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推進右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採取了這些舉措→

百色新聞網 發佈 2022-10-20T15:43:58.058251+00:00

原標題:用法治力量守護綠水青山——百色推進右江流域水環境保護綜述□本報記者 羅 霞水波瀲灩、魚游鳥戲……乘船游右江,目之所及,山青、水綠、天藍,隨處都是美景。

原標題:用法治力量守護綠水青山——百色推進右江流域水環境保護綜述

□本報記者 羅 霞

水波瀲灩、魚游鳥戲……乘船游右江,目之所及,山青、水綠、天藍,隨處都是美景。生態好、環境美,這不僅是群眾的直觀感受,更有實實在在的數據佐證:2021年,我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綜合評分在全國337個地級市中排名第6,全市總體水質穩中向好,其中右江流域的澄碧河水庫及東筍、公簍、英和、雁江5個國控斷面,治塘、果芬2個區控斷面,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水質均達III類水質以上,達標率為100%。

綠色是百色的底色,右江是百色綠色的源頭。近年來,百色市積極謀劃、多管齊下,不斷加強右江流域水環境保護,2021年1月1日,《百色市右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正式施行,以嚴密法律制度為右江水質保駕護航。

頂層設計,構建治水新格局

10月12日一早,市民陸女士到江濱路晨跑,深秋的鵝江,波光粼粼。陸女士感慨,如今的右江流域水質越來越好,兩岸的風景也越來越美,茶餘飯後在河邊談笑漫步、健身娛樂成為市民重要的休閒方式。

右江是流經百色市區的主要河流,是百色人民的母親河。經過近年來大力開展沿岸景觀的美化亮化,沿河而建的親水平台、沿河步道等成為城市亮麗的風景線。這是我市強化頂層設計,構建治水新格局的縮影。

治水是一項系統工程,百色堅持規劃先行、謀定而後動。近年來,百色加強制度建設、編制專項規劃,將包括右江流域在內的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和整治工作列入《百色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並編制《百色市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對右江流域各地表水考核斷面、飲用水水源地等提出了具體水質目標,制定了詳細保護、治理措施,並逐年出台市年度水污染防治計劃,分階段分步驟落實右江流域水生態保護工作。同時全面推行河長制,右江沿線已建立自治區、市、縣、鄉、村5級河長制體系,共落實河長151名。每級河長落實河長制要求,定期履行職責開展巡河工作。

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我市積極主動將右江流域水環境保護作為財政重點保障事項納入各年度預算。2021年以來,落實右江流域水環境保護工作經費1045萬元。同時,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獲得2021-2022年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1845萬元,為右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有關工作落實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積極探索在右江流域上下游建立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推進編制《右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資金池方案》,建立流域生態保護聯防共治長效機制,有效化解跨區域河流生態環境的治理難題。在自治區牽頭下,與南寧市簽訂了右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2020年以來,共獲得自治區下達的右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試點獎勵資金2716.67萬元,其中南寧市716.67萬元,專項用於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生態環境能力建設、生態環境修復等工作。

精準施策,系統治理護河清

近年來,百色運用「加減乘除」法打出一系列「組合拳」,深入推進流域污染防治。

治源頭,在禁種禁養上做「減法」。治理一江清水,必須從源頭上嚴管各類違規養殖現象。百色明確劃定了右江流域兩岸禁養區、限養區,以及流域水產養殖禁養區,並對禁養區內原有養殖場、各類漁業養殖設施依法關閉或拆除。目前右江流域畜禽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已基本清除,小部分農村家庭散養戶則實行種養結合,畜禽糞污收儲還田利用。

強建設,在治理設施上做「加法」。推進流域工業集聚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目前,4個自治區級工業園區均已建有污水集中處理設施,2個縣級工業園區集中處理設施均做好各企業排放監管,確保企業污水達標排放。做好入河排污口監管,右江流域14個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已全部納入在線監控,2022年上半年排放達標率為100%。今年4月,我市啟動城市建成區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完成了204個右江流域城市建成區入河排污口排查登記。持續加強管網建設,開展「百色市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2021年以來,全市累計建設、改造污水管網265.56公里。推進百色市中心城區污水處理系統治理一期工程PPP項目、田東縣污水治理廠二期及配套管網工程項目、西林縣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等項目建設,做好已建成市、縣、鄉鎮污水處理廠維護管理。強化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已在右江流域建成191個農村污水處理設施。

此外,全面加強對流域內企業、船隻等的檢查執法工作。流域內重點污染源企業均已安裝在線監測儀器,並與我市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中心聯網,實現了對重點污染企業排放情況的實時監管。今年開展了環保、安全、禁漁等多項船舶檢查工作,共檢查船隻1561艘次,檢查漁港碼頭及漁船自然停靠點153個次,清理整治違規網具數量1156張,查辦違規違法案件6件,督促問題整改3項。

促循環,在資源利用上做「乘法」。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2022年上半年,完成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433.04萬畝,水肥一體化推廣面積12.16萬畝,綠肥還田面積31.67萬畝。加強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在各縣(市、區)分別選擇1個鄉鎮10%的農戶開展畜禽糞肥還田改革試點示範工作,目前全市累計有412家養殖場獲得生態養殖認證。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88%,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100%。推進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全市已設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站(點)1619個。

轉方式,在綠色發展上做「除法」。進一步加強水土流失治理,2021年以來,我市在右江流域共建設水土保持項目5個,落實投資2045萬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6平方公里,有效防治流域水土流失。營造水源涵養林,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石漠化綜合治理等工程。在右江區、田陽區、田東縣、平果市等4個縣(市、區)因地制宜營造水源涵養林,目前水源涵養林面積達63.3萬畝;積極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珠江防護林、石漠化綜合治理等工程,目前已落界天然商品林管護面積57.36萬畝,實施退耕還林管護面積124.03萬畝,2017-2021年實施封山育林面積17.43萬畝、珠江防護林新造林面積5.93萬畝、石漠化綜合治理新造林面積0.6114萬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