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地鐵深度改變青島「生活版圖」

首頁新聞 發佈 2022-10-21T16:20:49.027931+00:00

地鐵,是青島城市發展的縮影。從2012年青島地鐵集團正式成立,到2015年開通第一條地鐵線,到如今,青島地鐵已有十一條在建線路,六條投入運營。十年間,青島已成為全國地鐵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地鐵,是青島城市發展的縮影。

從2012年青島地鐵集團正式成立,到2015年開通第一條地鐵線,到如今,青島地鐵已有十一條在建線路,六條投入運營。十年間,青島已成為全國地鐵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十年時光,一條條地鐵如時光隧道,改變著城市生活,拓展著城市空間,是青島這座城日新月異、進階躍升的生動見證。

6分鐘的「青黃相接」

那時與今日,青島與黃島間講述的是不同的故事。1986年,青島與黃島輪渡航線開通,首次將「青黃」距離拉近至半小時。2011年6月30日,隨著膠州灣大橋、膠州灣隧道的通車,將「青黃」間的距離進一步縮短;2021年12月30日,隨著1號線南段的通車,「青黃」相接跨越35年的發展,通勤時間從半小時縮短至6分鐘。

從隔海到輪渡,從輪渡到隧道,從隧道到地鐵,6分鐘的「青黃相接」,是時間的縮短,也是時代的變遷,更是青島快速發展的最好體現。

「比開車走隧道還要快,6分鐘就能『過海』!」坐在飛馳的地鐵上,從市南區團島站到西海岸新區的鳳凰島站,短短6分鐘就實現了「青黃相接」,這讓在青島市區上班、在新區居住的市民張贇十分激動。2021年底,地鐵1號線的全線開通,徹底改變了他之前每天驅車往返「青黃」的出行方式,如今坐著地鐵上下班變成了他的日常。

從一條線,到一張網,地鐵改變了這座城,改變了在這裡生活的人。

「地鐵時代,速度快了,但生活慢了。」市民崔娜說,從燕兒島路到芝泉路,不遠的距離,往往因為堵車而變得格外遙遠。地鐵2號線開通後,她終於從堵車的日子中解脫出來。「我不再步履匆匆,早晨可以悠閒地吃頓早餐,晚上還有時間帶孩子出去遛彎。」在崔娜看來,地鐵幫她省下的時間,足夠讓她更從容地面對生活。

一個個跳動的數字,無不折射出青島發展的一次次飛躍。

十年間,地鐵線路從無到有,如今已有6條線路運營,全長284公里,運營128座車站。另外,還有11條線路同時在建。待全部建成後,青島東岸城區交通網絡將進一步織密,西岸、北岸城區網絡骨架也將初步完成搭建。三岸主城區內部將實現45分鐘可達,東岸西岸北岸三城之間1小時可達的中心灣區軌道交通網絡,將有力支撐「一主三副兩城」都市區空間結構,一個「軌道上的青島」正呼嘯而來,青島人迎來了一個全新的生活方式。

城市動線的延伸串聯

迅捷的地鐵不僅縮短了人們的出行時間,延伸了活動範圍,更提高了生活品質。十年間,地鐵已成為城市動線的延伸,串聯起大青島的城市發展格局。

自建設起,青島地鐵便如一張密織的網,由主城區向四周迅速輻射開來——

2015年,地鐵3號線北段通車,成為山東省首條通車的地鐵線路。

2017年,地鐵2號線東段開通,地鐵進入換乘時代。

2018年,地鐵11號線、13號線相繼開通,青島地鐵版圖向北延伸至即墨,向西延伸至西海岸新區。

2020年,青島地鐵1號線北段(東郭莊站至青島北站)、青島地鐵8號線北段(膠州北站至青島北站)雙線同步開通,青島第五、第六條地鐵線路建成運營,青島地鐵版圖又繼續向北延伸至膠州。

已開通運營的6條地鐵線路,讓主城區與郊區的交通動線更活躍了。坐著地鐵去趕集正成為青島市區居民的新時尚。

地鐵13號線,每逢農曆的四、九日,泊里站是最熱鬧的。從四面八方趕來的市民,三五成群的推著小車、提著袋子,從站台蜂擁而出,奔向不遠處的泊里大集。

11號線則成為市民去即墨鰲山衛趕集的最主要通道。「自青島地鐵11號線全線通車後,去趕集方便多了,山東大學站出了地鐵口步行約百米,就是鰲山衛大集所在地,每次趕集大軍在站口排起長隊都是當地一景。」市民李軍說道。

