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中國萬噸貨輪沉沒,美國說是日本乾的,日本說是美國乾的

執筆讀春秋 發佈 2022-11-10T23:47:58.087593+00:00

1963年5月1日下午2點左右,坐在中南海辦公室的周總理,突然接到一個電話。然而,在這艘巨輪還沒有到達日本之前,就傳來了如此不幸的消息。

1963年5月1日下午2點左右,坐在中南海辦公室的周總理,突然接到一個電話。掛掉電話之後,他的臉色瞬間凝重起來。原來他通過電話中得知:躍進號在濟州島附近海域突然沉沒。

「躍進號」是我國建造的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這艘重達1.5萬噸的貨輪從上海吳淞碼頭出發開往日本。然而,在這艘巨輪還沒有到達日本之前,就傳來了如此不幸的消息。

針對貨輪的沉沒,中國還沒有表態,美日兩國卻開始了互相指責,兩者都認為這件事是對方乾的。那麼,這件事的前因後果究竟是怎樣的呢?這艘萬噸貨輪又是因何突然沉沒的呢?

一、「躍進號」沉沒的起始

「躍進號」這艘萬噸貨輪出自大連造船廠,是在技術人員和廣大工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才完成的傑作,也是他們攻破一道道難關,採用了許多先進的工藝、技術,才造就出的龐然大物。

建造期間,船廠的幹部與工人經常吃住就在船台上。這種刻苦精神,也大大提高了造船的進度。大船成型之時,工人們把它稱為國寶。從遠處望去,這艘巨輪雄偉壯觀、美輪美奐。

1958年11月27日,這艘由中國自主建造的萬噸貨輪下水成功。經過宣傳,全國上下都得知了這一喜訊。隨著「躍進號」貨輪緩緩駛入大海,我國造船工業的新紀元也由此展開。

這艘貨輪成功下水之後,也將迎來屬於自己的使命,那就是作為貨輪,拉動兩國之間的經濟往來。當時,中日兩國由於歷史原因,始終沒有建交成功。

不過,兩國民間的經濟往來卻日益頻繁起來。在兩國經濟交易逐漸展開的時期,中國決定用這艘「躍進號」貨輪,開闢出中日海運的航線。

於是在1963年4月29日,裝載著萬噸貨物的「躍進號」從青島港正式出發前往日本。只見這艘擔負中日貿易的中國貨輪緩緩駛出了港口,逐漸消失在眼前,去往了大海的方向。

令人沒想到的是,在1963年5月1日,卻傳來了這艘萬噸貨輪沉沒的噩耗。當時整個世界正處在冷戰時期,中國與美國、蘇聯、日本、韓國這幾個國家之間的關係,也十分緊張。

這艘萬噸貨輪在這個敏感時期突遭厄運,這不得不讓當時的各國媒體,產生了種種不好的聯想。同時,輿論也在這些聯想中逐漸發酵。也是在這時,日本方面傳出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1963年5月2日清晨時分,日本全亞細亞廣播電台播出了一條爆炸性新聞: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躍進號」,在赴日本途中被三發魚雷擊中腹部沉沒。

此消息一出,世界範圍內的陰謀論,很快就得到了最大範圍的傳播。面對陰謀論,為了不招惹中國這一巨頭的反擊,美日兩國開始了互相指責是對方乾的,並極力撇清自己的嫌疑。

面對這一新聞和美日之間的相互指責,中國選擇了暫時沉默。我國的策略是先查明真相,然後再考慮接下來的處理辦法。此次事件的突破口,則落在了那些倖存下來的貨輪船員身上。

二、事件真相的調查

得到「躍進號」貨輪沉沒的消息之後,周總理立刻著手事件真相的調查工作。在1963年5月2日的深夜,「躍進號」倖存的船員就從上海地區,集中飛往了北京。

周總理在北京接見了輪船上的幹部,並與他們進行了詳談。根據船員回憶,在事故發生之前,他們都聽到了一聲巨大的悶響,這個響聲好像是船的左舷水下部位遭到攻擊而產生的。

對於船員的這個猜測,船長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船長雖然也聽到了巨大的響聲,但是他認為這個響聲並不像攻擊所產生的爆炸聲,而像是船體觸礁的聲音。

雖然船長的說法遭到了其他船員的一致反對,但是周總理也並沒有完全相信他們任何一方的說辭,他要求船長實事求是地說出自己的看法,不要有任何的顧慮。

隨後,船長說道:我從海軍方面了解到,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生產出爆炸聲很小但威力極大的水雷、魚雷或漂雷,所以我認為觸礁沉沒的可能性最大。

不過,這種說法並不符合當時的航行現狀。根據正確的航線顯示,出事前15分鐘,貨輪離礁石群還有近十海里路程。也就是說,按照正常航線行駛的話,貨輪觸礁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然而,根據貨輪大副的說法可以得知,當時的船上並沒有岸標,加上當天的天氣不好,沒有辦法進行天文定位,他們只能根據計程儀反應的距離和電羅經定位。

