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誤解了創維造車,黃宏生誤會了新能源

全天候科技 發佈 2022-10-06T03:07:51.366218+00:00

借著比亞迪DM-i超級混動系統的名氣,創維HT-i聲量與訂單齊飛,連帶著母品牌創維汽車一同走向了輿論高地。

借著比亞迪DM-i超級混動系統的名氣,創維HT-i聲量與訂單齊飛,連帶著母品牌創維汽車一同走向了輿論高地。縱觀12年造車歷史,這是其從未有過的熱度。這一次,黃宏生能成嗎?

作者|秋白 編輯|慕容

有這麼一款車,樣貌平平無奇、續航波瀾不驚、智駕乏善可陳……一台說不上差,但確實沒什麼亮點的車型,三年來換了3個名字也沒真正賣出去幾台,最近卻因為動力總成的更換受到人們熱烈討論。

它是誰?它是創維汽車。是什麼動力總成?比亞迪DM-i超級混動系統。

借著同款動力的名氣,創維HT-i聲量與訂單齊飛(截至上市發布會為14718台),連帶著母品牌創維汽車一同走向了輿論高地。

縱觀12年造車歷史,這是其從未有過的熱度。

誤解

提及創維汽車,很多人會不自覺聯想到創維電視,但此創維非彼創維,能將二者真正聯繫起來的只有一個人:黃宏生,一位年近古稀的創業者。

創維汽車創始人黃宏生 圖片來源:創維汽車官方

家電和汽車,黃宏生創業路上的兩大高峰。

1987年,官至副廳(華南電子進出口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副廳級待遇)的黃宏生辭掉了令人艷羨的工作,隻身「下海」。第二年,「創維」在香港誕生,起先只是一個遙控器裝配廠,後切入到彩電行業,做到了全國前三。「彩電大王」的稱號就此聲名鵲起。

2004年11月,黃宏生被香港廉政公署拘捕,罪名是串謀盜竊及串謀詐騙創維數碼5000多萬港元。2006年7月被裁定罪名成立,被判6年監禁。

再見面,已是3年之後。2009年7月,黃宏生被保釋提前出獄,雖然還是創維集團大股東,但依據規定已無法重返管理層。

他開始謀劃著第二次創業。

2010年,黃宏生拋售1億股創維股票套現約9億港元,成立創源天地投資公司(下稱「創源天地」)。1年後,創源天地重組南京金龍,持股60%,後進一步增至88%。第二年,南京金龍順利取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業務涵蓋新能源客車、物流車、專用車等。

就此,黃宏生開始涉足汽車領域。借著補貼政策的東風,南京金龍可謂是扶搖直上,2014年純電動客車銷量位居全國第二,時至今日仍保持市場領先。

黃宏生在南京金龍(開沃汽車) 圖片來源:開沃汽車官方

2016年5月,黃宏生將創源天地更名為開沃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後又更名為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由此,南京金龍的品牌名稱也改為「開沃」。

而此時,正值財政部等相關部委聯合核准調查車企騙補期間,那個瘋狂年代,真正「乾淨」的車企幾乎沒有。更名後的南京金龍未上處罰名單。

到2017年,南京金龍獲得了工信部批准的新能源乘用車生產資質,隨即,開沃集團招兵買馬,正式進軍乘用車市場。「兵馬」中的骨幹,大多來自川汽野馬,一家磕磕絆絆、賣身求存的老牌主機廠。

對內,乘用車是一個單獨的事業部;對外,它叫做江蘇開沃汽車有限公司。

在糾結了南京溧水、六合等地之後,黃宏生還是決定把乘用車業務放到徐州去。儘管二者在配套方面相差甚遠,但在徐州經開區政府批地投錢的大力支持下,沒什麼困難是不能克服的。

2019年底,江蘇開沃的試裝車下線。為避免母公司的商用車業務影響乘用車,特意起了新名字叫「天美汽車」,首款車型定名「天美ET5」,還註冊了新公司「江蘇天美汽車有限公司」。

取名天美,倒不是碰瓷騰訊的天美工作室,而是開沃集團英文標識「skywell」直譯的結果。

只是,受困於聲量、銷量、資金等多方面因素,開沃集團最終還是放棄了「天美汽車」的稱號。從出生到覆滅,也不過一年半的時間。

2021年4月,創維汽車正式發布,2800萬元人民幣,開沃集團獲得了創維在運載工具上的商標轉讓。

「創維」商標轉讓現場 圖片來源:創維汽車官方

「首款」車型創維ET5(後更名為創維EV6)同期發布,彼時還讓一部分媒體及用戶小小震驚了一下:居然這麼快就出車了?但震驚過後便無下文,創維汽車的名頭,依舊沒能在市場上掀起多大水花。

再後來的劇情就司空見慣,銷量好的時候積極公布,銷量差的時候默不吭聲。一直到前不久創維HT-i正式上市,才讓更多人認識、了解到了創維汽車。

一句話總結:創維汽車並不是創維集團轉型造車的產物,而是黃宏生領導下開沃集團乘用車業務的載體。

萬變不離其宗

一如我們在文章開頭所說,三年換了3個名字。不論是之前的天美ET5、創維ET5,還是現在的創維EV6,本質上都是同一輛車;再進一步,最新上市的創維HT-i也可以看作是其增程版本。

純電動的創維EV6,官方指導價14.68萬-25.28萬元。低配車型續航410km(NEDC工況),高配車型也只有620km(CLTC工況),百公里加速7.9s,全系只標配倒車影像,20萬往上才開始配備基礎的L2級別輔助駕駛。

說到底,創維EV6不過是一個成熟技術的集合體,其中還有一部分略顯「過氣」。就比如其車窗飾條,屬於是上一代甚至上兩代工藝,同價位新車型已不再採用;再比如OTA升級的全系缺失,間接說明了整車電子電氣架構的落後。

創維EV6 圖片來源:創維汽車官方

品牌不夠強大,產品沒有特色,2022年,在這個競爭愈發激烈的純電市場,消費者或許很難找到一個購買創維EV6的理由。

不過這對於「久經沙場」的黃宏生來說也不是什麼難事,他另闢蹊徑,「創造」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賣點——健康。

最早發布的天美ET5,連名字都體現出「健康」的一面,幾款車型是這樣命名的:明心健康版、淨心智慧版、智健合一版。「健康」的核心,不過就是車載空氣淨化功能和主駕座椅的舒適性配置及一鍵調節。

也許是自覺上述命名方式不妥,在發布創維EV6時,車型名字被改成了常規的標準版、智能版、PRO版等,但主打的「健康戰略」卻從未改變。新車在原先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健康監測系統」,聲稱能監測車上人員的血壓、心率等數據。

「自從開了(創維)電動車,我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毛病都好了!」對「健康」成效的描述,黃宏生有些溢於言表。甚至在一年之後創維HT-i的發布會現場,他再次重申了這句話。

獨樹一幟的「健康戰略」,除了掩蓋產品亮點與核心技術的缺失之外,可能是領導者落後時代步伐的體現。

一同「落後」的,或還有他手下的團隊,正是文章第一部分講到的來自於川汽野馬的主體團隊。

前期做市場調研的時候,創維汽車團隊大概設定了兩個方向:一是瞄準15萬-20萬元價格區間,二是錨定純電領域。而今,前者被市場否定,後者被自身「打臉」。

2021年新能源銷量前20車型,微型車最多,中大型次之。 數據來源:汽車之家

先說定價。細數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歷程,「兩級分化」從來都是趨勢,直到最近兩年,隨著技術成熟和成本降低,中間價格段才逐漸被彌補。

說到底,還是體驗和售價之間的矛盾。消費者總是「既要又要」,尤其聚焦於15萬-20萬元這一價格區間,但是在相關技術還不發達的前幾年,做到這點簡直難上加難。

於是車企要麼做低端,價錢夠低就能弱化體驗,銷量沖高還能多賺積分;要麼做高端,用極致的成本打造極致的體驗。

創維汽車團隊瞄準的藍海,其實是一片紅海(同價位燃油車多到數不過來)。而當後來者攜更強實力闖入這一市場的時候,天美ET5毫無招架之力,這才有了頻繁更名的亂象。

一個二流團隊打造出來的產品,如何能抵擋其他人的長槍利炮?過往經驗、手中技術、熟悉的供應商資源等等,都在限制他們的發揮,更無奈的是,他們也不知道該如何發揮。

類似的案例放大到極致,五菱的團隊也造不出BBA,即便給他們足夠的預算,思路就是不一樣。

再說定位。出於政策、補貼、未來發展等多方面考慮,創維汽車和諸多品牌一樣,押寶純電,欲一步到位。在他們眼中,燃油是0、純電是1,沒有中間項。

2021年全年,插混車型增速達171.2%,領先純電 。圖片來源:乘聯會

沒曾想,2021年前後,混動市場突然就變得明朗了,政策利好、先驅引領、消費者也有需求。

如此環境下,創維汽車也擁抱了插混市場。沒有發動機?買一個就成,更進一步還直接買到了比亞迪DM-i全套動力總成。

最終落地就是創維HT-i,相比創維EV6,除了動力系統煥新之外,幾乎再沒有任何變化。還是一樣主打「健康」,還是一樣沒有亮點,官方指導價14.68萬-24.28萬元,最低配車型甚至連ESC都沒有配備。

但好在動力系統是新的,大電池、長續航、提車快(相對比亞迪),人們開始萌生了購買創維汽車的理由。截至上市發布會當晚,創維HT-i已收穫訂單14718台,都是付款1萬元的大訂。

倒不了,活不好

什麼叫好?黃宏生在發布創維汽車品牌時候給出了答案:全球十強+市值三千億元。但時至今日,創維汽車乃至母公司開沃集團都沒能順利上市,即便口號已經喊了三四年之久。

黃宏生闡述1-3-3-3目標 圖片來源:創維汽車官方

除此之外,黃宏生還提出了「1-3-3-3」目標。「1」代表已投入創維汽車100億元,後面3個3分別代表未來再投300億元,創維汽車市值跨上3000億元,再奮鬥30年。

最近的創維HT-i發布會,創維汽車又提出了「2314」戰略。未來3-5年創維汽車將推出純電和混動兩種動力,打造BE、CE、AE三大新能源平台,推出7大系列共計14款產品,並定下了2023年年銷10萬台的目標。

口氣之大,一瞬間又讓人想起恆大。

好在,創維汽車向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更多的目的可能在於投資人和經銷商。真的需要花錢辦事時,黃宏生通常謹小慎微。據內部消息,「2314」戰略現階段還很遙遠,目前的「盼頭」就是創維HT-i。

更何況創維汽車還有徐州經開區政府的投資,儘管二者因資質、對賭銷量不達標等問題鬧得不甚愉快。但畢竟真金白銀地投了錢,誰又希望它快快倒閉呢?多少還能賣點不是?

而賣多賣少,國內市場取決於創維汽車經銷商進貨的速度,國外市場則取決於海外出口公司的開拓業務(換標銷售)的能力。

透過現象看本質,在現有資源的配置下,創維汽車倒不了;不過在現有產品力的基礎上,創維汽車也活不好。

創維總部大樓 圖片來源:創維電視官方

其實,也有機會可以再好一點的。兩個成功案例,一是華為式賣車,二是哪吒式營銷,而創維可以合二為一。

華為在中國有近3000家門店,而創維家電在中國有2萬-3萬個營銷網點。把創維汽車放進創維門店,這件事黃宏生想了很久,最新計劃是聯合共建「創維無界空間」,將汽車和家電結合到一起,將用戶的體驗半徑縮小至10km。

但理想總是豐滿,現實總是骨感。雖然共享一個名字,擁有同一個老闆(創始人),但畢竟還是兩家公司,真正的全面鋪開並不容易。

再說哪吒式營銷,發力下沉市場,走農村包圍城市,發動每一位銷售的力量。早期的哪吒汽車,銷量也是一言難盡,但通過獨特的營銷模式,硬生生就是把車賣出去了。

創維汽車又何嘗不可?基於現有產品力,其兩款車型最廣泛的受眾群體正是三四線乃至七八線消費者。好高騖遠不可取,廣闊「農村」也可以大有作為。

巧合的是,創維家電有超過2萬家渠道都在鄉鎮,另外還有2000家在縣級行政區,到市級行政區,大概就只有300家。

進創維門店,走下沉市場。方法對了,醜小鴨也有機會變天鵝,而英雄,從不問出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