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藝術也不能丟了人性尊嚴

紅網 發佈 2022-11-06T14:57:31.022468+00:00

□張立11月2日18點35分,地鐵6號線列車(往桂花西路方向)有一名女性乘客出現地上爬行等異常行為,並有一男一女跟隨拍攝。地鐵運營公司發現後立即安排工作人員登車處置,涉事乘客自述其正進行行為藝術,運營工作人員進行勸阻並報地鐵公安。

□張立

11月2日18點35分,地鐵6號線列車(往桂花西路方向)有一名女性乘客出現地上爬行等異常行為,並有一男一女跟隨拍攝。地鐵運營公司發現後立即安排工作人員登車處置,涉事乘客自述其正進行行為藝術,運營工作人員進行勸阻並報地鐵公安。11月4日,澎湃新聞從位於杭州的中國美術學院相關部門獲悉,該女子確實為中國美術學院學生。(11月4日 澎湃新聞)

在地鐵中毫無徵兆地爬行,後面還有人跟拍。如此怪異的行為,不僅引發地鐵乘客深深驚詫,也同樣引發一眾網友的廣泛關注。儘管經過調查,女子自述該行為是「行為藝術」,是體驗身體對空間的感知,但卻給公眾極其不適的感覺和強烈的反感。當行為藝術衝擊了公眾好感,也丟掉了行為人基本的人性尊嚴,這種行為藝術就很難稱之為藝術了,行為藝術充其量只是其不良行為的「遮羞布」罷了。

爬行通常是人處於嬰幼兒時、罹患重病或下肢殘疾或腦部疾病導致行動不便時才出現的行為,或者是受到某種壓制、控制被迫所採取的行動,特別是成年人爬行,更讓人產生極度不適,認為這樣的行為,是有損爬行人自身人格、尊嚴的。在女子沒有徵兆地現身地鐵車廂爬行時,這種行為給人造成的視覺衝擊和行為背後可能的原因,或許讓人有種錯愕甚至是恐慌的心理。「完成主人的任務」,或者是被人壓制、脅迫的被動,更讓人不安起來。地鐵車廂,不是個人任性行為的秀場,在地鐵車廂爬行,衝擊了公共場所文明、自

行為藝術,是歐洲舶來品,從其誕生之日起,就以荒誕、自虐、血腥等手段「探索」藝術。傳入國內後,如何探索和創作行為藝術,確實是從事藝術人的思考和努力方向,但需要首先關注的是,該行為藝術是否會對公共秩序、公眾認同造成一定衝擊或對秩序維護帶來破壞,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這樣的行為藝術顯然需要自我約束,也需要外部予以有力規範。倘若這樣的行為藝術未能得到治理,更為令人費解,或者更為令人感覺殘忍的所謂的「行為藝術」、血腥或恐怖的「行為藝術」都有可能隨之而來。而這些行為,極有可能嚴重影響地鐵等公共空間的社會秩序,造成人群恐慌。

正如有的網友所言,靈感枯竭才會出現如此奇葩的行為。藝術來源於生活,也是對生活和人生真諦的探索。只有立足生活,深入生活,以公眾可以接受的思維方式、藝術表達方式,在適當的場所內探索行為藝術,才是「恰到好處」的行為藝術,否則,地鐵爬行這樣的所謂「行為藝術」,充其量只是一場鬧劇罷了,既沒有美觀也沒有藝術性,更丟了人性的尊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