這種定位方式只是確定大概位置,完全不符合遠洋航行的要求。因此大副認為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之下,他們很有可能已經偏離了原定的航線而不自知。

此外,貨輪上這些工作人員的回憶,其實還是帶有很強烈的主觀性的。所以事情的真相究竟是如何的,還是需要實際的證據來佐證。

為了能夠徹底搞清楚「躍進號」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才沉沒的,周總理命令海軍方面與交通部門協商,組成了調查「躍進號」沉船原因的海上編隊。

這支海上編隊在1963年5月12日的清晨時分,開始了自己的調查工作。其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派遣潛水員去出事的海底,查看貨輪的具體情況。

也就是在這一天,周總理不顧阻攔地來到了上海親自指導調查工作。為了能夠更快地調查出事件的起因,海軍共抽調了30艘艦艇和140架飛機,組成了支援海上調查的第二梯隊。

周總理在了解了工作進度之後,就打算離開此地去打撈局聽取匯報。臨走之前,他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於是就問隨行的東海艦隊司令:「躍進號」裝的是玉米,這東西鯊魚愛吃吧?

聽得此話的東海艦隊司令點頭說:可能。然後周總理又問道:如果潛水員在艙外工作時遇上了鯊魚,該怎麼辦呢?聽得此話的東海艦隊司令說:這個問題我們倒沒有想到。

周總理隨即說道:這個是大問題,要引起重視,決不能傷了潛水員。由此可見,雖然周總理對於調查「躍進號」的沉沒真相十分重視,但是在既定的事實面前,他顯然是更加重視生命。

周總理認為,應當最大程度地避免在調查過程中造成人員傷亡。通過這個小細節我們也可以看出來,他的細心程度遠非常人可比。

此外,周總理之所以親臨上海了解事件調查的進度,主要是因為這件事情不僅僅是中國貨輪損失的問題,它已經成為了當時世界範圍內,最具影響力的新聞。

因為日本電視台的新聞報導,世界各國都已經對中國貨輪遭受魚雷攻擊的消息深信不疑,並在暗地裡進行了諸多猜測。國際局勢也因為這個消息,變得更加緊張起來。

當時的世界形勢下,沒有哪個國家想要成為中國的敵人。於是,各個國家的新聞頭條,無一例外地發出了鄭重聲明,他們堅決表明中國的沉船事件與本國無關。

也正是因為中國巨輪沉沒事件的影響力如此之大,所以周總理才會實時了解此次事件的調查進度,並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調查清楚貨輪的沉沒真相。

三、真相被查明:系意外導致沉沒

周總理視察各個調查部門的時候,明確表示了對待此次事件的態度,那就是在調查之時,絕對不能出現模糊不清的情況。

也就是說,在「躍進號」突然沉沒這件事情的調查上,絕對不能以「可能」、「也許」這樣帶有模糊性質的字眼來定義,必須找出其沉沒的確切原因。

1963年的5月18日,臨時組建的海上編隊正式從上海吳淞碼頭起航,他們沿著「躍進號」的航線前進,並嘗試從途中找到其沉沒的位置和真相。

終於,在經過十多天的艱苦奮鬥之後,海上編隊找到了「躍進號」的位置,並查清了其沉沒的確切原因。根據調查得知,「躍進號」沉沒的位置在蘇岩礁方位148度,距離蘇岩礁1.2海里。

通過查看貨輪的沉沒狀態,海上編隊發現貨輪為全身左弦平臥海底。從船身的破損程度和龍骨骨折的情況可以看出,令巨輪沉沒的真正原因,就是觸碰到了礁石。

在潛水員進行多次排查之後,巨輪因為觸碰到礁石而沉沒的真相終於得到了證實。由此,日本全亞細亞廣播電台所編造的魚雷攻擊的傳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之後,經過專家的分析,「躍進號」貨輪沉沒的真相終於浮現出來。原來,「躍進號」在沉沒當日因為操作失誤而偏離了正常航線。

在錯誤的航線上,「躍進號」觸碰到了隱藏在水下的蘇岩礁。「躍進號」在撞擊礁石之後,又拖行了兩海里。最終,在觸碰礁石兩個多小時之後,這艘貨輪逐漸沉入了海底。

1963年6月2日清晨,這支海上編隊最後一次組織了潛水複查,他們取出了「躍進號」上的航向記錄本、國旗及其他有關資料,隨即在收拾好所有器材之後,海上編隊撤離了作業區。

與此同時,新華社也根據周總理的命令,發出了電稿,向外界說明了事件的真相。新華社的聲明如下:

中國交通部為了進一步查明「躍進」號沉沒的真實原因而派出的調查作業區船隊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協助調查的艦艇,在蘇岩礁周圍海域,經過15天的調查作業,在北緯32'6、東經125'11'42」處發現沉沒了的「躍進」號船體,經過周密調查,已經證實「躍進」號是因觸礁而沉沒的。

自此,這個引起國際爭論的萬噸級貨輪沉沒事件終於真相大白,美日兩國之間的相互指責也落下了帷幕。與此同時,那些鬧得沸沸揚揚的國際陰謀論,也就此煙消雲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