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有多恨王安石?他打下的疆土,一寸不要,全部送給西夏

醉輕弦 發佈 2022-11-16T09:27:36.956357+00:00

在那個政權並立的年代,宋朝似乎總是處於相對劣勢的地位,後世對其的評價也大多是負面。不過作為宋朝的統治階級也不甘心久居人下,困境之中也在尋求改變,其中以變法為最主要的手段。

提起兩宋時期,多數人或許首先會想到「淒悽慘慘戚戚」那樣時而豪放時而婉約的「宋詞」,或許會感慨那國讎家恨一般的「靖康之恥」。在那個政權並立的年代,宋朝似乎總是處於相對劣勢的地位,後世對其的評價也大多是負面。

不過作為宋朝的統治階級也不甘心久居人下,困境之中也在尋求改變,其中以變法為最主要的手段。主張變法的二人也是遠近聞名,那就是司馬光和王安石二人,此人雖說同是大宋朝臣,雙方卻是一種水火不容的狀態。

或許是彼此世界觀上的差異,雙方的對立日久年深,甚至在後來廣為人知,司馬光對王安石究竟有多憎恨呢?以至於將他打下的疆土全都送給了與大宋敵對的西夏。

雙雙受命,開始變法

變法是每個朝代變革的必經之路,宋朝早在宋真宗之後,就步入了一種頹勢。隨著朝廷的衰落,社會貧困逐漸加劇,導致了各個階層之間的矛盾愈發尖銳,社會問題凸顯,尤其是在戰爭爆發之後,冗兵十萬的大宋慘敗,被迫交納歲幣。

這件事情加劇了宋朝財政上的危機,另一方面,朝廷內部貪官污吏層出不窮,王室揮霍無度,面對這樣內憂外患的情況,朝中為數不多的精明人士主張改革變法,發憤圖強。

宋仁宗去世之後,宋英宗繼位,此人乃是勵志革除朝廷弊端的明君。只不過尚在大刀闊斧地準備階段的時候,宋英宗就去世了,此後宋神宗繼位,變法的重任自然是落在了他的肩上。

很快,宋神宗就下詔令王安石和司馬光入朝,自此變法開始,兩位變法主將之間的對立與統一也從這裡開始。

政治上的對立與趨同

其實倆人並非從一開始就處於對立的狀態,畢竟都是為了大宋的前途著想,所以起碼在出發點上,是完全相同的。宋神宗之所以下詔倆人同時主持變法,是因為此前倆人都曾上書,力求變法改革的,所以兩人在這一點上達成共識。

但是他們在政治方面的見解卻是完全不同的,以至於在思想、目標甚至在具體實施的方法上面,都存在很大的分歧,出現了不同的利益觀念,這就導致兩者一旦同時著手改革,就會立刻走向對立和分歧的局面。

倆人的改革都是基於大宋朝廷的財政現狀,他們同時強調從國家財政開始,對宋朝進行改革,認為朝廷財政之所以出現問題,是因為經濟權利完全掌控在貪官污吏手中,而要想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狀,就必須實現以義理財。

王安石與司馬光雖然都強調義,但是倆人對此的理解完全不同。王安石強調國家財政之根本應當是用來「富國」國家強大之後,方可擁有能作戰之兵,擁有抵抗外族侵略的能力,所王安石此後的一切主張其實都建立在「財政富國」的基礎之上。

司馬光則不同,他將儒家的治國思想融入到了改革立場之中,強調國家財政應該用來「富民」,和儒家的大局觀一樣,司馬光認為人民乃是國家之基礎,只有人民富裕,才會讓國家有強大的根基和作戰能力,如此便能成就大業。

從總體來看,王安石和司馬光在此時就已經出現了分歧,王安石旨在維護封建統治的情況下建設國家財政,從而達到人民富裕的目的;司馬光則強調,從人民的利益出發,達到民富則國富的目的。

倆人如此的觀點可以說是差異甚大甚至是截然相反,所以在後續的改革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對立的狀態。

皇帝傾向與仇恨

在那個君主專制至高無上的封建社會之中,維護君主專制的改革自然是當時君王的首要選擇,所以王安石富國的變法主張,自然是獲得了宋神宗的全面支持於採納。保持反對意見的司馬光,經過政治上的失敗自然是選擇放棄自己的立場。

在宋神宗的支持之下,王安石開始著手進行變法,首先頒布了青苗法,主張用官府放置高利貸的方式來增加國家的收入,還能促進地方上的發展,在實施初期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後又頒布了水利法,和均田賦稅法,極大的提高了財政收入。

朝廷有錢之後,便開始了對外征戰,主要就是西夏和吐蕃等地。但就在出兵之際,以司馬光為首的保民派又站出來反對,認為此時出兵會給國家帶來巨大的災難。

只不過此時王安石的變法效果明顯,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提議被皇帝拒絕。經過多年的戰爭之後,雖說收復了失地,但對大宋的消耗也是不少,此時的司馬光曾多次給王安石來信,想讓他停止戰爭,但是都被王安石拒絕了。

至此,雙方的矛盾激化,後來,宋神宗去世,新皇帝繼位,這也讓朝中的保守派有機可乘。

新皇登基之際,王安石再次向皇帝上書,要求停止戰爭,趁機勸其放棄王安石在變法上的財政入國主張,新上任的皇帝也是立足未穩,懼怕戰爭,果斷聽從了司馬光等保守派的建議。

司馬光上位之後,將王安石原本立下的制度完全廢除,如此做的原因有一部分也是出自雙方的矛盾。

除了廢除原本的政策之外,司馬光還以重視人民為理由將原本王安石奪占的土地全部還給了西夏,美其名曰交好外邦,實際上接近賣國求榮,這也激發了少數民族對大宋的侵略之心。

其實這種做法也是源自於司馬光改革立場之中的「民本財富觀念」,他認為這些土地都是從他國手中強取豪奪而來的,乃是屬於不義之財,從根本上完全否定了王安石的「奪地為國」說法。

不得不說,這種做法是不符合當時現狀的。就這樣,大宋一起一落經歷了兩次完全不相同的改革,而兩次改革中的主持者,因為政治上的分歧而走向了仇恨。

據說後來司馬光為了表示其對王安石開疆拓土的不滿,還通過向其他少數民族贈送城池的渠道保持現有的和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