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媽如何通過營養知識科學地育兒?

陳媽媽說 發佈 2022-11-11T08:16:30.393051+00:00

吃是人生大事,對於剛剛出生的寶寶來講更是如此。一般來說,對於剛生下來到6個月內的小寶寶,餵母乳是首選,特別建議給寶寶實施全母乳餵養。如果催奶後的奶水還不夠寶寶吃的話,就可以適當地給寶寶添加一些配方奶粉,實施母乳和奶粉配合餵養。

吃是人生大事,對於剛剛出生的寶寶來講更是如此。

一般來說,對於剛生下來到6個月內的小寶寶,餵母乳是首選,特別建議給寶寶實施全母乳餵養。如果催奶後的奶水還不夠寶寶吃的話,就可以適當地給寶寶添加一些配方奶粉,實施母乳和奶粉配合餵養。

在寶寶6個月之後,由於奶水也不再能夠滿足寶寶的全部營養所需了,就需要增加一些輔食了。

給寶寶吃的食物要儘量細軟一些。讓寶寶在奶水到食物之間,有一個過渡期。給寶寶做輔食不需要加鹽,要儘量讓小寶寶的飲食清淡一些,以防止孩子的胃腸道出現問題。但是寶寶的飲食清淡並不代表沒有肉,因為寶寶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在寶寶的輔食中可以適當地添加一些魚泥、肉泥和蛋黃類。

根據新生兒的生長規律指導寶媽們科學餵養寶寶是小程序「孕嬰健康風控」的關鍵,有別於其他成長測評只關注單項能力,看似排查母嬰健康風險的調查,其實包含了科學育兒的重點要求,建議在按時去測評。

「定時、定量、定位」的飲食習慣

合理膳食要做到「定時、定量、定位」。定時是指兩餐之間要相隔3——4小時,要在固定時間就餐。人的腸胃活動是有節奏的,食物進入胃之後,一般需要4——6小時才能完全排空、進入小腸,被人體吸收,那時才有飢餓感。

孩子年齡小,他們的胃容積小,胃壁發育還沒有完善,消化液濃度低,消化能力比成人弱,所以兩餐相隔時間要比成人短。

我們要儘量遷就孩子的進餐時間,把兩餐相隔時間縮短一點,並做到定時就餐,未到用餐時間孩子喊餓,不能用零食來代替,可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降低其飢餓感,這樣孩子吃飯時就會特別香。

定量是指根據孩子的食量獨立吃完每餐的飯菜。一般來說,早餐占一天總食量的30%—40%,中餐占40%—50%,晚餐占20%—30%,午點占10%。

定位是指孩子在固定的位置上進餐。

孩子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而且伴隨著飢餓感的逐步消失,以及外界新奇好玩的事情吸引,很容易吃著吃著就離開原先位置,如果我們怕他們餓著,就會去喂,孩子就會把這當作遊戲來看待,於是追著餵孩子吃飯的「美景」就出現了。

如果孩子一定要離開,我們不能追著孩子喂,而且明確告訴孩子「我們吃完之後,收拾好碗筷,你就沒得吃啦!」這樣不僅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就餐習慣,還有利於幫助消化。

錯誤的觀念一網打盡

果汁營養又解渴能代替喝水?

很多粑粑麻麻認為果汁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於是讓寶寶多喝果汁,甚至喝果汁直接代替喝水,這是個錯誤的觀念。即使是自己榨的鮮果汁,裡面也含有大量的糖分,多食容易導致孩子發胖。如果只是作為額外的飲品,榨果汁給寶寶喝則是可以的。

雞湯比雞肉更有營養?

媽媽們都喜歡煲雞湯,而且認為煲出來的湯才更有營養,所以會讓寶寶多喝雞湯。但其實雞湯所含的蛋白質僅是雞肉的10%,脂肪和礦物質的含量也不多。所以,如果是能咀嚼的寶寶,喝湯的同時可以吃點雞肉哦!

飯後吃水果易於消化?

大多數人都有飯後吃水果的習慣,但這對健康其實是不利的,容易導致肥胖。飯後吃水果往往是在吃飽或吃得過飽的基礎上再添加食品,而這部分的熱量幾乎全部被儲存。正處於長身體時期的兒童,可以在兩頓飯之間加食一次水果,而不要在飯後立即吃水果。

保健食品越多越好?

保健品作為額外的營養補給是沒問題的,可是很多粑粑麻麻總擔心孩子缺這缺那就給寶寶進行「惡補」,比如給寶寶吃魚肝油的同時又吃多種維生素,吃了鈣粉又吃多種礦物質的增補劑,這樣就容易造成某種營養素攝入過多或營養素之間的比例失調,會打亂寶寶的營養平衡。

科學育兒知識包含了太多的知識點,小程序「孕嬰健康風控」是在國家孕嬰網指導下設立的平台,有利於寶媽們快速查找到專業的科學育兒知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