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更多表現出的是一種探索精神,一種對智慧和真理的熱愛

哲學詩畫 發佈 2022-11-01T20:27:58.617978+00:00

哲學是實用工具是實用主義哲學堅持者所努力證明或想要自圓其說的核心觀點,這方面美國的好幾個哲學家都是如此主張的,尤其是實用主義哲學代表人物詹姆士和杜威。他們主張的觀點是萬物都是用來利用的,包括人的思想和人本身,因此人要自由放任地去爭取個人的發展,追逐個人的利益和功用。

哲學是實用工具是實用主義哲學堅持者所努力證明或想要自圓其說的核心觀點,這方面美國的好幾個哲學家都是如此主張的,尤其是實用主義哲學代表人物詹姆士和杜威。他們主張的觀點是萬物都是用來利用的,包括人的思想和人本身,因此人要自由放任地去爭取個人的發展,追逐個人的利益和功用。該哲學流派還強調知識是控制現實的工具,現實是可以改變的,認為人對現實的解釋,完全取決於現實對他的利益有什麼效果。

在哲學詩畫看來,哲學可以成為實用的工具,但絕不能僅僅停留於此,因為哲學的範圍很廣,囊括了幾乎所有的學科和領域。

同樣,哲學也可以是帶有學術性的深奧的學問或者富有系統性的理論。哲學從來不是單一的,它應該是綜合的,全面的,目的是為了擴大人的認知視野,提高人的認知層級或維度,讓認識主體變得更有智慧。所以說,古希臘時期才定義了哲學是愛智慧,而不是智慧。記住,是動賓結構,不是名詞結構。

如果我們一味地掉入象牙塔內的學術庫,而不關注現實生活,不關心人們尤其是底層人們的現實困境,那搞出的哲學肯定是個空架子,很難經得住歷史和時間的考驗。因此,哲學可以是深奧的學問,但卻不能完全脫離開自身的時代和外部環境,因為哲學是人搞出來的,而人是個認識主體。這就又回到了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的老問題。說白了,實踐和時間是研究哲學的另外一個重要拐杖,不可忽視。

綜合看,哲學更多表現出的是一種探索精神,一種對智慧和真理的熱愛,一種對自然和宇宙萬物以及世界人生的天然好奇心。事物為何存在?存在的形式和意義是什麼?當哲學回到本體論,是不受時空限制的。因為只要我們進入哲學,想要探討人生的意義,想要弄明白真善美之於人的價值,以及那些形而上的問題,我們就必須去追求什麼是哲學這個宏大而曠遠的課題。

在定義的過程中,我們要清醒地知道,人的認知是有局限的,帶有很強的主觀性。由於人的這種無法全知全能,勢必會導致認識的片面性和暫時性。隨著時間的過去,很多理論或思想都需要再思考,再認識。甚至那些一度被認識是永恆且富有普遍性的事物,在人類認知和時間的雙重作用下,也會變得逐漸鬆動和不牢靠。在此,有位科學哲學家的一句話倒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所謂的真理,不過是已經驗證的科學事實。而驗證或求索的過程是動態的,所以沒有完全絕對的真理,也沒有完全絕對、一成不變的知識。從哥白尼到伽利略、布拉赫到克卜勒、牛頓到愛因斯坦,只要人類探索智慧、追問世界本原的目標不變,哲學的步伐就不會停息,其存在的價值就不會為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