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晴朗天空下在黃浦江畔的15公里徒步旅行

sh蛋殼大叔 發佈 2022-11-21T20:21:27.350989+00:00

上周六,立冬節氣過後的第一個周末,天氣預報當日天氣睛朗,最高溫度是27度。雖然上海平均入冬時間是在每年的12月初,但是往常11月氣溫大概也只有18-12度。

上周六,立冬節氣過後的第一個周末,天氣預報當日天氣睛朗,最高溫度是27度。雖然上海平均入冬時間是在每年的12月初,但是往常11月氣溫大概也只有18-12度。像這樣暖意融融,有些類似初夏的感覺天氣卻是非常少見的。

為了不辜負這樣的好天氣,我們決定去徒步,起點從中環下的濟陽路華夏西路開始,一直向西到「鰻鱺嘴濱江綠地」,然後左轉折向南。沿著休閒綠道再一直走到現在的綠道的最南端(徐浦大橋下的南牆)。到達南牆折返後,從終點廣場到沿江公路,右轉向南走到徐浦大橋下,在左轉向東,就可以走回到濟陽路三林路了。大概全程15公里。

起點

我們徒步的起點是濟陽路華夏西路,上面是一座立交橋,東西走向的華夏西路,上面是中環高架;南北走向濟陽路,上面是南北高架延伸段。

曾經南北高架從盧浦大橋橫跨黃浦江後,很快就連接地面道路。隨著外環外浦江鎮居民區的增多,以及前灘地區的開發,每天去中環和上南北高架過江車輛造成濟陽路上車輛嚴重擁堵。

為了改善道路通行狀況,2018年濟陽路快速化改造開工建設,2021年初全線完工通車,完工後南北高架一直延伸到林恆路。

我們從高架下的人行橫道穿過濟陽路,繼續向西。經過的第一個路口是東育路,如果在東育路右轉,一直向北,很快就會達到開業滿一年的「前灘太古里」,那裡一度曾稱為上海老年人的網紅打開點。工作日裡,「前灘太古里」整個商業區都被打卡拍照的阿姨們占領了。

繼續向前,右手邊隔著一大片綠地,快要完工的是「上海紐約大學(前灘校區)」。這個校區原本今年就會啟動,卻因為上半年上海疫情的影響,建設工作滯後,啟用時間預計延遲到2023年春季。

地面道路進入中環前的最後一個十字路口是耀龍路,前灘地區開發前,這條道路上的車輛寥寥,是許多新手司機的練車地。而現在已經成為一條主幹道,連接著中環上中路隧道,早晚高峰時還會出現不短的擁堵車輛。

法華學問寺

穿過「耀華路」,沿著華夏西路輔路繼續向西,就會看到一座寺廟。

以前每次乘坐公交車從浦東經過中環上中路隧道去浦西時,總會看到輔道上有一塊立牌,上面寫著「法華學問寺」。當時就比較好奇這是一座什麼樣的寺院,竟然會修建在中環快速路的入口旁。

1997年10月,寺院選址於浦東三林鎮沿浦路烏泥涇廟內,並改名為「法華學問寺」。「法華」起自佛教天台宗主要經典《妙法蓮華經》,以蓮花比喻妙法之微妙甚深,實際上宣示寺院以天台法華為宗;「學問寺」則表明寺院的性質:以文化為弘法,以研究為主,促進交流。據說「學問寺」之稱始於宋代,重在對佛教文化的研究,既是寺院宗旨,也是佛教特色。


2000年,浦東法華學問寺正式誕生。與此同時,上海成功申辦2010年世博會,烏泥涇廟地塊被劃入世博用地,法華學問寺面臨重新動遷,為此寺院屢更選址,2004年前後方落定臨浦佳地現址。


2010年5月將新的法華學問寺新建並正式對外開放,同時作為上海離世博會最近的佛寺成為世博接待寺院之一。

寺院的香火似乎並不旺盛,之前幾次經過,從外面看,寺院停車場上只是停著少許的車輛。周六那天,我們經過時,似乎寺院的大門也沒有打開。寺門前的廣場上,是一尊尊佛雕塑石像,只有一個人非常虔誠的,對著每一尊塑像行禮。

路邊停車場

法華學問寺的西側,是2020年10月1日對外開放的前灘體育公園,其中戶外有網球場、籃球場等體育設施,室內有健身室、兵乓球、高爾夫、咖啡廳、餐廳和面積約700平方米的遊樂場。

