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 與 KPI

tita科技 發佈 2022-11-16T07:55:37.837336+00:00

自從英特爾於九十年代提出 OKR 以來,到谷歌等網際網路企業將之發揚光大,國內企業關於 OKR 的探討和使用就開始成為熱點,同時大家也越來越關注 OKR 和 KPI 有什麼區別?

自從英特爾於九十年代提出 OKR 以來,到谷歌等網際網路企業將之發揚光大,國內企業關於 OKR 的探討和使用就開始成為熱點,同時大家也越來越關注 OKR 和 KPI 有什麼區別?


從概念上來看:

關鍵績效指標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是通過對組織內部流程的輸入端、輸出端的關鍵參數進行設置、取樣、計算、分析,衡量流程績效的一種目標式量化管理指標,是把企業的戰略目標分解為可操作的工作目標的工具,是企業績效管理的基礎。

KPI 可以是部門主管明確部門的主要責任,並以此為基礎,明確部門人員的業績衡量指標,建立明確的切實可行的 KPI 體系,是做好績效管理的關鍵。

OKR 即目標與關鍵成果法,是一套明確和跟蹤目標及其完成情況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明確公司和團隊的 「目標」 達成的可衡量的 「關鍵結果」 。

一本關於 OKR 的書將 OKR 定義為「一個重要的思考框架與不斷發展的學科,旨在確保員工共同工作,並集中精力做出可衡量的貢獻。」 OKR 可以在整個組織中共享,這樣團隊就可以在整個組織中明確目標,幫助協調和集中精力。

從具體工作中來看:

KPI 必須是客觀的、可衡量的,以下是一些常見的 KPI:

  • 銷售部門:銷售業績、轉化率、電話溝通數量、意向客戶數量
  • 人力資源部門:入職率、留存率、招聘成本
  • 售後部門:響應時間、解答率、滿意度

OKR 中的 O 即目標,回答的是「我和我的團隊想要完成什麼」。KR 即關鍵結果,回答的是「我如何知道自己是否達成了目標」。KR 由 O 分解而來,用於支撐 O 的實現。

以下是一位產品經理的 OKR 示例:

O:讓我們的產品越來越好用

KR 1:用戶對產品的滿意度從 8.5 到 9.0

KR 2:用戶對既有功能的提出的要求減少 60%

KR 3:每周獲得 5% 用戶的正向功能反饋

點擊立即了解Tita OKR

KPI 關心結果,OKR 關心過程

績效管理的三個過程:樹目標、抓過程、要結果。KPI 和 OKR 都需要樹立目標,都是以目標為核心的績效管理工具。但 KPI 關心結果,所以常用於績效考核;OKR 則更關心過程,所以常用於管理本身。

OKR 鼓勵挑戰創新,期望組織和個人能夠脫離舒適區、挑戰不可能,但挑戰意味著高風險,如果失敗後會有考核,影響到績效結果,這是無法調和的矛盾。所以在這個緯度,我們強烈建議 OKR 不能與考核強關聯。

但中國的企業很多都是通過考核進行工作評估,以此確定獎金等物質分配,考核是基本現狀,所以把 OKR 設計成承諾型 OKR 和挑戰型 OKR,實現 「用 OKR 管理過程,用KPI考核結果」 的雙軌制更符合實際,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OKR 是思維和文化的升級

KPI 和 OKR 都是非常好的績效管理工具,適應的是所在時代的管理環境(OKR雖然誕生於山上世紀的 70 年代,但真正發展是在谷歌,是進入 21 世紀以來隨著網際網路時代快速發起來的)。

KPI是控制式的管理,是 「要我做」 ;而 OKR 是主動式的管理,是 「我要做」 。這種思維的變化是隨著時代不斷發展而來的。以中國的發展為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50、60 後,關注的生存,有一份工作按部就班的做下去就可以;70、80 後,關注的是時代的紅利,敢想敢做、用於突破是關鍵;而 90、00 後,更加關心的是尊重、認可、成長,他們不再關心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而是關心更高層級的需求。

所以,時代發展的過程中市場在不斷的變化,現代的組織需要用現代的管理方式,才能跟得上節奏。這就要求管理需要:

  1. 公開透明,讓員工更全面的了解工作
  2. 有更多的機會允許員工自上而下的發表建議,尊重他們的想法
  3. 激勵組織和員工去挑戰創新,同時要容忍失敗
  4. 管理本身要更加敏捷靈活,跟得上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
  5. 除了周期性的物質激勵,增加更豐富的、高頻的精神激勵,讓「好事傳千里」

而想要實現這一點,是需要組織和個人不斷通過落地執行,才能養成習慣的,也正是 OKR 關心過程的重要體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