愛。

宗愛實在太能幹了,每次都能討得太武帝歡心,太武帝一琢磨,覺得這中常侍也不足以體恤宗愛的忠誠和勞苦,那怎麼辦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