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大都基於兩點:一個是利益,另一個是認知

哲學詩畫 發佈 2022-10-13T15:38:34.125887+00:00

如果你觸犯了某些人或某個人的利益,衝突自然就來了。這種衝突很經常,也很容易理解,畢竟大家都需要生存和生活,個體想要存活就必須實行自我保存和發展。

如果你觸犯了某些人或某個人的利益,衝突自然就來了。這種衝突很經常,也很容易理解,畢竟大家都需要生存和生活,個體想要存活就必須實行自我保存和發展。

嚴格講,這算是人的本能意識,也是所有動植物們的本性。看過動物世界的人都知道,很多動物都有領地意識,尤其是獅子老虎這樣的頂級掠食者,它們的領地意識更強,一旦有其他動物或雄性挑戰者進入,就會爆發爭鬥。從某種意義講,這種競爭式的爭鬥更有利於生存繁衍,生物進化。而人類社會的競爭同樣如此,只不過相比自然界,人類的這種競爭更加複雜多變,充滿著人性的黑暗和不確定。


這種由自我保護造成的衝突跟利益相關,是人和動物自然選擇的結果,是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這種衝突的根源很簡單,就是利益,或者更準確說是一種為了生存所需要的能量和資源,對此我們無可厚非。

但人與動物不同,人是這個世界上最複雜的生物。因為人不僅有本能,還有理性,他會思想,有複雜的情感。

如果我們深入到生活的細節,我們就會發現,除了利益之爭,人類還有另外一個因素導致的衝突,那就是認知,或者更準確說是理念或觀點。

在生活中的眾多矛盾或衝突中,由於認知(三觀、思想、想法、是非評判、理解力等)導致的衝突不在少數。網絡出現後,很多網暴就是由於認知不同,網民或噴子們會分為兩派,一派覺得這個觀點對,極力吹捧,另一派覺得這個觀點不對,奮起反對,於是乎指責、攻擊、謾罵,甚囂塵上,愈演愈烈。

有人說,人性中有好鬥的一面,只不過平時這種特性被隱藏或者說被生活的一些問題所占據後暫時壓抑了下去,一旦遭遇契機或出現一些導火索,鬥爭就會爆發。

中國古人講以和為貴,後來的學者分析稱,這樣做的目的其實重點不在和氣,而是為了化解爭鬥和衝突。因為中國古代是人情社會,不是法制社會,人們那時做事的方式是從人本和人性出發,並非從法理的角度出發。所以,「以和為貴」的重點,在化解和平息,不在和氣或貴氣。

古人除了有「以和為貴」,還有「和而不同」。既然每個人的性格、家庭和教育背景、人生經歷不同,肯定就會導致認知、理念和三觀上的不同。

根本上看,每個人都會從自身來認識世界,這自然就導致了判斷與理解上的差異。如果你問一千個人什麼是幸福,估計會得出一千個不同的答案,這就是認知之爭。

認知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立場,而立場、角度和脾性又會接著生出愛憎。合得來的,覺得他什麼都好。合不來的,覺得他渾身都是毛病,這就是我們每個人由於只會從自身和小我出發考慮問題所導致的現實衝突。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道不同不相為謀」,這些是很好的佐證。從自身出發有好處,也有壞處,一定要辯證地看。好處是讓自己和世界對接起來有一定的人生依據,壞處是一旦自我陷入狹隘,偏激,就會給他人貼上標籤。

如果看不到自我的局限以及人的局限,對自己了解的不夠透徹,就會在認知的道路上越走越窄,喪失客觀和理智,對事物和人不能全面地認識和感知。

所以說,遇到衝突時,先要讓自己冷靜下來,想想衝突的原因是什麼,不要盲目站隊,更不要相互指責謾罵。如果我們能從低層次、低維度、單角度,跨越到高層次、高維度、多角度,相信我們就能看到更多的真相,對世界和自身也將認識得更清晰和深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