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紅了------走近中國磨盤柿第一村

家庭週報 發佈 2022-11-07T18:07:23.534114+00:00

霜降剛過,應季柿子成為了熱搜。進入金秋尾聲的北京是一年中最美的時光,久居北京的人都有一種感嘆,北京幾乎只有夏冬兩季,至於春秋短得可以忽略。若問春秋何處去,坊間調侃,春秋去了戰國。2022年10月23日,風和日麗、秋高氣爽。

霜降剛過,應季柿子成為了熱搜。

進入金秋尾聲的北京是一年中最美的時光,久居北京的人都有一種感嘆,北京幾乎只有夏冬兩季,至於春秋短得可以忽略。若問春秋何處去,坊間調侃,春秋去了戰國。

2022年10月23日,風和日麗、秋高氣爽。經葉培紅女士聯繫安排,我與羅小安、葉文香、周財成等一行懷抱憧憬之情,驅車前往中國磨盤柿第一村--北京房山區張坊鎮大峪溝村,除了觀看柿景、品嘗柿子之外,還要拜訪從這片土地上走出去的我國三農研究知名學者、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教授朱啟臻。

得知我們一行到來,朱教授十分高興,早早迎候在了村口。

大峪溝村是一個依山而建,順溝分布的村莊。臨近村口,「中國磨盤柿第一村」的門牌首先映入我們的眼帘。沿途擺滿了待售的磨盤柿子、南瓜等特產。蜿蜒的水泥路,猶如毛細血管通向農家。整個村莊整潔乾淨,令人心曠神怡。無愧於國家級標準化美麗鄉村。道路兩旁、各家門前高高矮矮或生機勃發或歷盡滄桑的柿樹枝頭掛滿了紅熟的柿子,如一團團火焰與驕陽輝映,十分耀眼。

一位皮膚黝黑、穿著樸實、留著平頭的人迎到車前與我們一一握手歡迎。葉培紅女士把我們一一作了介紹。這時,我們才知道這位貌似老農的人就是全國大名鼎鼎的朱啟臻教授。

正如歌中所唱「誰不說俺家鄉好」。今年六十有五的朱教授更是家鄉情深。當他退休返聘了兩年後,為有利於他的三農課題研究,將主要時間駐留家鄉、紮根土地、接近農民,成為了一位新著屢出更接地氣的專家。

朱教授領著我們一路介紹著家鄉,講述著柿子的故事,談論著家鄉的巨變,解答著我們提出的問題。

當我們看到路邊的一棵顯得蒼桑的柿樹問其樹年齡時,朱教授告訴我們,這棵柿子樹的年齡在300年以上,我小時候記得這棵樹有個大洞,我們小夥伴常在洞中捉迷藏,是我們兒時的樂園,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我國種植柿子的歷史跨越千年,柿子品種眾多。如雞心黃柿、鏡面柿、四周柿、牛心柿、尖柿、磨盤柿等。磨盤柿果實扁圓,主要特點是腰部具有一圈明顯的縊痕,將果實分為上下兩部分,形似磨盤,故稱為磨盤柿子。這種柿子體大皮薄,無核多汁,個頭較大,最大可達500克左右。

我向朱教授請教:咱們大峪溝為什麼能成為全國磨盤柿第一村?主要取決於哪些因素?朱教授略加思索,微笑著答道:您這個問題問得好,前兩天我接受一位電視台記者採訪時也提出了同樣的問題。大峪溝村為什麼成為中國磨盤柿第一村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一是這裡的土壤中富含磨盤柿子生長的微量元素;二是磨盤柿子樹喜暖愛陽,這裡的山脈擋住了北風侵襲,加之向陽高坡利於日照,為磨盤柿子樹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環境。三是我們的先祖善於總結,精心培育,在歷盡千年的實踐中練就了一套嫁接、剪枝、水肥、營銷等管理方法,保證了磨盤柿子的品質,形成了良好口碑,打造成著名品牌。小小柿子成為了我們家鄉的大產業,滋養著世世代代的柿農。

在朱教授的引領下,一路談笑,一路拍照,每個人的手機中都留下了美不勝收的磨盤柿子倩影。穿過一個個小巷,我們來到了朱教授新蓋的兩層小院。大廳的幾個櫃擺放著許多圖書,其中不少是朱教授的專著。大家無比羨慕朱教授這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其實朱教授雖然遠離都市喧鬧,在這峪溝中也難得清淨,或因他名氣太大,或因他為人真誠,或因他三農情結濃厚,政府、媒體、院校相邀講課、接受採訪、同道來訪者絡繹不絕,專家小院常常門庭若市,周六、周日尤為繁忙。