再看主城區比較火熱的商圈,坐標無不在地鐵沿線。

萬象城、凱德廣場、樂客城……商業的升級,地鐵的加持,讓青島的商圈告別了一枝獨秀的局面,遍地開花成為了青島商圈的新常態。2022年8月27日,是毗鄰2號線遼陽東路站的萬象匯開業的日子。當天,遼陽東路站出站客流由前一個周六的8455人次,增長至22762人次;進站人數由前一個周六的8295人次,增長至23503人次。便捷的地鐵交通,在不斷地助力青島商業版圖的擴張布局。

地鐵的開通,也改變了遊客的選擇。如今,不少外地遊客會有意識地選擇離地鐵站較近的酒店入住。多條地鐵線的開通,串起了中山路、台東、八大關、五四廣場、小麥島、石老人、李村商圈等著名景點及網紅打卡地,不僅有「顏值擔當」,更具有「價值內涵」。

今年夏季,青島地鐵串線成網正式邁入「百萬客流時代」,284公里線網無疑是第一把「推手」。6條地鐵線網串聯了機場、鐵路、汽車站等多個客運樞紐站場,這些樞紐通達全省、全國。從2015年3號線北段通車,到現在的6條線路、總長284公里的地鐵線網,青島地鐵運營里程在短短几年間躋身全國前十,成為僅次於北京的北方第二城。

向下紮根與向上突破

284公里的地鐵線網,是地鐵商業布滿城市的觸角。

向下紮根,圍繞地鐵車站、依託地鐵客流,青島正打造軌道上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向上突破,打破地鐵場景邊界,在城市更新領域深耕細作,一個個商貿新範本正初現端倪。

經常來往於青濟兩地的張女士喜歡在地鐵北站的「壹心制面」小店裡,吃一碗熱乎乎的牛肉麵;居住在天泰陽光地帶的蔣先生期盼著2號線海信橋站的小型商業體早點開業;在常寧路上班的藍小姐,每天走出地鐵大廈站時,都要在地鐵站里的7-ELEVEn便利店買上一份早餐;在無棣路、蘇州路,不少人盼著高架橋下的波螺油子多點菸火氣......

未來很多的地鐵站,將不僅僅是站點,它們即將變身成一個個消費場景的新地標,讓流淌於大街小巷的地鐵站旁升騰更多的「人間味道」。2021年底,商務部等11部門聯合發布通知,公布了全國首批30個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名單,青島入選。於此,青島依託快速鋪展的地鐵線網,升級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多業態、總消費、廣渠道、全域」的新型商業模式「破陣出圈」加快成勢,全力開拓「軌道上的新商圈」。未來五年,青島地鐵與麗達將合作開辦精品生活超市11家、社區超市80家,規模超市市場占有率達到10%以上;到2031年底,開辦精品超市將達19家,社區超市達200家,形成在青島七區三市的完整業務布局。

青島在地鐵產業運營異軍突起的迅猛勢頭,迅速引起了業界關注。其創新的商業模式,也開拓了國有企業進軍商貿領域的新範本。

回到「壹心制面」的品牌打造實踐,青鐵商業沒有選擇單純的資金注入、一包了之,而是通過與知名餐飲策劃團隊「人間采蜜」深度合作,建立聯合運營體。除了投資模式和品牌運營模式的創新,青島地鐵還創新了Mini TOD商業業態,把客流量可觀的地鐵站點地面空間打造成小型商業綜合體,為市民提供多樣服務體驗和便捷生活服務。今年上半年,台東站「青鐵·東熙巷」的開業在業內引起較大關注,Mini Tod因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充沛的乘客流量、城市商圈的賦能,迅速引來了國內外品牌青睞。

青島在地鐵經營賽道的努力,正在實現從「城市軌道」向「軌道城市」的轉型。

地鐵建設及地鐵沿線開發建設是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主攻方向之一。2022年初,青島就確定了「TOD綜合開發投資一千億」的目標,提出了「讓更多人工作生活在地鐵旁」的美好藍圖。未來三年,青島將通過TOD綜合開發進行老城改造,引領城市更新,解決交通擁堵、停車難停車亂、居住環境差、配套不完善、綠化品質低等城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帶來的問題。