周六我們經過時,其中兩片綠草茵茵的足球場上正在進行八人制足球賽。我們駐足觀看了一會,雖然球場上球員的技術一般,但是比賽雙方球員的服裝卻很統一,還配有身穿黑色運動衣的主裁和兩名執旗邊裁,甚至現場還有攝像師攝像。

遠遠看去,球場上踢球的都是男生,而兩片場地上的6位裁判卻似乎都是扎著馬尾的女生。我和老婆一邊遠觀比賽,一邊猜測也許裁判員和攝像設備是球場經營者提供的額外服務。

沿著華夏西路輔路繼續向西,路邊開始有車輛停靠,並且一直延續到道路盡頭。這裡原本與前灘大道連通,後來在拆遷工程完工後,道路盡頭卻被封閉起來,變成了一條斷頭路。可能是因為沒有監控探頭的緣故,這裡現在變成一個免費的路邊停車場,許多去前灘公園的車主都把車停在這裡。

前灘公園附近的各處停車場,最初每小時收費4元,後來隨著遊客越來越多,停車費開始上漲,逐步由5元,7元,漲到現在的10元每小時。目前應該只有耀體路北側,東方體育中心的停車場還保持5元每小時的停車費。

鰻鱺嘴濱江綠地

穿過這片停車場,繼續向西,我們就進入「鰻鱺嘴濱江綠地」。入口處的建築是由曾經的水泥廠舊建築改造而成,被稱為「星光驛站」。

「星光驛站」與黃浦江之間是一片地勢起伏的綠地,往常周末時,綠地地勢較高且平坦的地方,會扎滿各式各樣,色彩斑斕的帳篷和天幕。露營的大人和小孩子喜歡從坡頂衝下去,在草坪上踢球嬉戲。

最近草坪進入冬季養護期,整個都被用長繩圍起來,由保安人員巡邏值守,不再允許遊客進入。於是許多人就在圍繞草坪的水泥地面上繼續鋪設帳篷和天幕,只為能稍稍親近一些大自然的綠色。

進入」鰻鱺嘴濱江綠地「後,我們就沿著沿江綠道,左轉向南繼續徒步前進。

無處不在的露營和帶娃奶爸

向南沿著沿江綠道,會經過」三林北港橋「和」21號望江驛「。沿途只要是稍稍遠離主路的地方,就會有人搭建帳篷和天幕露營,或者是一對夫妻帶著自己的孩子,或者是3,4對夫妻帶著小朋友的家庭聚會。道路上也還會遇到許多家庭,拉著露營車,尋找可以再搭建露營的地方。

當我們走上「三林北港橋」時,右側下橋處一塊相對封閉草地旁,兩個家庭一起的露營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這是兩位父親,帶著5個孩子,最小的一個孩子還在襁褓中,被一位父親抱在懷裡。

他們在兩根路燈燈柱上拴了一根扁帶,估計之前曾經有人在上面練習走扁帶。扁帶的長度很長,架設的高度卻不高,小朋友在草地上奔跑時,似乎忘記了扁帶的存在,其中一個就被扁帶絆倒在地。摔倒後,小朋友似乎有些頭蒙,躺在地上半天沒有起來。兩位父親都在小朋友不遠的地方,但是沒有人上去扶他,似乎只是在鼓勵他自己站起來。

三林輪渡站

經過「21號望江驛」繼續向南,就到了「三林輪渡站」。「三林輪渡站」是「三港線」浦東端的輪渡碼頭,浦西端是「港口輪渡站」。曾經徐浦大橋和南浦大橋之間有多條輪渡航線,其中有些是隨著前灘、後灘的開發陸續停航,另一些則是為世博會而開通,也因為世博會的結束而停航。

從百度全景里查看街景,會看到2017年和2013年這裡的道路景象。當時還未建設沿江綠道,輪渡站出口南側的道路被一堵圍牆封閉著,北側則是一個工廠的廠區圍牆。後來的沿江綠道建設,北側將工廠圍牆內移,工廠的一座紅磚4層小樓顯露出來,工廠大門上的門牌號和廠名都已經沒有了蹤跡。從工廠緊閉的大門向里望去,綠樹成蔭,顯得非常幽靜神秘,許多下船後的遊客會在那裡拍照。