在一番品茗、品鮮、聊天之後。朱教授說,霜降剛臨,正是磨盤柿子品鮮之時,正像到了臨潼不吃石榴,到了平谷不品桃子就不算到過臨潼和平谷一樣,到了大峪溝不品嘗霜降過後在樹上紅熟的磨盤柿子就不算到過大峪溝這個中國磨盤柿第一村。我特意在後院為你們留了一些高枝上的好柿子讓你們嘗鮮。朱教授領著我們走出院門,拿著一根能收縮帶有沙網的專用不鏽鋼管采果器。來到一棵幾丈高的柿子樹下,伸長了鋼管,套上枝頭一個紅透的磨盤柿子,用力旋轉,柿子落入網中,一整套嫻熟的動作,陸續為我們每人採下一隻。當我們摘取果蒂,通身紅透,柔軟欲滴的柿子入口,甘甜爽口、愉悅味蕾、滋潤胃腸、心曠神怡。大家感嘆,以往我們吃的柿子都是在家放熟,今天吃到了在樹上自然成熟的柿子,並且是大專家親自為我們採摘,因此可謂是天下最好吃的柿子,此情此景此味終身難忘。

品嘗鮮美甘甜的柿子後,朱教授把我們請到村里最有名的老隗私家菜館,隗老闆得到朱教授囑咐後,拿出了看家本領,上了一桌最具特色的農家菜。啤酒干燒牛肉、脆皮咯吱、爆炒樽魚等都具有特色、得到好評,最令人叫絕的當屬拔絲薯塊。據隗老闆介紹,他們家拔絲可拔出10米長絲,並可當場驗證,我們中有不少人做了試驗,的確少見,筷子夾著薯塊走了好遠,絲仍然不斷。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過了挺長時間仍然可拔出很長的絲來。據隗老闆說,不少媒體前來做過報導。當我們向隗老闆詢問秘笈何在時,隗老闆含糊其辭,不談其詳。不禁讓我想到,無論做什麼事,只有用心才能做到極致,三百六十五行,行行都可出狀元。

大峪溝村作為中國磨盤柿第一村,千百年來,這裡的村民家家種柿子,少不了食柿,柿子定然會村民的健康帶來一定影響。於是我們向朱教授請教。咱們大峪溝村人的健康其壽命情況如何?

朱教授說,我們這裡的村民家家種柿子,自然喜歡吃柿子。上世紀五十年代國家受災之時,村民們靠吃柿子度過災荒。磨盤柿子藥食同具。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C等含量豐富,高於一般水果,此外還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鐵、鈣、磷、鉀等礦物質和多種人體所需的胺基酸。能對人體產生較高的熱量,提供多種營養。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功能,對預防動脈硬化、心臟病、高血壓、中風有良好作用。固有「果中聖品」之稱。

朱教授告訴我們,大峪溝村長壽老人較多,如今健在的百歲老人有幾位。現在各級政府重視老齡工作,千方百計關心老人。我們一行都有著助老情結,希望為老齡工作貢獻綿薄之力。此前得知村里辦起了幸福老年驛站和老年食堂,為居家老人提供關愛。我們一行在朱教授的帶領下來到現場參觀學習。村領導熱情接待了我們一行,應邀介紹了老年驛站和老年食堂的建設、老人在驛站和老年食堂的活動、就餐情況、目前面臨的問題及困難,讓我們對北京郊區居家養老的現狀多了一份了解。

我們的秋遊採風接近尾聲時,朱教授聽說我是一位書法家,希望我能為他的新居留下一幅書法作品。我說,因為今天沒有安排筆會環節,我未帶筆和印章。朱教授說,文房四寶家裡齊備,至於印章,邀請您下次再來時補蓋。盛情之下,難以推辭,我們再次來到朱教授新居,泡開了新筆,鋪就了宣紙即興吟誦並隸書小詩一首贈給朱教授:

霜降來臨柿子紅,專家小院聚良朋。

三農養老同商討,助力江山播暖陽。

並以朱啟臻教授名字創作了一幅「啟智致臻」四尺對開橫幅。還篆書一幅「家和萬事興」贈送朱教授的朋友鄖文聚、樊閩夫妻。朱教授的弟弟朱啟明協助哥哥熱情接待我們一行,他們家幾年前經營了一家「柿子紅了」民宿,門前畫牆上半年前請畫家畫了一幅柿子畫,希望寫「柿子紅了」四個字,一直沒有請到合適的書法家題寫,於是盛邀我到他家幫助題寫。牆壁上即興題字曾在古代流行,我此前未曾涉及。盛邀之下,壯膽一試,於是端起墨碗,提起毛筆跟著啟明弟弟來到他們家畫牆前一氣呵成在空白畫壁上題寫了「柿子紅了」四個大字並署上時間和姓名。我自知牆壁題字功力不足,但啟明弟弟和在場朋友點讚肯定,大家認為題字和壁畫自然和諧、相得益彰,讓我得以安穩忐忑之心。

時間過得飛快,不知不覺時間已近下午五點,我們不得不說再見。臨別時,朱教授贈送我一本新作《後院--發展什麼樣的農業》並簽名,我當好好學習並珍藏。

金色的秋天,是收穫的季節。

我們帶著滿滿的收穫,告別了朱教授,告別了中國磨盤柿第一村。

美好的記憶將會永久悠長。(文:葉建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