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終老」的60後和70後,逐漸增多,苦的苗頭才剛出現

舒山有鹿 發佈 2022-10-04T19:36:49.836556+00:00

前段時間,有人在網絡上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養兒防老,到底要滿足哪些條件呢?」有一個答案說得特別好,養兒防老只需要滿足兩個條件,首先,是你的孩子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

01

前段時間,有人在網絡上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養兒防老,到底要滿足哪些條件呢?」

有一個答案說得特別好,養兒防老只需要滿足兩個條件,首先,是你的孩子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其次,是你的孩子要有一顆孝順的心。

這兩個條件,看似很常見,可就是很少人做得到。有孝心的孩子,未必能夠賺錢。能賺錢的孩子,未必有孝心。這,真的比較難了。

特別是身處農村的中老年人,他們的孩子都去到了一線城市或者省會城市打工,那留守在家鄉的他們,很大機率會「孤獨終老」。

試想,在大城市打工的孩子,哪怕他們薪水不錯,有一定的孝心,可他們就是無法陪伴在父母的身邊,就連結婚都成問題,那父母不就只能孤苦過一生了嗎?

如今,退休大潮已經出現了,但還未達到高峰。等60後和70後這代人退休了,老齡化的問題,以及退休的問題,就存在尖銳的矛盾了。那個時候,他們就不可避免地孤獨終老了。

做人,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別人的身上,還是要懂得為自己找好退路。

02

60後和70後,為什麼會「孤獨終老」呢?

一切,都是有苗頭的。而這些苗頭,跟這三點有關。

首先,60後和70後,很有可能會為了兒女的婚姻大事,而掏空棺材本。沒有錢,他們離孤獨終老的人生,就越來越近了。

現在的年輕人,如果想要結婚,至少要有房有車,花費上百萬的錢財。可是,又有哪個年輕人可以擁有上百萬的資產呢?沒辦法,他們就只能求助於父母了。

父母,不會放任兒女不管,所以他們會苦了自己,而幸福了孩子,重新為孩子背負貸款。

其次,60後和70後的孩子,很有可能大學畢業後,就失業,或者他們找到了工作,可還是連自己都養不活。

試想,孩子連自己都養不活,又何談養活父母呢?慢慢地,孩子就成為了「啃老一族」,靠在父母這棵大樹旁,直到父母老去的那一天。

最後,在這個物慾橫流的年代,不是所有人,都有孝心和耐性,去幫父母養老。

為什麼網絡上會有「60後和70後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人,也是被孩子拋棄的第一代人」的說法呢?因為在巨大的物質壓力面前,人是會發生變化的。

「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就是最好的概述。

03

除開孩子的因素,為什麼60後和70後,會面臨「孤獨終老」的風險呢?

這一點,我們需要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待。

這個世界的資源,那是有限的,不會因為人類數量的增多,資源就會變多。這就註定了,人多了,資源就越分越少了。當然,這是對於普通人而言的。

對於有錢人來說,他們的資源不會越來越少,而只會越來越多。一切,都受到「二八法則」的影響。

60後和70後所面臨的養老狀況是,資源不變,但有錢人擁有的資源多了,退休的人也逐漸增多,所以後者擁有的養老資源,就會減少。於是乎,養老內卷,就出現了。

很多人會說,為什麼有錢人擁有的資源那麼多,還要繼續攫取呢?就像你是大老闆,你會停止賺錢的腳步嗎?道理是相似的。

為什麼如今的大學生,一畢業就失業?根源就是「僧多粥少」。養老也是一樣的。養老的人多了,退休的人多了,社會的壓力就大了。

就像一口水井,明明可以讓100個人來喝水,如今竟然來了1000個人,豈不是不夠了嗎?

04

60後和70後,要另謀出路了。

第一,人到中晚年,不要盲目為了孩子而掏空家產,留點錢給自己很重要。

有太多的中老年人,一看到孩子沒錢結婚,沒錢過日子,就把自己的錢財全部給了孩子,掏空了棺材本,一點錢都不剩。這,就是「有前無後,不計後果」的行為。

無論在什麼時候,幫助孩子,都要量力而為。同時,把一部分存款留給自己養老,避免未來出現什麼變故。

第二,人到中晚年,就不要透支身體了,好好運動很重要。

眾所周知,住房、醫療和教育,就是現代人的三座大山。而當中最要命的,莫過於醫療。普通人隨隨便便做個大手術,住一兩個星期的醫院,也許一兩年的存款就沒了。

網絡上,有句話說得很形象,貧窮和富貴之間,只隔著一張病床的距離。所以說,懂得保重身體,就是在給家庭省錢,不至於讓家庭一夜回到解放前。

第三,人到中晚年,就不要給自己太多的期望了,知足常樂很重要。

現代人,對於晚年的養老,要麼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要麼把希望寄托在他人的身上。這是要不得的。因為每個家庭都有老人要養老,壓力那麼大,又有誰會想到你呢?

做人,少點期望,就少點失望。同時,做人減少欲望,知足常樂,你會更幸福。

文/舒山有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