更多的「地鐵新城」將在青島出現。除了已在運營中的台東東熙巷、建設中的海信橋「青鐵·時光里」,青鐵商業公司布局的台東站「青鐵·南北里」、團島站「青鐵·觀海薈」等項目也在全力籌備。以南島項目為例,該項目地處市南區西部的「老西鎮」,片區內自然資源豐富但設施相對陳舊,項目將於2023年3月開工。待TOD項目落地後,將先將污水處理廠搬遷至地下,再圍繞未來地鐵2號線西延線帶來的利好,打造生態複合型的樣板街區、山海一體的城市景觀,給片區市民提供高品質的生活環境。

一條特色多元化的商業運營之路正越走越寬廣。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青島地鐵沿線,將生長出若干煙火氣、時尚氣濃郁的人文空間、生活空間,為島城消費業態的多元化、消費動能的強勁化提供助力。

鋪展城市空間

歷史建築和片區是青島的文脈所載、底蘊所在。滄桑厚重的老城區,因地鐵的穿梭而重現活力。

2022年3月,在原「波螺油子」舊址區域的一棟歷史建築前,青島舉行了「地鐵線路周邊歷史風貌恢復項目」啟動儀式。在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開局之年,青島正為地鐵沿線歷史文化街區和風貌建築謀劃新生,為老城居民生活品質提升呈交地鐵方案,開闢軌交行業助力城市更新的全新路徑。

「散落在老城區的異域風情建築構成了青島建築最獨特最有個性的風貌樣態。通過對老街區、老建築的修繕,重現精緻的懷舊風情,是青島老城區破圈出圈的引爆點。」青島地鐵藝術設計專家委員會的專家、青島籍畫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杜大愷近日對波螺油子片區進行了深度現場調研。杜大愷認為,要深度研究老城區業態招商,對業態引入模式進行根本性創新,提升居民居住品質,推動項目可持續發展。

秋風乍起,地鐵空間上下卻是暖意洋洋。數輪的深度調研,中山路站里院項目即將迎來煥新的高光時刻,其將引入高檔餐飲業態,填補片區高端餐飲空白。同時,承載城市記憶的波螺油子項目中,片區5棟歷史建築已招商落位,一個可閱讀、可漫步、可休閒、可娛樂的全新文化地標呼之欲出。

2022年9月,青島TOD項目「一號工程」——青島創新創業活力區打下圍護結構施工第一鑽,邁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從四流中路拐進一條沒有名字的小路,穿過跨度十多米的大門,有一處如同「小城鎮」的老廠區,林林總總幾十處車間、倉庫、食堂、辦公樓,卻少見人影。這裡是原青島國棉六廠舊址,也是青島創新創業活力區中的一塊重要「拼圖」。

這一帶曾是青島紡織工業的聚集地,隨著城市變革和產業調整,傳統紡織產業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幾個月前,青鐵置業的工作人員進駐這裡,開啟了原青島國棉六廠老廠區的改造工作。依靠高鐵、地鐵多線交會帶來的強大客流,發揮原青島國棉六廠承載的文化記憶,這裡將對標北京798藝術區,打造包含酒吧、文旅、餐飲和劇場等元素在內的公共文化活力區,塑造未來青島新門戶的複合式藝術交流空間。

「把現代建築和傳統建築相結合,通過交相輝映的設計理念,打造城市人文新地標,讓市民既能感受到青島城市發展的歷史和過去,又能展望繁華美好的未來。」青鐵置業副總經理趙玥博表示,TOD綜合開發是城市發展的一場「思想解放」,是城市開發理念的更新和城市運營方式的重構,在盤活低效用地、重塑老舊片區方面,TOD將越來越多地發揮積極作用。

從地鐵站到TOD,從出行方式到生活方式,從文化空間到城市空間,青島正全面匹配城市空間發展布局。以軌道交通網絡為主線,建設運營「軌道上的青島」,已成為引領城市更新的新路徑。

一組組躍動的數字,一張張熱情洋溢的笑臉,一座座星羅密布於青島街頭的地鐵站,一條條蜿蜒於地下並不斷掘進的「鐵龍」,都可以清晰地洞見青島前行的每一步——輕盈的抑或是鏗鏘的,觸摸到城市發生的每一點變化——細微的抑或是翻天覆地的。

時針指向下一個十年,青島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永不止步,沿著地鐵這條生機勃發的城市「生長軸」,青島的美好生活一路鋪展,追夢人步履鏗鏘,已踏上新的築夢之路。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