現在的「三港線」因為浦東端非常偏僻,每天早晚只會有需要上下班的電動自行車擺渡到對岸。只有周末時,才會有大量的市民遊客乘坐輪渡渡江來沿江綠道徒步或騎行。我們經過時正好有一班輪渡到達,大量自行車從輪渡上下來。許多人可能是第一次,找不到方向,結果在輪渡站的十字路口,還產生了小小的擁堵。

22號望江驛和終點廣場

經過「三林輪渡站」繼續向南,很快就會走到新建的「三林塘港橋」。因為三林塘港周邊有很多建築,空間較為侷促,不能給橋提供足夠的引橋長度,所以「三林塘港橋」的橋身被設計成「S」型。

跨過「三林塘港橋」後,向南會轉過一個90度的直角彎,然後就會看到目前整個黃浦江休閒步道東岸最南端的「22號望江驛」。這座望江驛旁的廣場叫做「終點廣場」,意為休閒步道的終點,但是有傳聞休閒步道還會繼續向南一直延伸到閔浦大橋,如果真的實現,也許終點廣場就需要更名了。

因為「22號望江驛」是休閒步道東岸南端最後一座望江驛,所以許多從「南牆」折返回來的遊客和運動者都會選擇在這裡休息休整。有時遇到人流量大,望江驛旁的自行車停車區,會停滿各種款式的自行車,許多車把上還會懸掛著騎手的頭盔、護膝等護具。而望江驛外和終點廣場的座椅上也會坐滿休息的人。

南牆

「終點廣場」其實並不是休閒步道真正的終點,沿著步道或跟隨人流繼續向南前進,右轉再左轉之後,就會看到真正的終點「南牆」。

曾經的南牆,其實只是一堵破舊的水泥牆,封堵住人們前行的道路。這堵水泥牆上,只是被人隨意噴塗了各種圖案和文字,其中一句是「不撞南牆不回頭」,「南牆」也因此得名。那個時候徒步、跑步或騎行的人們到這裡後,都會用手去觸碰一下南牆,意思是撞南牆就可以回頭了。

現在南牆則被精美的壁畫覆蓋著,這次畫面中的內容是一條道路繼續向南延伸下去。因為害怕大量人員觸摸畫面會導致損壞,現在的南牆前有一道隔離柵欄,把人們和南牆遠遠地隔開。大家都只能在南牆前背對著它合影留念,這樣慢慢形成習慣,"南牆"也變成一個網紅打卡點了。

在「南牆」的東側,隔著圍牆,有幾座工廠廢棄的大型廠房,好幾次我們從那裡走過時,都在想如果把這些廢舊廠房改造成密室逃脫的場館,應該也是非常帶感的。

三林楔形綠地

從「南牆」折返後,我們回到終點廣場,在終點廣場的東側有一個出口,出口外是「沿江公路」。「沿江公路」是一條沒有什麼監控的小路,周末許多司機也會把車停靠在路邊,然後用露營車拉著露營裝備去黃浦江邊露營。

在沿江公路上右轉,我們向南走到徐浦大橋下,再左轉向東就可以一直走回到濟陽路。

沿江路以東,徐浦大橋以北,中環華夏西路以南,濟陽路以西,這個片區被定義為「三林楔形綠地」。綠地東側片區,靠近濟陽路部分作為保障性住房開發基地,已經有多個小區建設完成,其中一些也已經有居民入住。

綠地西側片區現在還被圍牆包裹著,時不時有大型渣土車駛進駛出。從網絡查到的規劃圖,似乎將建設大片的林地,並有體育設施以及海派風貌小鎮,只是不知最終建成需要多少時間了。

最後當我們走回到濟陽路上時,15公里的距離,徒步耗時3小時


開始準備寫這篇徒步遊記時,就計劃不添加任何的圖片。現在雖然已經是讀圖時代,一圖頂千字,但是我想試試自己對文字的掌控能力,試試是否可以把一條步行線路描述清楚,並且也希望讀者能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不要受我給出的圖片影響,讀文字然後去想像自己喜歡的畫面。

另外,這篇短短的遊記寫了蠻長的時間。因為每個地點我都會去網上查查相關的信息。一邊完成文章,一邊我也發現了很多有趣的內容。

比如三林楔形綠地範圍內,曾經被叫做「三林塘垃圾灘」,因為從建國前,三林塘靠近黃浦江的蘆葦盪就被當作垃圾填埋場,並且一直持續到20世紀80年代。

關鍵字: