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級而上——靜態體驗全新東風本田CR-V

咖加車評 發佈 2022-10-09T00:38:08.450030+00:00

作者 —— 咖加用戶:笛小凡百尺竿頭,更近一步七年前的夏天,我家將一輛緊湊級老車置換為了當時剛改款搭載全新地球夢科技動力總成上市的第四代CR-V,這麼個小巧好開肚囊又大的車一下就成了備受全家三人寵愛的交通工具。

作者 —— 咖加用戶:笛小凡

百尺竿頭,更近一步

七年前的夏天,我家將一輛緊湊級老車置換為了當時剛改款搭載全新地球夢科技動力總成上市的第四代CR-V,這麼個小巧好開肚囊又大的車一下就成了備受全家三人寵愛的交通工具。晚上出去吃飯,停車場擁擠為了好停車要選她;長途探親,節禮貨物多為了裝載要選她;甚至在去車站接朋友時,為了第二排寬敞的三人乘坐感受也經常選她。

一轉眼七年過去,這輛當年的新車已經行駛了超過14萬公里,七年裡迎來了產品的兩次換代,當年剛剛搭載地球夢的「新科技」也已經成了「爺爺輩」的產品。前幾日,東風本田全新一代CR-V汽油版車型正式上市,從產品代次來看,這已經是CR-V家族的第六代產品了,我也去經銷商處看到了本次換代後的新車,靜態方面結合前代(17-21款)產品看看異同。

「改款車型介紹」

按照本田家族產品穩定的5年換代周期推測,第六代CR-V在2022年於國內上市也確實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過遲遲沒見到這款全新車型在世界範圍的亮相,直到今年5月,也工信部放出了第六代CR-V的申報圖,這也幾乎是全球車迷第一次看到新款CR-V車型無偽裝外觀。

隨申報圖一起流出的,還有此前盛傳的「更大車身尺寸」,此前的CR-V尺寸一直很克制,車長壓在4.6米以內,甚至於巧到前兩代上市時車長數值完全一樣,都是4585mm。而全新的第六代CR-V車身長度上漲了10cm,車長突破了4.7米。不知是被友商指引,還是自信於上漲後的車身尺寸,東風本田也正式把7座版的CR-V帶來了中國大陸市場,關於「中型SUV搭載七座是否雞肋」的討論再次掀起。

說來好笑,CR-V作為傳統印象中和途觀、奇駿近似的競爭對手,在某汽車門戶網站的分類卻不同。後兩者都是「中型」,而CR-V被歸為了「緊湊級」。實際到底被媒體歸為哪類並不重要,我們還是一切以體驗為先。

新車上市後,我也到經銷商實車體驗了一下,七座五座的展車都體驗了一下,靜態差距比想像中大得多,正好也能藉此機會給此前關於七座的討論再次蓋棺。

「外觀與內飾功能設計」

(一)外觀設計

整體來說,我覺得全新的第六代CR-V相比此前兩代產品有了較為明顯的造型改變,明顯硬朗大氣了一些,不知是不是造型所致,觀感上新一代車型車頭引擎艙的長度占比似乎有所提升。縱然尾燈設計還是如前代那般神似某些北歐產品,但我還是想給這次換代的造型設計點個讚。但與此同時,整車各處接縫還是一如既往的大,無論引擎蓋與翼子板間、前後車門之間還是後備箱蓋板兩側的縫隙都還是與前代類似的水平。

相比於上代車型全系採用雙拼色輪圈,全新第六代CR-V的輪圈樣式樸素了不少,17英寸、18英寸的款式均是顏色鋁合金,也沒有見到上代四驅高配款那種怪異的「風火輪」樣式。

(二)內飾造型

坐進車裡,不知是否是經過了第11代思域一年多的培養,全新CR-V這套中控造型十分眼熟。空調面板以上的區域,無論是出風口造型、中控屏位置以及方向盤造型都與第11代思域別無二致,按鍵手感、車機功能、細節做工這些方面在同級都還算精細,內飾材質分布也是熟悉的樣子。

但要論面上用料和那種撲面而來的豪華感,目前同價位不少自主品牌新品確實達到了新的高度(特別指出:這裡不含比亞迪,我認為時至今日比亞迪王朝系列產品內飾仍舊沒有擺脫土嗨品味,個人完全無法接受)。這裡也可以順帶猜測:坊間一直有傳聞CR-V、皓影、ZR-V致在、思域這些車均有近似的架構,所以中控台造型相似其實不無來由,不過這也僅為猜測,到底是所謂「套娃」還是架構區隔,答案等到明年新款雅閣亮相再揭曉。

(三)中控布局

而充電口及中央通道區域則有了全新的設計,無論相比思域還是前代CR-V都完全不同。全新的第六代CR-V摒棄了此前堅持了超過15年、覆蓋三代車型的檔位操作杆上置設計,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傳統」的中控檔杆設計,且和某些競品類似,檔杆布置在了中央通道靠右一側,不過好在都是便於觸及的區域。

我個人非常認可這次新CR-V中央通道的設計,首先是最前方的儲物盒&無線充電區,三維尺寸都很大,比前代地台式中央通道最前端的橫置無線充電板面積要大了不少,可以平鋪兩個大屏幕智慧型手機都沒問題(思域雖然儲物格布局類似,但有個小問題,手機插著線盒子進深就不夠容納)。

而檔把區後側也換成了傳統的水杯槽+封閉扶手箱設計,上代可滑動蓋板改變空間組合的中央扶手箱設計也成為了過去式。扶手又深又寬,足夠使用但最大容積肯定不如上代的貫通設計,但不得不說上代產品那可滑動的塑料蓋板與扶手箱蓋滑動阻尼都特別廉價,充電接口也隱藏在蓋板下方,遠不如最新款的設計簡潔。

相比之下,門板的儲物空間變化不大,依舊是有好用的拉手儲物格和寬敞的底部區域劃分;後排出風口的造型和手感相比前代有退步,雖然影響不大但確實略礙觀瞻。

還要補充一點,不同於第11代思域從低到高相同的內飾材質分布,全新第六代CR-V的中控台塑料裝飾在高低配上略有差異,大家看空調出風口周圍,低配為啞光漆(並非普通的灰塑料,但也並不顯檔次),高配車型為鋼琴烤漆設計。

方向盤基座處也有所差異,中低配為塑料,高配是鋼琴漆。

「七座版乘坐感受」

(一)進化的駕駛席

咱們就少廢話,先從七座版的第一排開始。首先登上駕駛位,令人欣喜的是新一代車型的駕駛位人機模型有了進一步優化,方向盤相比老款更直立、離駕駛員更近,駕駛員對方向盤的把控自然也會更好,但此處也得說明:方向盤可調範圍目前還不能令我滿意,我覺得完全可以進一步增大,駕駛坐姿除此也就沒有什麼缺點了。

副駕駛依舊提出一點批評:坐墊不可進行高低調節,這問題都已經延續了好幾代,而且豐田本田似乎約好了似的都在這個地方節省,不知啥時候能想起來改一改。

(二)掙扎的第二排

很多媒體的通稿和視頻中都會提到全新CR-V可以水平90度打開的後門,但這實際上已經是CR-V持續多代的設計,沒啥好夸的,基本操作而已。

進入第二排,比腿部空間本身帶給我感知更強的其實是坐姿和頭部空間。全新第六代CR-V的第二排座椅相比前代產品提高了基礎高度,第二排有了「劇院式」的乘坐感受。同時車頂天窗簾收納包區域沒有在兩側掏空,如果從老款下來立刻進入新一代型,會感覺頭部空間有著較為明顯的差異。當然這也不至於頂頭,我身高1.78米,坐進第二排不管靠背處在哪個俯仰位置,頭頂離車頂的距離還都是足夠充沛的,只不過沒有前代那麼鋪張罷了(下面也放一張老款車型二排頭部空間的圖作為對比)。

而這次產品變化的重點,也就是超過4.7米長的尺寸並沒有在第二排得到特別強烈的反饋。當然從老款進新一代車型確實是是能夠感覺到腿部空間和坐墊基礎高度的增長,但距離同門產品冠道那樣誇張到鋪張浪費的後排空間還是有差距,大家可千萬別胡亂預期。(圖片拍攝角度不同,實際新一代車型後排腿部空間確實大一些)

第二排座椅的靠背可調角度也是這次換代的一個改變點,可調範圍直接從原先的兩檔變為現在從直立到半躺的十級可調,但是,這個功能有點問題。從這張圖里大家應該可以看出,七座版全新CR-V的第二排座椅靠背轉軸位置明顯比較高,大幅後調靠背角度,轉軸處的靠背根部就會明顯前凸,實際的半躺位乘坐感受並不舒適就算你買來我也不推薦使用。

相比之下,靠背角度微緩的狀態下,靠背的舒適性明顯得到了提升,腰部集中的應力也能得到比較好的分散,但是問題還沒完。

可能是為了照顧第二排座椅翻折頭枕的設計也變為了飽受詬病的「前扣式」設計,雖然前凸幅度不大,但作為CR-V的後排,這無疑是一個缺點。

(CR-V進入第三排的方式類似部分歐洲產品,整個座椅離開地板整體向前折,這對豎向高度要求不低,所以我傾向於認為這個頭枕設計是為了三排座而妥協。)

(三)沒用的第三排

終於到了備受期待的第三排體驗環節,結果不出所料,果然只能差評。如之前我對漢蘭達及理想ONE第三排的評價,CR-V的第三排板凳是不具有什麼實際使用價值的,而且比前述二者更甚一籌。論「第三排坐小孩」,我相信帶過娃的家長都知道把小小孩關在幽閉的第三排是什麼體驗,怕是全車乘客都不得安寧;而隨著小朋友長大,第三排的座椅厚度、空間也不足以滿足他們的乘坐需求。我作為親身體驗者,勉強在第三排里擠了一下,大腿完全懸空就不提了,最可怕的是如果想順利把第二排座關上,留給第二排乘客的腿部空間也從本來的寬鬆變得非常緊張了。

除了狹小的腿部空間,地板上波瀾起伏的座椅導軌也再處處限制第三排乘客的活動,回顧了一下從第二排鑽進來的全過程,似乎壓根沒有太多下腳之處,使用場面可想有多狼狽。

缺點至此還沒說完,對於我的上身長度,這個第三排只有最陡直的角度可以使用,一旦想後調靠背,我的頭頂就會牢牢地撞上車頂。

可能唯獨第三排座椅本身的柔軟程度算是一個優點,但在如此多的硬傷面前也完全不值得一提。

(四)被擠占後備箱

第三排本身沒法用其實也就算了,衍生的負面影響還波及到了後備箱。眾所周知,CR-V的後備箱低地台開口是多代延續至今的優勢,全新一代產品也不例外。

但在此基礎下布置第三排座椅就是噩夢了,在放倒第三排座椅的狀態下,整體第三排占用了後備箱十幾厘米的豎向高度,原有的平整後備箱被迫成為了階梯狀(靠近尾門有個30-40厘米進深是原有的地板高度)。

為了補救第三排帶來的問題,東本給最後這塊厚實的蓋板設計了一個抬高的限位,在抬高以後與放倒的第三排座椅可以保持齊平,但中間留下了一瓶水的空隙,看著彆扭用著也不自然,一定程度上犧牲了CR-V原本極為出彩的後備箱實用性。

總結而言,儘管全新第六代CR-V加大了尺寸、增大了空間,但七座版本完全是沒有意義的存在。很多人會說七座也許可以只用前兩排,但事實上為了這個所謂的「七座」犧牲了太多座位數之外的使用體驗,不推薦任何朋友選購。

「五座版乘坐感受」

前文細數了七座版CR-V的幾宗罪,二排座轉軸處的尷尬、狹小的第三排表現、無奈的後備箱布置以及不算完美的第二排乘坐感受都令人唏噓,但這代CR-V就此墮落了麼?

