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的崛起,富了誰?實體店的沒落,又怨得了誰?

遠豐軟件 發佈 2022-10-21T16:54:39.250954+00:00

經常聽到有人說,電商平台衝擊了實體店,是因為電商的發展引起了實體店的倒閉。確實這些年國內電商滲透率越來越高,很多人都選擇在網上購物,就算去實體店也是逛的多。但是這兩者其實不是絕對衝突的商業模式。跳出來思考,商業發展的本質其實就是不斷打破交易壁壘,減少信息不對稱性。

經常聽到有人說,電商平台衝擊了實體店,是因為電商的發展引起了實體店的倒閉。

確實這些年國內電商滲透率越來越高,很多人都選擇在網上購物,就算去實體店也是逛的多。

但是這兩者其實不是絕對衝突的商業模式。

跳出來思考,商業發展的本質其實就是不斷打破交易壁壘,減少信息不對稱性。

如今信息透明越來越高,同一個東西基本全國一個價,這在過去不是,很多實體店就是通過這種信息差獲得利潤。

所以說電商不過是商業發展的結果,利用網際網路打破貿易壁壘,就算沒有電商也一定會其他的商業模式誕生。

電商的崛起之路

技術的發展滿足了人類本能的需求,導致電商的迅速崛起。

人類的本能的需求,真的想買的時候,難道你不想隨時隨地的購物嗎,你不想通過手機隨時購買服務嗎,打車、買機票、吃飯、女生美你不想隨時通過手機查信息嗎?通過手機隨時聯繫朋友,關注朋友信息嗎?

科技改變生活這句話是絕對的至理名言,網絡經濟的興起讓我們實現了足不出戶就能夠解決吃穿的需求,可以說網購平台造就了大批的宅男、宅女,各個網購平台也在有意無意的宣傳其無微不至的服務來方便消費者提倡足不出戶解決一切需求的生活方式,曾看到某外賣平台的天氣預報頁面從來就沒有過適宜出行的天氣建議,總是推薦用戶減少出行,為了生意做到如此地步,想想也是可笑。

古人騎馬趕路的時候,他也嫌帶著銀兩不安全,又重又不方便,也想趕路不錯過客棧啊,要能提前定下來最好這些都是人的本能需求。這些需求人類一直有,只不過在以前無法得到滿足而已。但是隨著技術手段的發展,智能設備完善了,網絡完善了,成本降低了,這就使得人們都能享受到這樣的服務,滿足這樣的需求;同時還有信用體系逐漸完善、物流體系逐漸完善,這些都解決了以前的問題,滿足人們的需求。

想想看,以90年代沒幾個人有手機啊2000年以後,手機有了,但是都不是智能機,只能電話簡訊啊;也就這幾年智慧型手機才開始爆發啊。另外網絡環境,以前有無線網的地方很少啊,還GPRS傳輸信號啊,又慢又貴,而現在4g已經非常普及,5G在逐漸爆發中,所以人類的需求得到滿足了,移動網際網路也就爆發了

電商的崛起富了誰

其實電商的崛起也就是富了個別人,看看馬雲,劉強東,黃崢,這些人的身家,你就知道了。全民皆網,淘寶,拼多多,京東,幾大平台有數百萬上千萬的商家,紅利期過了之後,現在平台也在收割商家和客戶的流量。

當前電商商鋪的經營成本,其實也有一部分已經超出了實體店的經營成本,你想要訂單就必須高價購買流量,沒有流量就沒有訂單。可以說幾大平台,其中50%處於虧損當中30%盈利持平20%有盈利。當然這個是我自己估計的,看看就行。

直播帶貨的,淘寶,快手,抖音,這幾年的直播帶貨。在疫情期間直播帶貨的作用有發揮的淋漓盡致。今1121日淘寶11首輪預售活動,淘寶兩位當紅主播李佳琪和薇婭的銷售金額又破了記錄,兩人一共銷售190多億190多億是什麼概念?算一下全國各大城市的大型購物中心,營業額超9億的購物中心也只有幾百家,兩位直播一天的營業額,就要相當於全國所有大型商場10天的營業額。如果算他們的佣金收入範圍,即便是以最低的計算,他們當日的佣金收入就16億左右。

在傳統電商和直播賣貨風口當中,實體店輸得體無完膚,商業街倒閉實體店蕭條,所以實體店被時代所拋棄,被新的購物模式代替,也一點都不冤。加上一些業主還看不清形勢,租金還是漲漲漲,這樣實體店不倒閉才怪。

電商的崛起只是富了個別人,直播賣貨也是。實體經濟的沒落,是時代的發展。當然國家也應該支持實體經濟,實體經濟好,大部分人有飯吃!電商和直播的崛起,只是富了少部分人。

