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要打價格戰了!最高降幅達3.7萬,面對國產它還能硬多久?

dios車評 發佈 2022-10-27T22:48:37.638665+00:00

眾所周知,特斯拉最為知名的,除了自家的自動駕駛技術之外,還有一點就是官方頻繁調價的行為,而且它的調價和通常的傳統車廠官降行為不同,是頻繁漲跌,經常引發熱議,甚至多次引發維權。就在昨天,特斯拉在沉寂了好幾個月之後,再度調價了,而且這次是事先沒有任何吹風的降價。

眾所周知,特斯拉最為知名的,除了自家的自動駕駛技術之外,還有一點就是官方頻繁調價的行為,而且它的調價和通常的傳統車廠官降行為不同,是頻繁漲跌,經常引發熱議,甚至多次引發維權。就在昨天,特斯拉在沉寂了好幾個月之後,再度調價了,而且這次是事先沒有任何吹風的降價。這一波操作,特斯拉又把自己放到了風口浪尖上。

根據官方的通告,Model 3 從原來的27.99-36.79 萬元,調整為 26.59-34.99 萬元,最高降幅達1.8萬元;而Model Y的「折扣」力度更是強大,從原來的 31.69-41.79萬元,調整為 28.89-39.79 萬元,最高降幅更是高達3.7萬元,由此Model Y 起步門檻重返30萬元以內,再度獲得了補貼的資格。與此同時,Model Y 的冷光銀配色,也從此前的 8000 元選裝價格變更為免費。這一次,不但國內的新勢力緊張了,恐怕BBA的入門三傑「34C」組合(寶馬3系、奔馳C級、奧迪A4)也要打個寒顫。

如果你對新能源車市場有所了解的話,你或許會知道,特斯拉擁有一套有別於傳統廠商的定價機制,那就是將自己的價格直接和成本掛鈎,鎖定毛利率。因此國產的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價格波動幅度極大,伴隨著國產化率的提升、零部件成本的下降、電池成本的上漲而時漲時跌。因此這輛車經常被一些人視為「理財產品」。

所以,此前特斯拉的多次官降行為,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的固有節奏,在維持相對固定的毛利率的情況下,根據政策、自身降本幅度等情況主動發起的,因此既有降級也有升價,譬如今年電池原材料上漲的情況下,特斯拉的價格就有過多次回升。

然而這一次,特斯拉並沒有爆出多少新技術引入、或者成本降低的重大進展,國內的補貼政策更是在不斷退坡的。也就是說,這一次特斯拉的降價行為,很可能不是一次「主動」帶節奏的操作,而是一次和傳統車企、經銷商的手段類似,是面對競爭壓力而不得不「以價換量」,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價格戰」行為。這說明,特斯拉這次也是嗅到危機,只能被動應對了,也就是說,特斯拉如今已經沒有很多人想像中的那麼強勢了。

其實,這樣的動作並不難理解。首先,特斯拉如今的產能已經沒有太大的瓶頸了,根據目前一線的消息,如今Model 3和Model Y的交車周期已經基本可以做到兩周內了。更重要的一點是,這兩款車其實已經有足足3年以上的時間沒有大的硬體更新了,就連軟體疊代方面,國產特斯拉的節奏也受制於各種原因,無法做到像北美本土那樣頻繁有大升級的動作,這也就說明了,國產特斯拉的產品力,這幾年內是沒有太大提升了。

然而,如今20-40萬左右的電動車市場,已經開始陷入「紅海」了。諸如蔚來ET5、比亞迪海豹、長安深藍03、零跑C01、哪吒S這樣的電動轎跑,以及問界M5、小鵬G9、阿維塔11這樣的中高端國產SUV,都在蜂擁而上,一點一點地吞食特斯拉的市場份額。

好在,特斯拉的利潤水平還是相當高的,超過28%的毛利率讓它有著非常充裕的降價空間來應對。要知道,很多國內的新勢力,至今還在賣一台虧一台。但是這也說明了,如今的國內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已經不允許特斯拉繼續吃老本了。

總結下來,這一次特斯拉的降價,已經說明它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固有節奏,加入了新能源領域的內卷大戰,和眾多國產新車貼身肉搏了。當然,新能源之爭的大戲,如今不過是剛剛拉開序幕而已,從中得益的,自然是廣大消費者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