並不是,以上的所有缺點在五座版車型上都毫不存在。相反,五座版全新第六代CR-V的第二排乘坐體驗相比無論前作還是同級其他產品都上了一個新台階!

(一)領先的第二排座椅

前排與七座版一樣,咱們就過了。第二排腿部空間與七座版一樣,足夠寬敞,同時還保持了七座版類似的座椅前後滑動功能。

仔細看這張圖,圖左側五座版的座椅模型其實與七座版是完全不同的,咱們首先從七座上問題最大的靠背轉軸說起。七座版的轉軸在坐墊上方,而五座版的靠背轉軸則在靠背和坐墊的夾角處,無論將靠背調整到多緩的角度,腰部都不會有集中應力,半躺的坐姿一下從七座的「不可用」提升到了很高的水平,這也在同級樹立了新標杆。

咱們再看坐墊部分,五座版同上代產品一樣擁有隨著靠背放倒關聯下沉的坐墊設計。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全新第六代CR-V的坐墊比前代更加精妙:隨著靠背後仰,坐墊的傾斜角度也會小幅度隨之上揚,這一點設計也會進一步提升半躺狀態下座椅對乘客的承托。

除此之外,五座和七座版的第二排區別還體現在頭枕造型的不同和中間乘客安全帶收納方式上。七座版的中間座位安全帶收納在座椅上,但五座版則是與前代相同,收納在天花板上。

這其實也給五座版帶來了一些附加缺點,那就是對左後座乘客頭部空間的侵蝕。其實這個鼓包位置和老款是一樣的,只不過老款靠背調節範圍有限,全新第六代CR-V的靠背角度更緩和,半躺狀態下可以恰好調整到鼓包下方罷了。

不要緊張,即便如此,我坐在左後座頭頂還是綽綽有餘的,只不過相比於右後座的寬闊空間有比較顯著的差異罷了。

(二)後備箱霸主地位依舊

沒了第三排,後備箱的缺陷自然也就隨之消失了,拉開尾門,熟悉的大空間、豎向空高、低地台、雙層地板限位全都回來了,而且得益於車身尺寸的增長,後備箱容積也進一步增大。

在一切繁榮的背後,全新第六代CR-V也丟失了一點保持多年的優勢項,那就是第二排放倒後和尾箱貫通的全平裝載空間。這次的新款車型,一方面取消了此前便捷的後備箱折座拉手(不知與前後可調的座椅新設計是否有關),摺疊座椅僅能通過第二排側面靠背調節拉手完成。

第二排座椅摺疊後椅背是水平的,但比後備箱地板卻實實在在地要高出一拳,二者連接處有一個小斜坡,這算是新車型在實用性上僅有的一點退步了,實屬遺憾。

「總結」

仔細體驗之後,不得不說你大爺還是你大爺,在中型SUV紅海狂卷的今天,本田還能在CR-V這種拳頭產品上把第二排乘坐感受提升到新的高度,實屬不易。這次全新換代的第六代CR-V已經在靜態層面展現了不俗的實力,動態表現也值得期待,而更讓我期待的PHEV和HEV版本也都在來的路上了。

同時也不得不感嘆,比選車本身更重要的是明確自己的購車需求,早在去年漢蘭達的文章中,我就表達過對中大型SUV(如理想ONE、漢蘭達)第三排實際存在價值的質疑。七座版CR-V作為尺寸和實際車內空間都更小的車,第三排本身更加沒有使用價值,而其存在還會對實用性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這樣的產品其實沒有任何選購層面的存在意義。

很多人會想著:我總可能有一天會用到七座,但真為了那兩個狹窄的座位,犧牲自己95%以上時間的使用體驗,你覺得值麼?於我來說,除非白送且不給選,不然沒有任何買七座版CR-V的理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