實體行業的落寞

2020年到今天,全國1000萬實體店倒閉

簡單回顧一下實體店的發展就會發現,電商的兩次意外打劫讓實體經濟從衰落進一步滑落到接近衰亡。

第一次打劫發生2003年,那一年,突如其來的非典導致萬馬齊諳、萬店關門。這時候,馬雲出其不意的上線淘寶網,實現了對傳統零售業的奇襲,電商購物像不盡長江滾滾而來。

20032020年的17年,由於國家對電商的政策性扶持,電商網際網路迅速發展,對實體經濟的蠶食也一直就沒有停止過。

一波還未平息,一波又來侵襲2020年一開始,新冠疫情不期而至,實體店再遇暴擊。與此同時,不依託線下交易場景的直播帶貨卻得到集中爆發。

伴隨著電商像煙花一樣怒放,阿里巴巴的市值一度逼8000億美元,拼多多的市值也曾經抵2000億美元,快手電商上市後,市值直指萬億港元!

所謂此消彼長,電商迎來高潮的時候,實體店越來越舉步維艱2016年,華潤萬家關閉800家門店2019年,聯華超市關閉335家門店。這也說明,電商的肆意增長,導致資本向電商市場的傾斜的同時,順便完成了對實體經濟的一次次致命一擊。

實體行業的落寞的原因

總結來說:實體行業的落寞大原因。

1、電商興起,越來越多的人習慣網購。因為網購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手機購物,從柴米油鹽到家具家電,種類豐富而且大多比實體店便宜,還能送貨到家。電商對線下消費產生衝擊,門面的租金費用也不低。一旦開門,房租、物業、水電、暖氣費等開銷就要占去很大一筆開支,裝修費、員工工資也是成本,有的房東看你生意好,還要漲房租,重重壓力之下,如果利潤上不去,賺錢就難了。

2、消費者因高房價減少消費。房價高是造成實體店生意不景氣的最主要「殺手」,商鋪的價格太高,導致很多房東為了買商鋪,從銀行大量貸款。銀行的利息讓這些人背上了沉重的負擔,最後只能使租金不斷漲價,而實體店老闆面臨房東漲租金後的應對辦法就是提高商品的價格,試圖把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3、疫情的爆發新冠肺炎疫情是實體店生意慘澹的又一重要原因。尤其是2020年春節期間的兩個月封城,幾乎影響所有的實體店。除藥店、超市受影響較小之外,其他行業全部受到重大打擊,使本來是不景氣的生意雪上加霜。

4、低價傾銷的存在讓工廠利潤縮水,工資更加難漲,不足以支撐消費。假設房東運氣好,遇到了一個能賺錢的實體小店,賺的也是辛苦錢,比不過有的電商低價傾銷搶客戶,虧本沖銷量刷排名,偶爾有顧客光顧店裡,再拿出手機全網比價,久而久之,生意也難做了。而大量低價傾銷行為的存在,讓工廠利潤縮水,工資更加難漲,普通消費者收入難漲,入駐電商網站的工廠、商家,也未必就能賺大錢,進駐平台、做廣告、引流的開銷,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房租」。

如何看待電商和實體的關係

請問:

先有實體店還是先有電商

為什麼後來者可以後來者居上?

難道老百姓都是傻子?

難道真的是價格問題?

難道真的是房租太高?

如今基本你能想到的所有能合法買賣的東西,都能在電子商務平台購買到。曾經有人鼓吹電商會替代實體,但事實證明實體店是電商替代不了的。

純電商的時代過去,未來10年是新零售時,線上線下必須要融合起,傳統商戶流通雖然不會消亡。但是其技術手段和商業模式將會發生變化。如今越來越多的商家雙手同抓線上與線,線上網絡直銷給其他地區的消費者提供遠程服,線下實體店銷售與客戶面對面溝通,了解客戶需求。

網絡生活讓我們的視野擴大,對於產品、品牌、質感等進行綜合要求但絕對不是一味追求便宜,網上便宜,但是看不見摸不著遠不及線下體驗後購買體驗好。

並不是所有的消費品都能夠在網上進行交易的。目前來看發展了接10年的電,商品多集中在食品類、服裝、鞋帽、化妝品類,所以電商的局限性還是存在的。

互聯+,根本是在時代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資,傳統渠道為主的小實體經濟要學會利用互聯,為自己拓展更多的銷售渠,越來越多的小實體意識線下結合線上的重要性。並且他們已經在行動起來做這件事情。餐飲利用外賣平台來拓寬銷售渠,實體商家並不會因為網際網路經濟而衰退,只會隨著這樣一個經濟潮流加速發展。日本也曾有過實體店衰退,但幾年的調整後,重新穩定崛,中國當下的情況也許也有相似之處。

而對於當下的實體店,產品和服務經營模式跟不上時,逐漸被時代浪潮清洗,留下的是那些有強力競爭力的店鋪。網際網路只是工具,其主要作用就是輔助實體經,這恰恰就實體最大的機會。

電商的崛起,富了誰?實體店的沒落,又怨得了誰?

對這個問題大家怎麼看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